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崇大崇和小崇 一家三代的行医梦

辽沈晚报 2020年03月20日

2020年3月4日

这是我到武汉的第30天。

来武汉方舱医院之前,我在急诊科值一线的班。春节期间门诊全部停诊,急诊科这个一年365天全年无休的科室还在紧张运转着,心电监测仪的滴滴声、呼吸机的蜂鸣声,夹杂着病人家属急促的脚步声,它们弥漫在我工作的周遭。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急诊科的任务比以往更紧张严峻,增加了筛查发热的工作。我为自己,也为全科的医护捏把汗。

庆幸的是院领导对急诊科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检视,为科里提供了完备的防护装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一穿,就此开启了我与家人分隔的漫长时日。

我,自我隔离了!毕竟孩子正值高三高考的关键时期……

我们家是中西医结合的典型,父亲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大夫老崇。他经常以范仲淹的人生理想教育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年少轻狂,不想再走老一辈的老路,我选择了西医。从本科、硕士、博士,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访学,二十年的时间,在家人的默默支持下我不断历练,成为如今急诊科的大崇老师。

扪心自问,我几乎重来没有时间照顾过家人,时常感叹都还没来得及好好陪陪孩子,他就已经从半米高的小屁孩,长成一米八三的大小伙子。很多人打趣说我这一米七多的二等残废身高,怎么生出了如此高大威猛的儿子。用儿子的话说,“我的妈妈是超人,照顾得好呗”。

没错,我的妻子是一名大学教师,她完美的完成单位工作,照顾着身患重疾的双方父母,还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给她讲苏格拉底、康德、陈寅恪等古今先贤的名言和故事。

对我忙碌的工作,妻子不但从无怨言,还在儿子心中树立起了医生爸爸的完美形象。

接到赶赴武汉的通知,我在医院准备全救援队的装备,没时间回家取自己的物品,妻子连夜收拾行装,凌晨三点独自开车给我送来。

到武汉打开包裹,才看到其中有我们家仅有的几个N95口罩。正月十五元宵节,母子二人独自在家,还给我拍下写着“爸爸,加油!”的照片。

从沈阳到武汉,相隔两千多公里,家的温情丝丝缕缕,渗入心田。

今年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前几天,在方舱医院的办公室里,我收到儿子的微信,他跟我说医生太帅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也要报考医学院,成为一名小崇医生。当时方舱里一位患者突然有恶化迹象,情况紧急,没来得及多聊,我给他回复了一个大大的赞,便开始穿戴防护服。

其实,我特别牵挂着家里的亲人,有护目镜的遮挡,身边的同事们看不到我眼里含着的泪花。

老崇、大崇和小崇,一家三代的行医梦啊!

本文作者崇巍,辽宁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党委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