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的志愿者们每天背着重达50斤的装满消杀液的喷壶,为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杀服务。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供图
消杀面积近1297136平方米,出队300余人次,出动车辆40余台次,服务时长累计达217个小时……这是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战绩”。自疫情发生后,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就奔走在大街小巷,为社区等单位进行消杀作业。
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望着他们湿透的衣衫,看着他们坚毅的神情,一种温暖、一种力量,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让世界感受到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一抹抹志愿红,汇聚起守望相助的暖流。
背着25公斤的消毒液,每天都汗湿衣襟
疫情暴发以来,阜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为全市17个小区、8家机关单位以及6个面临复工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消杀作业服务。
多数请求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消杀的小区都是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爬楼梯就成为消杀工作中最辛苦的一项工作。青壮年正常情况下爬五层以上都觉得喘,更别提是背着25公斤重的消杀液、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了。最累的还是爬楼梯,老旧小区高的有七八层,负重爬上去,腿肚子都哆嗦。来来回回背个十二三壶,才能满足一天的消杀任务。
据志愿者介绍,一开始确实挺不适应的,喘气费劲,消毒水闻时间长了也呛人,一天的消杀志愿服务工作下来,密闭性防护服内,汗水早已浸透每一层衣服,背喷壶的肩膀也被磨得通红。湿透了衣服再到户外,又是冰凉冰凉的。
但慢慢就习惯了。志愿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奉献,那再多的辛苦付出都愿意。
为了给居民搭建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志愿者们默默承担了许多。防护服资源有限,大伙儿都非常珍惜,只要上岗就不敢喝水,尽量不上厕所。厕所可以不上,但汗水谁也止不住。结束一天任务脱去防护服的那一刻,头发上水汽蒸腾的景象着实有些搞笑,但笑着笑着,那份心酸和辛苦就涌上心头。
志愿者温暖了居民、家人、企业……
战“疫”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志愿者感触特别深。那天志愿者的消杀工作刚刚结束,正准备离开小区,几个大娘急匆匆赶来让志愿者等一下。只见她们捡起几块纸盒板,用记号笔在上边刷刷写起来。写完就高高举起给志愿者看。
“辛苦了!”“最美逆行者!”看到这些,志愿者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志愿者们服务社会的同时舍弃的是对家人的陪伴。刘洋从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任务开始,一天没休,为人夫为人父的他,放弃陪伴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冲在疫情防控一线,比如刘洋,儿子一开始是不理解的。但后来看到新闻报道中那么多人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战,他渐渐地觉得爸爸的行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原本不理解爸爸的儿子现在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我爸真棒!向你学习!”
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肯定。
“除了消杀任务,我们还协助社区做好卡点执勤,最开始的时候有少数居民会不耐烦,不配合,但时间长了,看见我们都挺辛苦的,做这些也是为了大家伙儿,就理解我们了。很多居民路过时会说声‘谢谢’,还有人在天冷时给我们送热水,送奶茶呢。”志愿者孙浩然说。
志愿者不是一个人,是居民、的哥的姐……
做这些是图什么?“什么也不图,就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大伙的平安。保大家岁月静好,我们愿负重前行”志愿者刘洋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声。
像刘洋这样的志愿者在阜新还有很多,他们是“红袖标志愿者”工程中的志愿者、阜蒙县大巴镇二门得力村志愿“娘子军”,是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社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乡镇疫情防控志愿者、初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民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等等。
还有许多普通志愿者,他们社区居民、大学生、公司职员、快递小哥、的哥的姐……比如为防控疫情工作捐款的“辽宁好人”孙立英、阜新市道德模范张玉奎,以及阜蒙县捐出200元压岁钱的9岁小学生和捐出收捡变卖废品攒下400多元的七旬老人等等,以及许许多多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的爱心企业。
辽沈晚报记者 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