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 “医护聊发少年狂” 他填词写下一首《江城子》

辽沈晚报 2020年06月04日

隋吉峰几乎每天都在ICU病房忙碌。辽沈晚报记者 吴章杰 摄

5月31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隋吉峰刚下夜班,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野营拓展。

6月1日当天,他又带着孩子一起去逛了蒲河廊道。

“儿子现在还小,还不到半岁;如果时间可以,我还想带着女儿去一趟迪士尼。”他似乎想要把去武汉支援这55天的时间都给孩子们补回来。说完,他低头笑了一下,作为一名重症医生,他知道,“时间可以”这个假设,太难了!

为当良医 他深耕重症11年

隋吉峰,1982年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对我们的教育一直没落下。从小家里就教导我们说,不为良将就为良医。良将可以保家卫国,良医可以治病救人。”

2001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隋吉峰首先选择了提前招生的军校,未能录取,后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考上研究生,2009年毕业后留在附属医院成为了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至今已经深耕重症事业11年。

“我们现在一共有17张床位,收治的都是重症的患者。我的工作就是时刻关注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除了我们重症收治的,上班时还要负责全院危重病人的会诊。”隋吉峰介绍。

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每次接班之后,隋吉峰都要先确定每一位患者的诊疗方案,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平稳,我就要站在患者床头的位置观察处理。尤其上夜班时,人手比白班少,可能会一直有新收治的患者,也可能某一个休克的患者一个人就要处理一夜。”隋吉峰工作忙起来时,经常会一整天或者一整夜一口水都喝不上,吃饭更是很难准时,“上学时,我喜欢打篮球,工作之后,几乎就没玩过了。”

隋吉峰的父母身体都不是很好,母亲腰疼、父亲有多年的萎缩性胃炎,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照顾,其乐融融。”

隋吉峰有一个8岁的女儿,2019年家里喜添新丁,女儿又有了一个小弟弟。

为疫情冲锋 他第一批驰援武汉

“我是学医的,从今年一月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武汉疫情。当时感觉到这个疫情很严重,我就开始温习病毒方面的知识和防治方法。尤其看到源源不断地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我当时就想,如果需要,我也要去武汉支援。这既是救死扶伤也是保家卫国,我虽然没能穿上军装,却一直怀着一颗冲锋陷阵之心。”隋吉峰介绍。

除夕夜收到需要报名去武汉抗疫的通知,他没和家人商量就立即报了名。大年初一整理行装;大年初二,在医院的动员大会上,他和驰援武汉的其他队员一同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

“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还。”隋吉峰大年初二便登上了飞往武汉的专机。

他匆匆告别家人,没有和二年级的女儿交代要按时写作业,也没有好好地亲吻两个多月的儿子,带着家人、朋友和医院领导的嘱托,带着武汉人民的期盼,带着一腔抗疫的热血,作为辽宁中医的第一梯队出发了。

“临行时,爱人嘱咐要注意安全,父亲夸赞他是好样的,女儿录了抖音鼓励,还有老母亲默默地流下担心的泪水。”踏上征途,隋吉峰引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以表誓要抗疫胜利之情。

驰援武汉 他写下一首《江城子》

重症医学的专业使命,决定了重症医生必将成为这场战役中救治重患的主力军。到达武汉后,辽宁医疗队重症组共60人被分到协和江北医院,接管协和江北医院ICU。交接时,ICU的郭俊主任介绍病房情况几度哽咽,辽宁队员们的进入,终于可以让当地医护人员得以喘一口气。

“我们首先经过对ICU的实地考察,重新规划ICU病房进出通道,改造生活区,在原有入口基础上,另开一个出口,形成医务人员进出两个通道,并在出口通道上做两个隔断形成污染区与半污染区。在每个区域内安装脱衣镜并公示脱防护服的流程与步骤,符合院感及防护流程。随后,对所有队员,包括原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院感流程、防护服穿脱,无菌操作、导管维护,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感染、导尿管感染的预防等,并设立院感护士监管防护服穿脱的流程。对病区内物品进行分类布局,定标床单位,进入床单位操作前要手消,操作时要加层手套或手术衣,操作由院感护士监管。调整规范患者用药,提高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水平。保障好自己,才能让医院不会变成新的传播点,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隋吉峰介绍。

“多亏一直在重症工作,也经常值夜班,到了武汉还能适应。武汉的夜班总是漫长而又多变,医生都是在病房内守护在患者的床头。由于患者多,氧气压力不足,很多患者需要用氧气瓶供氧,患者的吸氧浓度都在60%-100%,频繁更换氧气瓶则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个,有时候用车推,着急了就两个人抬。所有人都知道累,但是累也要干,为了在监护仪上看见满意的数字,为了患者能够重新活过来感受人间的美好!”隋吉峰表示。

到达武汉的第五天,1月30日9时30分,隋吉峰在自己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江城子•驰援武汉》,里面写着:“医护聊发少年狂,左背包,右拉箱,卫帽防服,千里赴楚乡。为抗疫情逆风行,万劫千难,立如松。

请命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勇气在胸,誓要保汉阳。汇战病毒守日夜,众志成城,疫去安康!”

逆行而上 “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到武汉的驰援的第一个月。隋吉峰所在ICU的患者都已转出,重症病房患者也少了许多,医疗队员们也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入驻时患者人数14人,新入院患者人数31人,患者共计总数45人、危重症患者45人。转出人数33人。深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42根,股静脉置血滤导管4根,血液净化4例,心肺复苏23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1次,气管插管26次,机械通气45例,俯卧位通气11例,26次,ECMO一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会都是生命。

隋吉峰救治的患者中,有一位特殊的患者,就是协和江北医院的医生夏思思。

“她的病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曾经有过好转。她曾在微信群表示还要尽快归队。2月6日晚,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次日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转院后,她曾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但病情没有好转。在随后的17天内,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至2月23日清晨去世,才29岁。夏思思救治的患者已经痊愈,而她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隋吉峰表示。

隋吉峰为此写了《致敬逝去的战友》:

此时,正午,在被隔绝的空间里,时间变得古老绵长。

如果时间回到新年初二,我依然义无反顾,逆行而上。

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让惊慌的人不再彷徨。

静寂之时,苍茫之时,暗夜之时,如果没有鸟唤醒群山与村庄,没有风吹开沉积的雾霾,没有微光照亮回家的路,

那么,人群如何迎接雨后的太阳,去欣赏彩虹的绽放。

如果时间就此断裂,我亦知道我来自哪里,如果时间消失,我将于此永恒……

最欣慰 女儿在视频里说“爸爸是英雄”

隋吉峰说在武汉有许多值得留念的瞬间,但是由于工作繁重,无暇记录。不过2月14日这天让他印象深刻。

“那天武汉是雨雪天气,气压低,因为下雪,这一天也是最想家的一天。原本我在女儿心中,就只知道爸爸是一名医生,似乎对ICU的工作并不了解。我平时在家里下厨,女儿喜欢吃什么只要和我说,我都会给做。那天晚上和家里微信连线,在和女儿视频的时候,女儿突然说爸爸是个英雄,原本对医学从不感兴趣的小家伙,说长大后也要和爸爸一样做一名医生,去抢救病人。我就突然理解了鼓励自己做一个抗疫战士的老父亲,担心得好几宿都睡不好觉是一种什么心情。”隋吉峰表示。

“很多人都称逆行的医护是英雄,其实他们只是普通的临床医生护士,披上了战袍忠诚于职责。医生都有‘情感过滤器’,很多人以为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死亡,所以看到病人死亡无所谓。其实不然,医生也是人,无能为力时也会感到绝望。逆行者在感动着别人,同时也在被别人感动着。”隋吉峰介绍。

从武汉归来,结束了集中隔离修整,隋吉峰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和熟悉的工作岗位上。

“女儿和我说了半宿的话。就是儿子,有点不认识我了,我走时他才两个月,回来他看我的眼神,是既好奇又陌生,我一抱他就哭,过了好几天才与我和好。”

5月12日,隋吉峰收到了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获奖证书。

“虽然这个证书上写着我的名字,但其实这是给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荣誉。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人民是团结的,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医无私,警无畏,能者竭力,万民同心,国泰民安!”隋吉峰最后表示。

辽沈晚报记者 隋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