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文遇见小古文》: 以“小古文”助力“大语文”

辽沈晚报 2020年01月20日

作者简介 朱文君,全国语文名师,《当代教育家》杂志副总编辑。首倡“小古文”概念,将短小浅近的文言文冠以“小古文”之名,让古老的文言文走进当代小学生课堂。开创“小古文”课程,探索“文白对读”学习策略。 编著国内第一套小学文言启蒙读本《小学生小古文100课》,迄今热销700万册。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6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古诗文数量猛增,一年级课本中就已出现文言文的身影。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有疑问:如何帮助孩子降低古文学习的难度,激发学习热情?家长有顾虑:我自己都不会,怎么辅导孩子古文?孩子更是摸不着头脑:爸爸妈妈老是让我背原文、背注释,可老师让我多读多想,我到底该听谁的?

针对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和孩子的困惑,“小古文首倡者”朱文君老师结合小学现阶段语文教材的新变化和语文教学大纲的新要求,以及自身十余年“小古文课程”实验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出全国首套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的古文学习读本,“遇见小古文系列”开山之作——《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朱文君带你这样学语文》,将古文学习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并通过“文白对读”的方式,让孩子在一“文”一“白”的对比阅读间“穿梭”,既可温习课文,又能学习古文。

文白对比阅读,打破学习壁垒

据该书出版方介绍,书中精选了103篇短小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古文,它们有的与课文出自同一个故事,有的探讨了共同的话题,有的则写了同一事、同一物,一篇小古文对应一篇课文,涵盖小学一至六年级。在这些熟悉的内容间,孩子们很容易打破学习壁垒,提高文言学习效率。其后的“文化小讲堂”“师生小圆桌”“古文小剧场”,或延伸阅读,或讨论问题,或情境表演,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学习热情,不知不觉间让语文学习变得高效。

同时,本书也给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辅导范例,让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和辅导策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古文。

在朱文君看来,文白对读、对比阅读对于中国孩子的母语学习来说,就好像是打通他的‘任督二脉’,让学生从文言和白话两方面获取母语营养,共同实现语文学习的效益最大化。通过文白之间的来回切换,他们会更深切地感受到汉语言的精妙,同时也收获阅读的视野、学习的方法和丰富的思想。

小古文学习不再是额外的“增量”,不再是“1+1”的叠床架屋,而是和教材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这样一来,文言和白话就像一股股活水,共同注入到孩子的语文学习大河,提高母语学习的品质。

“我坚信,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只有通过对汉语言广博的阅读、深刻的体认,才能真正根植于中国孩子的心中。” 朱文君说。

“小古文”不是文体概念,而是教学概念

言及发掘“小古文“ 的萌芽,朱文君说,它诞生于一次全国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观摩活动。当时,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编辑的朱文君发现,小学教材里几乎没有文言文。“为什么小学阶段不能学习古文?难道就没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文言内容吗?”带着疑问,朱文君重新走进一线课堂,尝试开展古文教学。

为了挑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古文,朱文君找来各种各样的文言书籍进行“恶补”,她回忆说,“感觉自己好像有一种使命,一下子跳进了文言文的汪洋大海”。在一次次的古文挑选和教学实践中,朱文君将小古文进行了精准定位:“小古文”不是一个文体概念,而是一个教学概念。“小古文”的“小”,不仅指篇幅短小,更指站在教学的角度,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小”。对小学生成长需求的精准把握与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古文教学,才是“小”的深层含义。

如何将“小”的深层含义更好地传达开来和实施下去?朱文君一直不懈地探索着。2012年,她从自己教过的300多篇小古文里精挑细选了100篇,按照难易度,编排了《小学生小古文100课》,该书一出版就销量破百万册,填补了长久以来小学阶段文言领域的空白。同时,它也因“内容浅近,清新有趣”的特点,深受孩子和老师们的喜爱,被全国数千所学校推荐使用。

将小古文“嵌入”新教材

随着统编语文新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研究新教材。朱文君也和大家一样,开始尝试将小古文“嵌入”到新教材里。她教课文《曹冲称象》,顺势引入了小古文《曹冲称象》;她教课文《盘古开天地》,就把《盘古化身万物》的小古文介绍给孩子们。因为有了对故事和人物的了解,再读小古文,孩子们学得不费力,老师们教得不费时,可谓一举两得。于是,就有了这套《让课文遇见小古文》的问世。

书中很多都是市面上的小学文言读本中从未出现过的,有《游戏》《不误时》《辨方向》等孩子们熟悉的上学场景;有《斗拳》《木雕美人》《猴奕》等奇闻异事;有《端午》《除夕元旦之风景》《扬州清明》等雅趣民俗;有《正午牡丹》《虎丘歌会》《金山夜戏》等艺术奇观;甚至还有《金字塔》等异域风情的描绘,有《鲸》《水》《春日花信》等科普文章。这些内容相较于市面上大多数以文言笑话、寓言故事、神童故事等为主打的“小古文”书,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格调,也更符合目前“大语文”的时代背景。

对于使用这套书的师生们来说,课堂上,老师们只要腾出5分钟,就能在课文学完之后,带学生多读一篇小古文;放学后,孩子们只要花5分钟,读读小古文,就相当于同步温习了课文。通过这种由“课文”到“古文”、由“古文”到“课文”的“对读”学习,让孩子们在课文与古文的来回切换间不违和,而文白不同的语言现象,也会让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充满发现的乐趣。

据记者了解,书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模仿秀”,让小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仿写练习,迁移语言。比如,学习《秋日》时,孩子们可以试着把白话文里的“枯黄的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改编成“黄叶落下”“枯叶落下”“树叶掉落”等,这很像缩句练习,却更有情境,也更有趣味。哪怕改出来的句子不那么像文言文也没有关系,孩子们只要由此体会文言文的简洁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语言学习,是让孩子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培养的是他解决问题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辽沈晚报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