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

辽宁医生 我为她的坚强勇敢点赞

辽沈晚报 2020年02月18日

患者开心地邀请刘丹舟跟她合影。 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供图

在刘丹舟的紧急处置和贴心安慰下,呼吸困难的患者症状和情绪都好转起来。患者开心地邀请刘丹舟跟她合影。照片中,两个人都为对方竖起了大拇指。患者看着照片对刘丹舟说:“虽然看不到你长什么样,但我知道你们都来自辽宁。”

今年40岁的刘丹舟是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医生,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在得知辽宁将派医疗队伍紧急支援湖北的消息后,他积极请战加入了逆行者的队伍,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他说:“作为医务人员,我有神圣的使命,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是我的光荣。”

转眼,刘丹舟到武汉已经有近半个月的时间了,虽然工作忙碌,但他也会抽空记录下一些见闻和感悟,"因为这是一段值得被铭记的人生经历。"

【日记一】

今天的班是半夜12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当晚病房住着14名患者。接班后我一一查看患者,突然,一个病床的指示灯亮了起来,我急忙来到这名患者的身旁。

患者大口地喘息着,断断续续却急切地说,自己刚才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就开始呼吸困难。我仔细查看病情后,为患者调整了吸氧模式,进行了相应处置,并留在她身旁观察病情变化,这样也能让她更安心些。

过了一会,患者的喘息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情绪还不太平稳,眼神里充满焦灼。她不停地问我:“已经病了10天了,我还会好吗?”

我握着她的手鼓励她说:“你看,现在症状已经有所好转了,相信我们,配合治疗,也要相信你自己,多给自己鼓劲儿,你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又过了好一会儿,患者的情绪逐渐平复,脸上也有了笑容。看得出来,她在我的鼓励和安慰下对战胜疾病又充满了信心。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开心地让护士为我和她拍照,她举起手臂向我的方向竖起大拇指,我想那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也对她竖起拇指,为她的坚强和勇敢。

快门按下,照片中留下的是患者和看不见脸的“大白人”的影像。她说:“没关系,虽然看不到你长什么样,但我知道你们都来自辽宁。”

在武汉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对患者病情的处置,一次又一次看到患者症状的好转,我越来越感觉到专业技能在“战场”上的重要性。

【日记二】

今天是夜班,晚上10点多的时候,一名施行ECMO治疗的患者仪器开始报警。这是一名只有35岁的年轻患者,因病情需要专家组给予了ECMO治疗。

查看患者后,凭借着在总院ICU多年积累的急诊急救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多次危急抢救中对ECMO这种大型高尖设备使用经验的积累,我为患者调整了ECMO管路及流速、流量,并给予相应处置。很快,仪器的报警解除了,患者的状态也平稳了。我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穿戴着厚厚的隔离防护用具,在这里的每一项操作,每一次处置,都需要比平时同样的操作多付出几倍的体能。一个夜班下来,尽管病房的温度很低,但我早已是汗流浃背。

当我累了,或者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常常会用我们辽宁队的口号鼓励自己: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期待武汉天河机场与我的战友们再次胜利相聚!

马英芝 辽沈晚报记者 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