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刘璠(左)和朱然(右)在桃仙机场合影之后,刘璠奔赴武汉。受访者供图
“医大儿女多奇志,铿锵伉俪两战场。”说的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刘璠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朱然,他们夫妻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友。刘璠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救治患者,朱然在沈阳、朝阳两地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夫妻俩忘我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驰援武汉前放心不下患者
2月9日下午3时,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的刘璠,接到辽宁省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玮教授的电话。王玮教授是刘璠所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也是刘璠的师姐。
“刘璠,医院和科室决定在自愿报名参加赴武汉的同志们中选择一批人5时30分集结去前线,你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
“好!请你立即做好准备,5时30分准时在集合地点集结。”
“好的,主任,马上准备,保证按时在集合地点集结。”
出发去前线该准备点什么呢?刘璠想给爱人朱然打个电话!转念一想不能打电话!朱然此时正在辽宁省新冠肺炎诊治沈阳中心,她作为ECMO(体外膜肺氧合)小组的组长为一位危重型患者进行ECMO治疗。
刘璠想到还是应该马上去医院,那里有一直由他负责诊治的8名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8名普通病房患者。“这些患者从新年开始就是由我负责的,我马上要去武汉了,放心不下这些患者。” 刘璠说,顾不上收拾一下家里,带着几件换洗内衣就向医院飞奔!
刘璠一边往医院赶,一边在脑子里汇总16名患者的情况。“到了医院,我开始总结病人的情况,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方案。” 刘璠做事非常有章法,写好之后交给科里的医生。
战“疫”夫妻在机场见面合影
医疗队很快就出发去机场,此时刘璠的爱人朱然还没赶到。“朱然得知我要去武汉的消息,说啥也要来送我一下。在登上大巴车的时候,我看到她来了,她说也要去机场,给我整理整理行装,”刘璠温情地回忆:“离得那么远,我看到了朱然没梳理的长发,更看到了她的惦念和留恋。”
在桃仙机场大厅,这对战“疫”夫妻终于站在一起进行了正式的告别,两个人头靠头拍了一张出征前的合影,两人坚毅的目光表达了“我和你在一起”的信念。
“我和你在一起”,是刘璠和朱然在2003年作出的互相承诺。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刘璠和朱然是中国医科大学82期七年制的最后一年,都还是医学生,不是医生,在非典隔离时期,刘璠对朱然说:“面对疫情,我要是能做点什么,该多好!”朱然欣然领会,淡淡地回答“我和你一起”。
2003年夏天,刘璠和朱然硕士毕业,并结为夫妻。刘璠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朱然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启了夫妻二人的行医之路。
2009年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刘璠已经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呼吸科主治医师,奋战在临床一线救治病患。朱然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业务骨干,开始学习掌握各种生命支持技术。
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作为援疆干部技术人才,刘璠进驻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在行医的第九个年头,他开始技术输出,开展当地第一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填补当地多项技术空白;同期,朱然开始涉猎最为尖端复杂的体外膜肺生命支持技术。2015年,刘璠二次援疆,为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立下汗马功劳。
她转战沈阳朝阳救治重症患者
2月9日,刘璠驰援武汉,朱然此时已经进入战斗状态,她是辽宁省新冠肺炎ECMO治疗组组长。沈阳和朝阳病情最重的两名病人需要ECMO治疗,都是朱然带队完成任务的。
41岁的张晨(化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1月29日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张晨被救护车送到新冠肺炎辽宁省集中救治沈阳中心。
专家会诊认为,患者必须马上进行ECMO治疗。2月9日,在省内多名专家的配合下,以朱然医生为主的团队进入“战斗状态”。呼吸、循环参数设置,营养状态调节,伤口引流,避免感染,预防出血。用时两个小时,医护人员成功完成了复杂的上机操作,ECMO运转起来。在ECMO的治疗下,患者的呼吸和血氧得到了恢复。
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朝阳又传来消息:一名患者也转为危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过远程会诊,专家组认为这名患者同样需要ECMO治疗!朱然又马不停蹄地带领ECMO团队为患者进行ECMO,将其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武汉话和东北话的交流响彻病房
到武汉的第二天,辽宁医疗队就全员接管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13楼东病区的50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辽宁医疗队利用信息化方法快速整理出50名患者的病情特点。依据国家新冠肺炎指南对他们认真地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我们到病房查看患者情况,武汉话和东北话的交流响彻病房。一瞬间,整个病房都知道辽宁医疗队来了,来帮我们了。” 刘璠说。
辽宁医疗队队员首先都要面对新环境、新系统和新流程。隔离病房里层层防护服下汗流浃背,护目镜内湿气弥漫。如何完成医疗工作并保证医疗质量,如何发挥出我们应有的医疗水平并不断提升?“在实践中我们学习、总结和修正,根据武汉协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程和预案。保证每位医疗队员知道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做。” 刘璠说。
到达武汉短短10余天,辽宁医疗队克服种种困难,医护协同作战。进行了两例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第一例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和第一例胸腔闭式引流。6位病人由重型转为普通型,一位病人痊愈出院。
“隔离病房里大家忙忙碌碌,出了病房手肿了、眼睛涩了、耳朵裂了、鼻子破了、口干了、嗓子哑了。但兄弟姐妹们带着脸上深深的压痕对视一笑,抓紧休息吧,下一轮进隔离病房我们还需要体力。” 刘璠回忆在驰援武汉的感受。
“这副担子的重量我们感同身受”
2月26日,刘璠在武汉给朱然写了一封信:
一别十余天,今日格外思念。
2月的武汉还是有些清冷。知道你一直在辽宁抗疫的前线坚守,知道辽宁目前唯一的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由你们团队负责,这副担子的重量我们感同身受。
我最不放心的是儿子。咱们俩都顾不上他。爷爷奶奶能照顾好他的生活,但学习上会不会落下呢?平时工作忙就陪他少,现在更不能在他身边。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
我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患者,都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整个医疗队都在拼都在搏。不拼不行啊……我们一定把他们治好救活。我们防护条件很到位,你就放心吧。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来到武汉参加抗疫战斗后不久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切身体会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富民强了,才有了打胜这场疫情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才能战胜疫情。而且在抗疫战斗的过程中党员同志们勇于奉献,敢打敢拼的作风也时时刻刻感动着我,鼓舞着我。我无比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的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为之奋斗终身。
月光更亮了,应该是把思念传递过去了。
收到了来自武汉的思念
2月27日,朱然在朝阳救治重症患者的间隙,给刘璠回了一封信:
月光来了,思念收到了。
我在这里一切安好。团队非常给力,患者的病情稳定住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几天我又读了几篇最新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国内外论文,和国内重症医学科多名专家在线上交流了很多次,对于新冠肺炎这个疾病又有了更多的认识。我这里病例少,你那里病人多,重症病例更多,咱俩应该多交流交流病人的情况和你们诊疗的经验,对彼此都会有裨益的。
我也想儿子了。咱俩都不在家,辛苦爷爷奶奶啦。假期他一直在线上上课,都是自己下载APP,自己调试成功的。你是个好爸爸!
你要照顾好自己。这么多年来,你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胃病是怎么得的?你要注意增减衣服,顾不上洗的就带回来吧。
你能递交入党申请书,真好!目前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灾难。对比国内国外,更令人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以后要多向我这名老党员靠拢,多向我这名老党员学习和汇报啊。
武汉、辽宁共享一轮明月。
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举办“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云发布活动, 全国660户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主任朱然家庭在列。
“我们家是太普通的双医家庭了,中国医科大学和附属的几家医院,有许多双医家庭的夫妻俩都在抗疫的一线。辽沈晚报报道过的尹超和张凤伟夫妻俩,赵阳和王倩夫妻俩,都在抗疫的一线,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璠说。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工作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璠对中国医科大学有特殊的感情,“学校和医院培养了我们,和更多的战友、同行们一起英勇战疫,我和朱然是他们中的一员。在疫情之初,我听到看到的最多的话是:‘作为呼吸科的医生,我必须第一时间冲在前头。’‘我是老党员,必须上、必须做出表率。’中国医科大学共有429人驰援湖北,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医人的初心和使命。”刘璠说。
辽沈晚报记者 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