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5号)发布

人员之间接触警示区距离为1.5米

《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同时发布
辽沈晚报 2020年02月09日

全省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要确保正常开工开业。利用电话、网络等非接触办公方式,积极与开复工企业沟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我省发布第5号《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提出上述要求。

同时发布的《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明确办公场所或生产车间人员之间接触警示区距离为1.5米,岗位间尽可能避免员工面对面操作;取消所有人员集中方式的会议,改用视频和电话会议。

保障城市运行、群众生活等相关企业 确保正常开工

物流交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

5号令要求,要求坚持以疫情防控稳定企业生产、以企业生产保障疫情防控。

全省行政区域内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要确保正常开工开业,同时周密做好复工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重大项目复工。紧紧盯住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能复工的尽快复工,具备开工条件的抓紧组织开工,确保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健全开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利用非接触办公方式 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防控指南(第一版)》提出主要业务流程运行环节防控要点,在物资周转流程方面,要求所有物流交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应使用相应的物流器具,严格遵守先交后接流程,交和接之间留有停顿时间,避免交接人员近距离接触;外来物品的交接应在交接地点划定明确的界限,作防护标识线,确保进入线内的物品得到相应的消毒处理,或确认物品安全;交付物品应与顾客接收方或物流代理方明确交接责任界限,保证越过交付线前物品的安全;监视并保证储存物品消毒实施频次及安全状态。

业务单据传递流程方面,要求划定明确的各类业务外来人员的止步线,与外来人员业务交流后,应在止步线内进行相应的消毒或自身安全确认,再进入办公区或生产现场;外来邮件在越过止步线之前确认安全,或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改用视频和电话进行会议

复工复产企业要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建立返岗职工实时健康档案,设置隔离室,准备消杀用品,购置防护物品。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人员大范围流动,降低疫情输入风险。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要求,积极做好开复工企业的督查督导。同时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要利用电话、网络等非接触办公方式,积极与开复工企业沟通,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要求实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日报告制度。疫情防控期间,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动态掌握复工复产情况,每日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其他重大情况一并上报。

明确各生产班次运行时间内体温测试、消毒措施等要求

管理信息交流方面,要求取消所有人员集中方式的会议,改用视频和电话会议,或使用板报通报信息;确保与疾控中心及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的信息沟通,便于及时获得专业的、最新的防控标准、方法等信息;确保顾客需求信息、内部实际产能信息、供应资源信息和内部物资储备信息的准确,有效平衡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经营运行所需的防护用品的消耗量;整理每日防护工作所有记录信息,形成各类岗位相对固定接触交流联系网络,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隔断性措施。

5号令同时发布《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提出基本防控措施。

包括识别各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人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消毒和隔断措施;制定各岗位针对病毒传染的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使用方法,并确保各岗位员工掌握;明确各生产班次运行时间内体温测试、消毒的措施、频次、方式、地点、区域、部位等具体要求。

规范防护期内员工从入企至离企期间,包括个人卫生清理在内的行为标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结合实际采用开窗通风或机械通风等方式,有效做好室内空气流通;制定并明确标示出现疑似发病事件而采取的紧急措施的实施流程,各流程环节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使用方法。

员工离企后接触人群进行报备

办公场所人员接触警示区距离为1.5米

对办公场所和生产现场明确要求,包括保持办公场所、生产现场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即时清洗空调滤网,即时开窗通风换气;缩小岗位人员业务活动范围,尽量使用电讯设备设施和目标看板进行业务沟通。

建立各部门、区域业务和工作信息中心,统一调度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物品定置管理按消毒时间及频次划分区域;重点对座机、电脑键盘、各类门把手、能源设施启动开关等人员接触性传播区域做好即时消毒;要求人员之间接触警示区距离为1.5米,岗位间尽可能避免员工面对面操作,对无法避免的相向操作的岗位,要通过防护穿戴、操作标准,以及监督提醒等措施加以控制;取消办公区域、生产岗位现场所有生活垃圾暂存容器,统一规定各类垃圾暂存场地等。

在传染及控制信息收集传递措施方面,要求严格返岗人员疫情核查,详细掌握每名职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春节假期出行信息,全面排查是否接触外省及重点疫区来辽人员等情况,对于从外省返辽及与确诊和疑似感染者有接触的职工,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措施,待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持续记录每日员工之间、员工与外来人员工作业务接触情况;严格履行员工出入、外来人员到访登记制度;制定实施防护期内员工离企后接触人群报备制度;每日统计上报防护消耗品实际消耗和补充需求信息,做好盘点记录;做好共用物品使用登记记录、员工定期体温测试记录、各区域清洁消毒记录。

员工统一就餐方向 分批分散就餐

企业要提供被感染人员的接触人群信息

在感染事件紧急措施方面, 《防控指南(第一版)》要求,明示各区域紧急事件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保员工有发热、发烧等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区域负责人;明确各区域通向疑似发病员工隔离区路线;及时调取疑似发病员工行为轨迹,接触人、物、区域的信息记录,划定风险范围,隔离频繁接触人员和物品,根据风险程度采取措施,或重新消毒。当疑似发病员工被医疗机构确认为感染患者时,第一时间向防疫机构提供该员工离企接触人群报备。

对食堂及茶水间提出要求,包括延长员工就餐时间,保证员工分批分散就餐,保证每批就餐人数达到就餐人员安全距离1.5米的密度要求;统一员工就餐方向,避免圆桌和对桌就餐;所有餐食饮品独立包装,取消公共区域自助添盛;所有餐具统一由专人分发,取消自行领取;茶水间、食堂准备消毒设施,对饮水机、咖啡机、电磁炉等公用设施做好随时用,随时消毒。

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对公用福利设施采取影像监控,也可采取使用登记记录方法,便于紧急情况发生时,采取风险隐患排查;茶水间、食品存放区不允许有垃圾暂存,保持与垃圾隔断,食堂内垃圾必须随时清净。

对洗手间及水房提出3点要求,确保洗手间及水房设施完好,针对正在修缮的设施和废弃下水通路,排查其是否存在连通,采取措施后加封;要准备足够的洗手液及相应的卫生、消毒用品,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洗手间通风,保证冲水设施完好,及时清理如厕垃圾,增加清扫消毒频次。

建立防护消毒用品采购货源渠道

避免握手、倒水等礼节性接触

要求在企业内部明显处设置“疫情预防”信息目标板,及时通报并更新信息;员工防护用品和消毒器械、方式、制剂需经专业人员或机构确认有效性;建立防护消毒用品采购货源渠道,并保持与供应商之间信息沟通,确保所需物品供应及时不间断;设置发病员工隔离间,以及风险物品存放消毒区,准备担架等救助工具;保证疑似感染紧急措施各流程环节所需物品充足;做好企业易燃、易挥发性消毒制剂安全存放,其他防护性用品有效期管控。 辽沈晚报记者 经淼

对员工更衣室及淋浴室提出5点要求,包括员工分批分散更衣及淋浴,避免产生拥挤;更衣室及淋浴室内不得留存任何个人遗弃物品,员工工装经实施消毒措施后,入箱内保存;易腐性物品,如食物等,不得带入员工更衣室。

对员工休息区提出要求,包括在疫情防控期内,员工工间休息尽量避免采取集中区域的形式,员工间至少保持1米距离,避免进行礼节性接触,如握手、递烟、倒水等;确保员工休息区等共用空间通风良好,要求员工不得留有个人物品,并做到即时清扫、定时消毒;严禁易腐蚀和易挥发性物品进入员工共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