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春天

辽沈晚报 2020年05月06日

□吴昕丽

许多年前的某个暮春,是在武汉度过的。

已经是第三次来武汉了。依然是那个喧闹拥挤的临江名城。只是,天更闷热,风更干燥,路更拥挤。

城市地铁一修就是好几年。几乎所有的中心马路都被翻了个个儿。走到哪里,都是随风飘起的尘埃,让人几乎不能呼吸。

最高气温,34度。北方的树还未绿透,这里的花儿却早已谢了。武大的樱花,东湖的牡丹,终于无缘再见。

而这一次的错过,也许,就是一生的错过。

想起第一次的武汉四人行。土家第一寨的黄昏,恩施大峡谷的飞雪,长江大桥的晨曦,黄鹤楼上的远眺,以及博物馆里陈列的楚文化遗迹,都让人如此难忘。

第一次见到樱花,是在珞珈山上的武大校园里,老图书馆前面的那一条樱花大道上。初遇,便有震撼的美撞击视野。

一树粉白精致的花朵,纯粹而热烈。那近乎痴狂到极致的盛放,像一场不肯回头的爱情。非要如此决绝的燃烧自己,方能不辜负前世今生的遇见。

其实,并不喜欢牡丹。去东湖的时候,刚巧赶上牡丹节。在午后眩目的阳光里,千万朵牡丹开的正艳。雍容华贵,仪态万端。

虽被誉为国色天香,却因开的太过矜持慵懒,反而没有樱花那么简单肆意的盛放,更让人震撼与沉沦。

在汉阳归元寺,内心虔诚的数罗汉。第301尊罗汉,无垢行尊者,据说是我的前世。凝神静思间,一直在回味尊者留给我的两句箴言:“心神怡然放眼望,前途美景在山川”。

也许在冥冥之中,今生的归宿已被暗暗注定。

我想,我是有缘的人吧。因为每一次旅行中经过深山古寺,远远的听到暮鼓晨钟,就有未名的亲近感,和心神安宁的感觉。既在归元寺里得遇前世的自己,此处,便系了我今生不老的牵念。

武汉东湖,是个值得一看的好去处。喧嚣浮华的都市,难得还有这样一片静土。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绿树成荫。花草清香,惹人沉醉。

喜欢东湖里随处可见的香樟树。一串一串白皙微小的花朵,细腻而谨慎的开放。象初恋时的爱情,谦卑,懵懂,却又充满甜蜜温暖的香气。

这次来武汉,却失了到处行走的兴致。许是哪里都已经熟悉了吧。而过于炎热的天气,也让人心生烦躁。

路边到处都是盛开的桂花树,空气中沁满浓郁幽婉的芳香。可惜灰尘太大,让纯净的花朵,生生沾染了世俗的味道。

一直记得初到武汉,清晨散步时,在街边小摊上吃的那碗热干面。三元钱一份。淋上麻酱,再加点酸豆角,就那么站在路边,就着满街的车流人海,就着空气中桂花浓郁的芳香,真是好吃极了。

难怪有人说,武汉人的早晨,是从三碗热干面开始的。那种特别的味道,大概就是最市井的,也最朴素的家乡的味道吧。

汉正街没有想象中的热闹繁华。但是淘到一条湖蓝色碎花的吊带长裙,却是意外的收获。若能穿着它,在夏日草原的缤纷花丛中,随意行走,迎风起舞,该是多么唯美浪漫的画面。

临近黄昏,和朋友在长江边赏江桥暮色。感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世事变迁。当桑田成了沧海,谁和谁,还守着各自的岸,共饮这一江春水?

不经意间,两岸的灯火已渐次亮了起来。远处的黄鹤楼,只剩得隐约的轮廓。

长江一桥很高很旧,车流滚滚,尘土漫天。偶见行人,都是匆匆擦肩。几次来去武汉,都经过长江二桥。喜欢桥的形状,只是桥下的江水并不清澈,也不似诗人笔下的波澜壮阔。

远远望去,没有孤帆远影,只有灰白天际,苍茫飘渺。

这一次的武汉之旅,上下飞机时都遇到了雨。从寒冷湿凉的北方,到躁热晴朗的南国,地域的转换,如一场轮回。

恍惚之间,竟似在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