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于晓
特别享受这样的闲暇,打开一本书,时而阅读,时而写些文字。这些文字,有的是读书时所感,有的是突然想到的。这些零散的文字被积攒起来,等哪天抽时间整理一下,往往就成了一篇文章。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至今还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每打开一本书,我总是喜欢边阅读边记下所思所想。记得早年上学时,我还会找来一些纸张,那时家里穷,有时是用捡来的卷烟壳代替。我会把书中优美的词句一一抄下来,也抄唐诗宋词,抄名人名言。借来的书归还后,这些抄下来的“内容”,就属于我自己了。
空闲的时候,我会一张一张地翻,一句句地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我们这些农家孩子,在放寒暑假时,经常要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看书时,我会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抄在纸条上,带在身边,在休息的间隙中阅读,在劳作中默诵。我记得有许多古诗词,我就是这样背下来的。
年复一年,我所阅读过的文字,就这样被我搬到了脑海里。后来,每每开始写作,当我需要的时候,这些被我留在记忆库中的文字,就会一个个跳出来,依次排着队,接受我的“检阅”,随时听候我的“调遣”,为我的文章服务。我常感觉,动笔墨读书,读多了、记多了,慢慢地,仿佛我的脑海中,也有了一口大“书柜”,我所读过的书,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当我想用了,随时可以抽取一本。
这些年,夜深人静时,每次想起我所读过的某一本书,会感觉似乎还有一个我,就在字里行间行走着。在深下去的时光里,我会听见书在说话,时而清晰,时而隐约。书的话语也是看得见的,书说的话,落在纸上就是文字与标点。而我有时会从文字中抽身而出,但更多时,则在词句之间“迷路”了。
这些年读书,我常常会体悟到一种美妙的“意境”。很多次,坐下来,一翻开书页,很快地,我的整个身心,都会沉浸到书中。感觉书中,一定泛动着一层粼粼的“天籁”。这种“天籁”,可能是来自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流水声,以及飞禽走兽的响动,也可能是作者坐在某一段时间深处,在娓娓地叙述,抑或可能是在作品中走动着的光与影,在不停地说话。
这样的读书时光,我把它叫做“书人合一”。这时候,我与一本书已经没有任何“距离”,也许我就是一本书中的一部分,比如,我是书中的某个人,或者某样事物。我只听见书在说话,而全然忘却了周边的一切。有时,我甚至会有这样的“幻觉”,当我看书入迷时,仿佛我已经“消失”了,书房里只剩下一本书了。但也有可能是书不见了,只有我坐在书房里,在用心与时空慢慢对话。这时,一个人的心胸,辽阔到无边无际。
现在想来,正是读与写,融通了书与我。而这种融通的表现,就是每当打开一本书,我的心中就会弥漫着可以致远的“宁静”。这种阅读所带来的“宁静”,是那么地让人心旷神怡。
只要热爱读书,这样的“宁静”常可获得。比如此刻,窗外飘着雨,我在阅读,书在说话。雨滴落着,落得人心上湿漉漉的。书中,一会儿掉出鸟语蛙鸣,一会儿又淌出潺潺月光。用心聆听,书在说话。书的说话声,如此空灵,如此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