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 他们让南漳“新冠”清零

辽沈晚报 2020年07月03日

张睿刚下夜班又接着一个上午班,工作并不轻松。辽沈晚报记者 吴章杰 摄

“治病救人 相夫教子”,是辽宁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睿的微信签名。

她把“治病救人”放在了“相夫教子”的前面。

曾留学日本,擅长各种呼吸科常见病、疑难病诊治的她,作为辽宁对口支援湖北襄阳医疗队队员,负责南漳县人民医院新冠隔离病房重症病区的全面工作——治病、救人、锻炼、喂饭,甚至还要清理医疗垃圾、消毒病区……

很少发朋友圈的她,援湖北期间只发了两条:一条是她在隔离病房的工作照,另一条是关于她6岁的儿子,“嘿 小伙子 生日快乐”她说。

这条“生日快乐”的朋友圈之前,一向乖巧听话的儿子刚刚在视频里哭着说:“我不要妈妈当英雄了,我想要妈妈回家。”

“妈妈本也不是什么英雄,只不过是穿上了白衣就一定要迎战病魔的普通人。等我,宝贝!”此后在襄阳南漳无数个难眠的夜里,这句话一遍遍在她心中响起。

“第一次来湖北 我会好好的”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这一天,辽宁驰援湖北的首批医疗队员出发。

张睿发了她2020年的第二条朋友圈:“你们逆行的背影真美 归来的笑容一定更美 加油”,配上一个“强壮胳膊”的表情;配图是两张逆行的宣传海报,上面有辽宁省人民医院这一批援湖北队员的名字。

其时,作为呼吸科医生的张睿,也已经做好援湖北的准备:“新冠首先发病是肺部,肺部疾病正是我专长的领域。”

2月14日上午10时,正在上班的张睿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只有两个小时告别时间,中午12点就要集结准备前往桃仙机场,乘坐包机前往湖北。那天沈阳下着雪,回家告别时我告诉6岁的儿子:‘妈妈要去湖北打病毒小怪兽了,等妈妈把小怪兽消灭了就回来’;儿子的眼泪立刻就在眼圈里打转儿,转身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家里父母、爱人都在,我不能哭,不能让他们担心,我和他们说‘现在我们已经很了解病毒了,防护物资现在也充沛,没什么可怕的,就是累点儿,不怕,我会做好防护,等我吧’。其实我们前两批同事去的都是武汉,这一次我去的是襄阳,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准备,但是没想到出发得这么快。而且说实话,心里也是害怕的,因为在这个战场,我们的敌人是看不见的。”

当晚9时37分,张睿发了自己2020年的第三条朋友圈:“第一次来湖北 我会好好的”。

“当天襄阳天气也不好,不知道下的是雨还是雪,太黑了,看不清,只知道很冷。我们住进宾馆,由于疫情,不能开中央空调,我们钻进被子里才觉得身上暖些,连吃饭都是在床上。”张睿回忆。

一个月时间

南漳“新冠”清零

辽宁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员分别负责襄阳的宜城和南漳县,张睿被分到了南漳县人民医院。

进驻南漳县的第二天,医疗队员们开始培训穿脱防护服,“这个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不是个人的事儿,还关乎整个医疗队的安全。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培训及考核合格后,领队又带领我们对南漳县人民医院院感进行整改,这个也是我们之前比较担心,当地的医疗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得保证医务人员安全。”张睿表示。

张睿负责的是南漳县人民医院新冠病房的重症病区。

“第一天开始工作,我是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的工作时段。到了医院,正式开始实战,我把最后一层口罩戴上的时候突然就觉得胸闷,头晕,大汗,非常难受,马上坐在了椅子上,同事告诉我呼吸要慢,调整了一下,才进入了病房。就算做好了准备,还是没有想到在防护服下工作的艰辛。护目镜没有一个小时就全是雾水,什么都看不清了。笨拙的身体,无论走路还是在呼吸都变得很慢。”那种感觉,张睿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下了班回到宾馆,洗澡、消毒、吃饭之后,躺在床上往往已经是后半夜了:“躺下也不能睡,开始那几天要想自己穿防护服期间和脱防护服时的每一个细节,有没有疏忽,下次还应该注意和改进哪些地方;后期会想着每个患者病情,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为了通风,病房走廊的窗户是开放的,“在穿着防护服期间里面闷的全是汗水,外面冷风吹的特别凉,后来我们也习惯了这种难受。只要进了病房,所有的担心、顾虑就全都忘了,一心只想着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查房的时候,问完患者的情况、身体状况、症状等,最后每次必须都要加上几句鼓励的话。我们来对口支援,就是要给当地带来希望的。而患者知道我们来自远隔千里的辽宁的时候,也对我们十分感激。这样让我很感动,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张睿表示。

“我们负责的病房里有一个患者是危重症,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不乐观,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不好。我们给予患者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同时调整呼吸及参数,患者血氧饱和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还有的患者需要面罩吸氧,有的患者需要高流量吸氧来维持血氧饱和度。经过我们治疗后也由面罩吸氧改成了高流量吸氧,高流量吸氧改成了吸氧,之后不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每次患者复查的胸部CT及采血检查,我们都认真比对。”张睿表示。

最惊险的一个病例是有一个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需要从南漳县人民医院转移至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那天下午是我当班。扛着氧气瓶、拎着呼吸机、穿着笨拙的防护服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需要转运的患者抬到了救护车。除了躺在担架上的患者,车上还有一名当地男性护理人员。三个人,给救护车塞得满满当当。负压救护车出发十分钟后,危险悄然而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94%骤降至0!心率从每分钟130次骤降至0!监测仪的尖锐警报音此起彼伏,患者面部青紫,呼吸愈发急促,状态急剧恶化。两分钟过去,患者的自主心跳依然没有恢复,瞳孔在散大。去市内医院还得一个小时,患者不可能在这种条件下维持这么长时间。”当机立断,张睿和伙伴们决定回驻地医院,负压救护车在急切的警报声中疾速返回。“我们在救护车上给患者心肺复苏。五分钟后,救护车抵达医院对患者再度进行抢救。两分钟后,一条心电波纹在心脏监护仪上顽强地出现,血氧饱和度数据慢慢攀升,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

在隔离病房,张睿还要从事很多本身并不属于医生的工作,“包括给患者喂饭、带着患者锻炼、收拾搬运医疗垃圾,甚至还给几百平的隔离病房消毒。”

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一个个患者走出新冠隔离病房。

辽宁医疗队进驻南漳县人民医院一个月的时间,南漳县实现了“新冠”清零。

“嘿 小伙子 生日快乐”

在南漳期间,高强度地工作、长时间地穿戴防护服口罩面罩、频繁地接触消毒剂让张睿开始皮肤过敏:“防护服里和脸上的皮肤非常痒,只能忍着,每个班都得忍六小时以上。”

而最让张睿不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

“我是警医家庭,爱人是一名民警。我支援湖北,他也在家乡抗疫。孩子就只能让家里老人帮着带着。幼儿园和兴趣班的网课打卡成了老人的大难题,经常因为不熟悉电脑手机程序漏课。这让我心里总是觉得愧疚,亏欠孩子。”张睿表示。

3月5日是儿子六岁生日,“之前的每个生日都是我陪着他过的,这是我不在他身边的第一个生日。孩子特别懂事,之前和孩子视频时,他都是鼓励我,让我不要担心他。那天视频时,他忽然哭着说‘妈妈,你回来陪我过生日吧,回来吧,我不要妈妈当医生了,也不要妈妈当英雄了’,我就赶紧把话岔开了。”说起这个情节,张睿声音依然颤抖。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趴着云朵上认认真真地选妈妈,他们挑中了你,才会来到你身边做你的孩子。你挑中了我,你就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嘿 小伙子 生日快乐!”当晚,张睿在朋友圈发了给儿子许愿、比心、加油的图片,并配上了上面的文字。

“脱下白衣,我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是你们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朋友;穿上白衣,我们就要面对病魔战斗,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千里驰援,辽宁医护人员以生命守护生命,奋战在医疗救治、疾控一线,传递辽宁经验、奉献辽宁力量、书写辽宁担当。很高兴,我是这驰援湖北的辽宁医疗队中的一员。”

3月21日,张睿结束驰援任务返回家乡。

“返程时,南漳人民的夹道欢送我们;飞机在桃仙机场降落,过水门时,我看见了彩虹!我们踏雪去,花开归。有幸今年过了两个春天。”张睿说。

返沈后,在宾馆隔离休整期间,张睿开始在朋友圈倒计时,从3月23日的“13”到4月4日的“1”。

“这是我给亲朋好友的倒数,我胜利回到家乡了,我终于又可以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是你们的朋友了。援湖北这些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懂得了珍惜。”张睿说。

虽然在襄阳、南漳战斗了那么久,这里依然是张睿不熟悉的城市,“之前都是医院宾馆两点一线,接触的也都是患者”,张睿对于南漳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南漳人民政府官网上的介绍:南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故事的源头,也是和氏璧的故乡,这里曾孕育出和氏璧的千秋史话。

“我答应孩子了,来年春天,带着他一起,再去襄阳、再去南漳!”张睿说。

辽沈晚报记者 隋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