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庭带领队员们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采访对象供图
“90后”退伍兵抗“疫” 回家不敢让爸妈靠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面前,“90后”脱掉了稚气,成为年轻的脊梁。在葫芦岛兴城,“90后”志愿者谢庭的故事,也在被这座城市铭记。
谢庭,1990年生人,退伍兵。7年前在兴城市牵头成立了民间救援组织——北斗救援队,此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公益。
每天8小时 背着40斤消毒桶爬楼消杀
今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发,他先是人力背着40斤消毒桶,后来又引进车辆人车接力给城市小区、车辆和公共场所等地义务消杀。每天早出晚归,带领队员全天8小时都在防疫一线消毒,回家累得腰酸腿疼就像散了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尽管如此,可他觉得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谢庭和队友就想着为社会做点什么。药店口罩供应紧缺,他就通过各种关系四处打听生产口罩的厂家,还将口罩免费发放给市民一部分。此后,北斗救援队成立防疫小组,队员们积极捐款捐物,购买了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疫物资。
在取得相关部门及其领导同意后,开始对兴城老旧小区等地进行免费消杀。
4台喷雾器,250斤84消毒液,谢庭和几名男队员戴好个人防护,从1月27日开始,每天的消杀就这样开始了。负重40斤,寒冷冬季,厚重棉衣,一爬就是6楼,一个单元,一栋楼,一个小区,汗水湿了衣服一次又一次。尤其是看着年龄稍大一些的志愿者潘东和张军在休息间隙累的那个样子,谢庭心里的责任感更是加重。
“不让疫情发展蔓延是最大心愿”
一个多月来,谢庭和全副武装的队员们不辞辛劳,每天都奔波在城市的很多公共场所。按照一定浓度配比,他们每个人身背着40斤的“消毒水”,穿梭在兴城大街小巷,每人每天行程均在5公里以上,一个人每天爬楼都有10多栋,走步都在2万多步,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由于连续艰苦工作,有些队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消杀任务。但是谢庭、窦洪亮、潘东和柴源始终坚持奋战在控制疫情的前沿。后来,志愿者消杀活动开始借助工具车拉大桶好一些,利用加压泵进行消杀,与每天的喷壶喷雾消杀相结合,这样能省去很多人力,同时消杀面积也能增加很多,特别是能让队员远离人群,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减小。“我们的午餐就是香肠、面包、速食鸡腿。这也比一天饿着肚子强多了,不管怎样能有东西吃就已经很知足,不让疫情发展蔓延是我们的最大心愿。”谢庭说。
由于每天都参与消杀工作,谢庭只有抽时间回老家去看望父母。为避免把危险带给亲人,就只能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互接触。“我把东西放下说了几句祝福老爸老妈的话,告诉他们别过来靠近,以免感染啥的。爸妈只说了一句让我在外面加点小心,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顿时下来了。”
被问起每天补助多少 他回应:公益活动不收钱
企业复工复产在即,谢庭带领队员又积极为政府排忧解难,为兴城市多家泳装企业下发了免费消杀通知。截至目前,已经给当地40余家企业开展了无偿消杀服务工作。目前,兴城市等待复工复产的企业还有很多,谢庭和队员们表示会随时等待召唤,无私奉献爱心。
谢庭说,北斗救援队抗击疫情这么多天,每天冲在一线消毒,也有个别人不理解,甚至问他,这么拼命干活儿,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一天给很多补助?起初他还给解释一下,说明这些只是公益活动不收费。后来问的人多了,他不愿意再费口舌,干脆发了朋友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北斗救援队的队友就是你们眼中的(傻子),消毒过程中没有任何补助(收费)钱款,吃饭喝水加油都是自己花钱……”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7日以来,谢庭带领救援队每天早九晚五进行免费消杀工作,志愿者共出动300余人次,200余辆车次,每天每辆车行驶约150余公里到各地消杀。谢庭个人公益时长达300多小时,志愿者公益时长超过2700小时。
眼下疫情还在,谢庭深知服务工作决不能懈怠。他将继续带领他的队友们,尽其所能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令北斗救援队感动的是,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只要疫情不走,我们就和它‘杠’到底,直到将它彻底打败。”
辽沈晚报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靳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