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出生的牛琳是营口大石桥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有些近六年的工作经验的她,于2月9日随辽宁驰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到达武汉,此行也是牛琳的第一次跨省出行,从未远行过的她坚定内心斗志。每当看到患者道声感谢,或是举起大拇指时,牛琳便更能深刻体会到医者是患者心中那份希望,患者的一声感谢也让牛琳充满斗志。
2月9日,牛琳出发前看到父亲不舍的想要送她去机场,因为医院统一安排车辆驰援医护人员,牛琳忍着泪水告诉父亲,“我会照顾好自己,您也要保重身体。”坐在从营口来往沈阳桃仙机场大客车上,牛琳并不知道,父亲独自开车一路跟随大客车也到达了沈阳机场,在机场看到父亲,牛琳依然反过来安慰父亲,“等春暖花开时我就回来了。”父亲没在她面前落泪,却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为她不舍。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工作的这段日子,牛琳每天把经历都写在日记里,她说等到多年后,可以看着日记回忆在自己的青春中也曾与众多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为了方便传防护服,牛琳已将长发剪成无刘海的“另类发型”,平时单位同事们有的喜欢叫她“牛牛”,有的喜欢叫她“牛哥”,开朗又要强性格让牛琳在工作上总有种不服输的劲头。这次驰援武汉,她在短时间适应工作环境,在与患者接处过程中,时刻替患者着想。一次即将要下早班的牛琳,看到一位患者输液的手“鼓包”,需要重新调整针头,这在平常就是牛琳的“拿手活”,可当护目镜满是“雾气”,手上又带着双层手套,手指触感明显减弱,牛琳有些紧张,“如果不能一下扎好,岂不是给患者增加痛苦吗?”牛琳心里纠结着,患者似乎看出了她的迟疑,安慰牛琳说:“没事,你扎吧,我这血管原来就细,不好找给你添麻烦了。”牛琳被感动了,心情随之放松,很顺利地为患者扎上针。
牛琳说,“医护人员为患者解忧是我们的职责,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也让我坚定决心,大家一起努力,他们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牛琳 驰援日记
2月9日 星期日
这是我来武汉的第一天,晚上22:00略微有点冷,用东北话说,我趴在被窝里不敢把胳膊腿扔在外面,嗯,的确武汉真冷,领队告诉我们一定要早点睡,可是不早了,我依然不想睡,即使现在我已经很困了,回想从昨晚8:20接到电话准备出发去武汉到现在,我真的很感动,感谢家人的支持,明明爸爸很不舍我离开,明明他眼泪已经在眼圈打转,可他只是默默送我到沈阳桃仙机场后就离开,没有埋怨,我听哥哥说他回大石桥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哭。愿武汉的疫情尽快褪去,让我尽快回到老爸身边,战胜病毒,我们共同努力。
2月10日 星期一 23:40
到武汉的第二天,市里领导、院里领导来家访了,爸爸说家里太小,怕来了这么多领导没地方待,我在这边心里突然轻松了许多,想着爸爸心里想着其他事情,对我的挂念能减轻一些。下午被安排了培训,开始前武汉代表讲了一些话,让我有些动容,他感谢辽宁医疗队的到来,深深向我们鞠了一躬,我差一点就要哭了,我想愿我们能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回家。
2月16日 星期日 晴
见过凌晨的武汉吗?雨雪过后,天空并非纯黑色,像是黑色透出无垠的深蓝,宁静安详,0:30我乘坐武汉的公交车从宾馆开往雷神山A9病区,我这次的班次是从2:00到8:00,晚饭后一直酝酿在夜班前睡一觉,可我最终没能睡上一刻,第一次进入病区,第一次同不认识的队员共同上班,患者的病情严重吗?患者说的方言能听懂吗?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能做好工作吗?虽然平时输液抽血对我来说是非常熟练的工作,可当我戴上护目镜,戴上两层外科手套还能“一针见血”吗?可当队员们踏上开往雷神山的公交车,彼此间关切的问候,缓解了我之前的紧张,“不用担心,我们五个人齐心定能顺利完成工作。”
7:00我负责为患者送早餐,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虽然身体不舒服还生病,当他们接过我双手送上的早餐后,都轻声地对我说声谢谢,有的患者通过传送箱送早餐,他们都站在窗户前对我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虽然病毒很可怕,但人心温暖,温暖着我们彼此,我们都坚强勇敢的去对抗病毒,战胜病毒,还武汉健康!
辽沈晚报记者 王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