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咖啡

辽沈晚报 2020年07月07日

□坚妮

我很小就爱咖啡,那时在中国喝咖啡的人很少,我很小,不够资格喝母亲悄悄用小锅熬出来的那么一点咖啡,只因为看她那么满心欢喜,还要躲躲藏藏,便闹着要喝。让我吸一小口,确实很苦,我便不闹了,坐在一边闻着房间里游走的咖啡香味。

这些咖啡走进我们家的次数并不多,因为不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喝咖啡那时候的惬意表情,伴随着咖啡的香味,熏陶了我的潜意识:咖啡的后面藏着她不愿意向外人言说表露的感情,我便很自然地把旧照片上的她,和咖啡联系在一起了。我再长大一截,爬进被封闭的图书馆阅读,咖啡成了想象外面不可及世界的导线。

我自己喝咖啡的习惯,要到留学期间才开始。那时候纽约50美分可以在街头或者学校餐厅买一杯。没有咖啡,还真咽不下去面包三明治这些难吃的东西。留学生早出晚归还要打工熬夜(对,我们那时全靠自己打工)不喝咖啡是不行的。这时期喝咖啡只为需要,不讲享受。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享受咖啡拿铁,是在罗德岛海边——我们布朗大学写作班有时候在草地上讨论各人作品,几瓶葡萄酒,一些奶酪,对别人的小说痛下杀手。有时候到咖啡店里,我第一次喝拿铁,咖啡的香浓醇,一下子都感觉到了。

有好些年,纽约唐人街旁边小意大利区的咖啡馆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唐人街吃一顿唐餐后移步到另一处高谈文学,有异地来的朋友,必有这样一套VIP待遇。

后来我搬到美西,在西雅图的星巴克喝到原产的星巴克。以后,我便走到哪里尝到哪里,巴西、墨西哥、云南、法国、德国,印尼……品着他们的咖啡,欣赏着他们的城市,博物馆、绘画、历史、咖啡便不再仅仅是咖啡。

也有一段时间,我连花一块钱买一杯麦当劳咖啡都不舍得,因为要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花每一分钱都要算计。有人感慨地看着我说,以前你过单身贵族的日子,不会想到有这样一天。啊,原来一杯咖啡也可以论成败。我小时候和母亲一道偷煮咖啡的情形,忽然从记忆深处翻出。

对咖啡的喜爱,原来是那么私人的一种感觉,不喜欢喝咖啡的人,不明白为什么你喜欢这么苦涩的东西,是摆谱?喜欢咖啡的人,不明白为什么浓浓的咖啡香味都不能引诱那些顽固的脑袋。别人品茶品酒,我品咖啡,纯粹个人感觉,不研究不搜索,碰上喜欢的,多买一两包送朋友,还有母亲。这时她自己不熬咖啡了,八九十岁的老人熬咖啡有危险,喝速溶。只有我到她身边,才熬咖啡。等她睡午觉起来,房间里流溢着咖啡的香味,摆上点心,开始我们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咖啡时光,随下午的太阳流逝,回到我小时候的感觉:母亲优雅,从容,在我无法触及的地方。她的世界变小了,我的世界在扩大,与她分享我的世界,可以感到她的欢喜。

我只希望和她享受咖啡的快乐,能够永远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