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国人与“草木”之间早已有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密码。
“草”是个形声字,我們看甲骨文的“草”字,就像两株小草的形状,这就是“草”的本字。在汉字的构件中,一根草叫做“屮”,两根草称为“艸”,三根草叫做“卉”,而“屮”的古字就代表着一棵向上生长的植物,因此,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汉字都包含这个符号,比如“早”“春”“朝”,等等。难怪中国古人刻意用低矮的“草”来形容低空的太阳,认为“早”就是太阳(日)从草地(屮)上渐渐升起;难怪中国古人可以“沐春风而思飞扬”,几缕春风中也夹杂着阳光下新芽的泥土气息。
《周易·屯卦》中说:“天造草昧”,是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如此说来,草木亦是天地自然的灵物,它不仅能让我们从喧嚣走向宁静,还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唐代诗人张九龄在他的《感遇十二首·其一》中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在这里,“葳蕤”都是从草字头的,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而“草木”的本心,也就成为了中国文人高洁情怀的象征。
还有一个字,也能体现中国人与“草木”间的情缘,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茶”也是从草字头的,它的本意就是“人在草木之间”。
茶叶从它被采摘、加工到与清泉水相遇,那种从大自然中带出的芬芳气息,都是天地日月之精华。所以,中国人喝茶这件事,看似不若“琴棋书画诗酒花”那般风雅,但其实“茶”中那种朴素隽永的滋味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鲜活注脚。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还是当下生活中人人手中的一盏清茶,都流淌着中国人对“草木”的一种特殊情感,而“草木”也在千百年来的岁月流转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渗透在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之中。
“草木”之本心即为干净做人的初心,让我们循着中国人的草木情缘,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