这里是清代沈阳唯一铜行制品集散地,而且它坐落在皇城根儿下,则源于皇太极为壮帝威,下令将把制作铜器的作坊均设置在城内中心,铁器生产作坊则安置在古城四周,以示“铜心”“铁胆”之意。
8月3日,来到位于沈阳故宫北侧的中心里遗址考古现场,在这里,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探方内的物品进行紧张有序的勘探挖掘工作。
为土地储备前置
考古项目
据介绍,“都城隍庙会历史遗迹恢复“项目是《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中的具体实施项目。是《沈阳市工程建设项目考古勘探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实施的土地储备前置考古项目,受市文物局委托,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11月完成了对该地的考古勘探工作,在该地块发现了汉魏至民国时期连续的地层叠压关系,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依法需要进行前置考古发掘,因地块地处中心里,故名中心里遗址。国家文物局于2020年3月批准了中心里遗址的发掘申请。
通过发掘,在遗址中已经发现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铜行胡同相关的建筑设施,出土了生活用器。这对探索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沈阳城中心城区的人类生活和商业面貌,以及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对了解沈阳手工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及学术价值。
清代全市
唯一铜行制品集散地
据相关专家考证介绍,打开1927年奉天市街图,就可看到从沈阳故宫北侧的中心庙到中街,标示的是铜行胡同,今天这一位置即兴隆大家庭东侧称为铜行巷。
沈阳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沈阳古城沈河地名》对铜行巷是这样注释的:铜行巷,北起中街路,南至宫后巷,长200米,宽5米。始建于清初,1975年成今状。清代称铜行胡同,1988年命今名即铜行巷,均以该地清代专制铜器的手工作坊集中地铜行得名。此地元、明、清天命年间均为古城内唯一的南北交通干道。清代系全市唯一的铜行制品集散地。
一个普通的制造铜器的小市场,为何会建在皇城根下呢?
史载,清初,皇太极为壮帝威,下令把制作铜器的作坊均设置在城内中心,铁器生产作坊则安置在古城四周,以示“铜心”“铁胆”之意。因此,铜行才坐落在皇城之下。当时,这里的买卖很兴盛,胡同内专门卖铜的铺子及制作铜器的作坊有十余家。
清咸丰元年(1851),栗文秀在铜行胡同开办了第一家铜器店永泰成铜器店,光绪元年(1875),李和顺开办了永顺兴铜器店。此后,多家铜器店相继在这条胡同里落户,诸如福顺长、恒顺德、双兴和等。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一年之中,就有公义长、恒发永、利盛永三家铜器店在铜行胡同开业。1913年至1930年,铜行胡同先后兴起德义诚、德和盛、永聚兴等12家铜器店。
9-10月份举办
公众考古系列活动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上半年,市考古所共进行了4项考古发掘,其中3项为去年根据考古勘探工作发现进行的考古发掘,1项为抢救性考古发掘。这4项考古发掘有汉代建筑址、辽代墓葬、清代墓葬及沈阳方城区从魏晋至民国时期连续叠压的遗存。发掘年代跨度大,收获较丰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迹及类型多样的遗物。市考古所将会在履行报批手续后向社会公布考古发掘成果。
此外,按照省、市文物局的工作部署,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9-10月份举办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公众考古工作是市考古所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以向公众宣传考古知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年公众考古的工作方案已经基本成型,届时将向社会公布具体活动内容。”该负责人说。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