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重逢成战友 “碰肘礼”彼此鼓劲

辽沈晚报 2020年02月29日

聂取和学生在武汉重逢。受访者供图

辽宁省支援湖北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队员、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聂取支援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三病区,下面是他的日记。

2月25日 武汉

转眼间,来武汉已经半个多月,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每天宾馆、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见到最多的人,就是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战友,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监护仪器的滴滴声!

我所支援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三病区,我们从死神手里抢人,挽救一条条生命,在这里我亲自参与监护我院首例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也是我13年护理工作中的第一次。

他今年35岁,去年刚刚当了爸爸。2月初确诊为新冠肺炎,入院不到一周,病情迅速恶化,随即转入ICU病房。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一系列救治手段都无法改变病情的发展,一天又一天,血氧饱和度仍在下降,生命垂危,经过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后,果断决定,只有“ECMO”才能救患者,于是一场生死争夺战就此打响!

ECMO插管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操作,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的风险也是非常大,但是我们的医护团队依然义无反顾,迅速进行全方面的部署和准备,消毒铺单、定位血管、穿刺、插管置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有人考虑个人的安危,整个团队共同怀着赤诚的心,一起向着最危险的战场发起挑战!

“流量正常、氧合正常、ECMO运转正常……”看到经膜肺氧合后的鲜红血液流回患者体内,所有人都激动不已。ECMO成功地置入只是开始,在等待肺康复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24小时的精细化监测和管理,同时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防护要求!截至2月26日,ECMO已正常运转10天了,看着逐渐回升的血氧饱和度和趋于稳定的生命体征,我再一次见证了生命奇迹的创造,深深地为我们辽宁医疗队感到自豪!

2月27日 武汉

忙碌紧张的救治工作中,再次与我的学生擦肩而过、相视而笑,我们用“碰肘礼”给彼此鼓劲,想起了第一天重逢我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加油!”

我们的别样重逢是在元宵节那天,辽宁重症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很荣幸地担任宣传委员一职,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观众席上,我的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回头望去,四目相对,尽管对方戴着口罩,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我多年未见的学生。“聂取老师,您也在武汉?太高兴了,能和您一起在武汉并肩战斗!我们要加油!”关切的问候虽然简短,却让我兴奋不已,既惊喜又感动,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重逢!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多年未见我们却在抗疫一线重逢,曾经是师生,如今是战友,我们并肩共战!当战友情与师生情相遇,身上充满力量。

尽管遇到的时候不多,但是每次遇到和有时发送微信交流工作,都让我更坚定完成抗疫阻击战的信心。无需太多的语言,即使眼前都是急匆匆的身影,压满勒痕的面容,也是当下无以言说最美的风景。“加油,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疫情,平安回家!”这是我俩的“约定”,也是我们和家人、和武汉、和祖国的约定!

毕然 辽沈晚报驻锦州特约记者 张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