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女双金牌 如今成辽宁羽毛球一线队双打组主教练

杜婧:想为辽宁再培养出奥运冠军

辽沈晚报 2020年06月04日

杜婧上阵,指导队员训练。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在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球类训练馆,辽宁羽毛球队正在对抗训练。训练场地上,一线队双打组主教练杜婧踱步看着队员们训练,不时还会亲自上手指导队员。已经做了6年的教练,和20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双金牌时相比,杜婧已经在教练员的岗位上收获了很多心得。

一个理念: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性格,要么不做,要么做好。我虽然不喜欢打羽毛球,不喜欢打双打,但既然打了,我就要拿冠军。当教练也是一个道理,我是奥运冠军,我就想为辽宁羽毛球队再培养出几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这是杜婧做教练所坚持的。

2014年4月,杜婧退役后就进入辽宁羽毛球队教练组,从女双教练做起,到现在负责所有双打的训练,陪伴这支队伍几乎经历了两个全运周期。与她同时代的奥运冠军,大多成为了国家队教练,甚至有些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很少还有像她一样坚持在地方队一线做教练的。“我的想法很简单,首先我是一个辽宁人,我想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婧坦言,在她和于洋之后,辽宁羽毛球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她希望把这么多年运动经历学到的东西教给队员,帮助辽宁羽毛球。训练中,看到队员安誉的技术出现问题,杜婧拿起球拍开始和她隔网对打,嘴里还一直强调着技术要点。

善于思考:体能不好越打越慌

当了教练之后,杜婧总是有很多思考,“当教练和当队员是两回事,这些年我不断学习。我经常和国家队的教练进行沟通,去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方法,总结出一套结合自己想法的训练计划。”

之所以对辽宁羽毛球未来有信心,主要还是觉得家乡是一块涌现体育人才的沃土,先天的身材条件就适合羽毛球这项运动,辽宁运动员的特点就是身体素质出色。之所以前些年出现人才断档,还是训练方法上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体能训练。

羽毛球是一项体力消耗极大的运动,体能在选手技战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杜婧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全队开始狠抓体能, “辽宁省体育局提出的恶补体能要求中,提出‘基础体能、专项体能、冠军体能’三个体能,其中冠军体能说的非常好,如果要想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就必须要有冠军的体能,没有体能做基础,技术再好,你的专项体能就没有,技术发挥不出来。”

杜婧拿自己举例说,“像我和于洋2008年奥运会最后的决赛,一开始我们落后,但后来能逆转,就是因为我们体能比对手好,这一点我和于洋很有信心,所以打起来一开始落后也不怕。如果你体能不好,就对打多拍有所顾忌,心里会着急,容易出现问题,越到最后越容易发慌。”

经过近几个月的体能强化训练,队员在球场上的状态有了不小的改变。辽宁省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斌也把队员们近期的提升看在眼里,“基础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我们现在加大了基础体能的比重,可以看到运动员对抗中速度和力量明显上涨。”

执教严格:双打人才要有连续性

运动员时期,杜婧对自己就够狠。2007年到奥运会开始前,杜婧还经历了足弓肌腱膜断裂、膝关节受伤、肘关节内侧的韧带拉伤等多次伤病,并且每一次受的伤都是需要周期性恢复的。肌腱膜断裂之后,杜婧每天都要在训练结束后自己在加练一两个小时。最终,杜婧站到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2011年,经历了髋部的大手术后,杜婧还是选择复出,参加了辽宁全运会。

所以当了教练之后,她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队员。看到队员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杜婧有时也会很生气。“你们会不会打羽毛球?”这是在职业生涯刚开始的阶段会说的,她经常会有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时看到队员击球不到位,她甚至忍不住自己上去打几拍做示范。“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毕竟不能用国家队一线主力的标准去要求她们,因为跨度太大。我对她们严格要求没错,但她们得慢慢来,循序渐进嘛。”

训练场上的 “杜导”严厉,但在生活中她和队员却没有代沟,“别看我现在带的队员有很多00后,最小的是2005年的,比我小了快20岁,但代沟是根本不存在的。”杜婧告诉继在,封闭集训期间,她带着队员们一起玩,让队员们从辛苦的训练里可以得到调剂。

杜婧刚带这批队员的时候,在她看来就像是一张白纸。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辽宁羽毛球队有四名双打队员在国家队,去年的国内大赛还拿过好几次冠军。杜婧说,“像李俊慧,目前在国家队备战,他是东京奥运男双冲金的重点选手。还有2000年、2004年出生的两位选手,在同年龄段里是佼佼者,潜力很大,目前辽宁队在双打项目上的人才有连续性。”

辽沈晚报记者 王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