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观赏顺治的牛角桦皮小弓。 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顺治童年御用弓、宫内孩子们的蟋蟀罐、驴皮影……这些带着清宫皇帝童年记忆的文物都正在沈阳故宫展出。
再过几天就是孩子们的专属节日“六一”儿童节了,5月28日,沈阳故宫特别推出展览“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用50件(套)珍贵文物,带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窥清代儿童生活的真实面貌,展览将持续至8月底。
顺治帝御用弓亮相
沈阳故宫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付博介绍,清朝幼年继位的娃娃皇帝有五位,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的顺治帝福临就是其中一位,顺治帝也是清王朝第一位娃娃皇帝。顺治帝6岁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登基,当年春季清军入关,挺进中原,迁入北京紫禁城。顺治帝也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骑射也是顺治帝从小就喜爱的活动之一。据史料记载,顺治帝5岁时,曾跟随父皇远行狩猎,“射中一狍,众皆称异”。本次展览中的牛角桦皮小弓,就是顺治帝小时候用来练习射箭所用。此弓为典型的反曲弓,由椴木、桦木、牛角等复合材料制成。清朝中期,宫廷中收藏此弓时,曾制作了黄色纸签,其上写有汉字:“世祖章皇帝黑桦皮小弓,照此样二张。”进一步证明此弓确系顺治皇帝小时习武的器物,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满族祖先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以狩猎为主,因此骑射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清王朝初创时期,统治者带领满族将士鏖战东北,建基立业。通常满族男子自幼勤习骑射并披甲出征。清代入关后,统治者为保持本民族的弓箭骑射习俗,从八旗参领、佐领级官员中选出教授者教皇子,特令诸皇子勤于操练,不能忘本。
在康熙时期,统治者开始加强汉族文化及治国理政的学习,特别对皇子的汉族文化教育极为重视,一些皇子努力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此次展览中,就可以看到一套乾隆年间的红木琴棋书画文具盒特别精巧且充满了童趣,此套文具盒由琴、棋、书、画多个小盒组成,小巧别致,样式精美,是清朝皇帝、皇子等人置于书案的文玩用具。
乾隆帝小木骆驼等玩具
康熙帝送给皇孙弘历的玩具是什么呢?《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乾隆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档案中,可以看到,小木骆驼、带蜡娃娃的玻璃床、着色的小娃娃、藤子春盛和两个小花篮等玩具,都是早年康熙皇帝送给皇孙弘历的御赐小玩具。乾隆九年,乾隆帝下旨将这些玩具送入内务府配匣盛装,并标注“圣祖御赐”字样。这也展现了皇帝作为长辈对孩子的关爱。
“其实清宫中的儿童,物质上看丰衣足食,但与民间儿童相比,缺少些许的自由与欢畅。生活中虽然有无数人的呵护,但还是有真情与关爱的缺失。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讲,身份的高低不是欢乐的标准。”付博介绍,此次展览中,就有一些宫中的小物件,比如白料染黄色瓜形盖盒,玛瑙狮子、玛瑙簸箕、皮面彩绘小杖鼓、木柄草编镂空小团扇等,这些小物件,成为宫中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伙伴,给他们的童年带来难以忘怀的欢乐与喜悦。
清宫中斗蟋蟀、看皮影戏
付博介绍,在宫中的小物件中,观众还可以欣赏到宣德款澄泥婴戏纹蟋蟀盖罐、清牙盖葫芦蛐蛐罐等用来饲养蟋蟀的器皿,从中可以看到,斗蟋蟀这项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古老娱乐活动,明清时期,无论大人、儿童都非常喜闻乐见。在清宫儿童当中,也是非常受欢迎。
说到古代儿童非常喜欢的手偶游戏,还必须要说到皮影戏。它通过操纵人物、动物、场景等造型的皮影,表演各种历史故事。宋、明、清各时期绘画等作品中均有表现儿童观赏皮影戏的场景,反映出不同时期儿童对皮影戏的喜爱。在此次展览中就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人物、场景造型的驴皮影。
此外,无论内廷还是民间,放鞭炮都是孩子们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在清代《大公主大阿哥庭院游戏图》中,就描绘了穿着蓝色便服的阿哥正要点炮竹又怕炸到手的情景,其中姿势和表情既可爱又真实。
而首次展出的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其曾在紫禁城钟粹宫后殿使用而格外引人注目。同时,透过这件文物,也可以了解到清代儿童游戏场面。
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由红呢地制成,表面平金彩绣百个双喜文字,围心开光内彩绣有祝寿、庆元宵、老鹰捉小鸡、放风筝、堆雪人、放鞭炮等儿童游戏场面,另有儿童手提戟、磬、鱼(寓意吉庆有余)等玩具,整个画面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整个炕围的四周彩绣平金双喜字、蝙蝠、桃子、葫芦、瓜瓞等图案,具有福寿双喜、子孙昌盛、繁衍不断的吉祥寓意。围后面缝有黄布签,写有“钟粹宫后殿东进间前床”字样,为清宫庆典、节日所用之物。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介绍,除本次推出的新展览外,六月一日儿童节当天,沈阳故宫小志愿者还将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大家“云”逛展,这也是沈阳故宫送给小朋友、大朋友们的节日礼物。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