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送20单 往返40个地方 跑了60公里

零下20℃的天气 外卖小哥真的不容易

辽沈晚报 2020年01月20日

为了节约送餐时间,中午没吃上饭,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吃一口。视频截图

送餐高峰接了近二十单,往返五六十公里。

东北的“三九”天是真冷,记者三个多小时真实感受到外卖小哥的艰辛与不易。

好装备也敌不过天冷

采访前一天跟外卖小哥王宇联系时,告诉他要跟着送外卖体验一下送餐过程,王宇当时就说,得多穿点,你这身衣服用不了几分钟就得冻透。

采访当天,记者准备了新装备,老年人厚毛线帽子一顶,大厚羊皮手套一幅,手指打弯都费劲的那种,围巾一条,保暖加绒背心、二条棉裤、从朋友那借来了东北冬天的硬通货“貂”,外面配上半大羽绒服。

出门时记者自信满满,相信这身装备足可以和王宇并肩作战。

跟王宇送前两单时,记者没觉得太冷,可是接下来就感受到了东北的严寒了,围在脸上的围巾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保暖效果,冷风吹到脸上,吸到肺里的全是凉气。

此时的王宇没有太大的反应,还在拿着手机接单。“兄弟,你不冷啊?”记者问。

“还行吧,都习惯了”。可记者看到王宇拿手机的手也是冻得通红。

“冬天最遭罪,手机一冷就没电了,充电宝一直插都不好使。看不了手机就不知道下一单什么时候到点,也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给你派单了。”

说这话时,外卖小哥没注意自己冷不冷,只知道不能耽误活。

往返一路小跑 记者跟不上

王宇去商家取餐和送餐时,一直在小跑,送第一单是在一个商场三楼,在乘滚梯时,王宇不在原地等待,而是不停地往上迈步,这样能节省一点时间。

“遇到过送高层没电梯用的时候吗?”“遇到过,陆总和医大二我就爬过13楼,也爬过几次二十几楼,当时电梯坏了,你要是不给顾客送到家,人家就不收餐,不收餐你就不能点送达,不能点送达,就证明你这个订单没有派送完成,没配送完成的餐品我们是不能随便点送达的,顾客很容易投诉你。”

前几单还能跟得上,记者跟到第九单时,真跑不动了。

挣不到送餐费还得搭点钱

下大雪是外卖小哥最难的时候,路不好走,但点外卖的人也增加很多,这时就会“爆单”,王宇有次身上就背了11单。

“当时我就蒙了,送达时间有3单都是同一个时间段的,那天就晚了。其中一个顾客,先打电话给商家,找到我又是一顿牢骚,最后我赔钱道歉,还给他买了两瓶饮料,他才算是消气了。”

送餐这活实际上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简单,他和快递不一样,送餐有时效性,超时送餐本身就容易出现差评,再加上恶劣天气,就更不用说了。冷点热点,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困难的是,外卖小哥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客户的理解。

最害怕被差评

王宇也有过丢餐的情况。刚送完一单,回到车旁发现其它餐品没了,又气又急,只好硬着头皮给客户打电话赔礼道歉,然后想办法把钱给客户发过去,尽可能地避免差评。因为差评后不仅送餐费得不到,还得被罚款。

“有的小区不让送外卖的进入,我们就需要走路进入小区,赶上园区小的还好,园区大的是真要命啊,你就得快跑,不然送晚了怕被差评啊。”王宇说。

顾客没能及时接听取餐电话,也给他们造成了许多麻烦。

“给大学里的学生送餐,他上课没办法接电话和短信,那就完了。我需要在这个订单没超时的情况下在系统中进行报备,由客服再次联系顾客。如果客服电话客户同样没接,5分钟之内,系统会通知我们订单报备成功,你可以进行下一单的配送。客户什么时候联系你了,你再进行配送,等配送完成了以后,你才可以在APP里操作点送达。有时顾客联系你要你尽快配送,但你身上有其它的订单配送中,无法第一时间完成上一单,这种情况处理不好也同样会被投诉或者差评。”

夏天时矿泉水一天喝3瓶

夏天送餐也挺痛苦。王宇说:“夏天的时候我骑车送餐,呼吸我都感觉热,就像发烧的感觉一样。那时候喝水都解决不了多大问题,2升的矿泉水一天基本得3瓶左右,厕所都不用上,大部分水被汗排出去了。”

“只要不下雨,就能好很多,最起码不太担心超时。屁股上的痱子冬天能好点,夏天就从来没下去过。”

王宇夏天服装的标配是:夏盔、T恤、黑色裤子、黑鞋、冰袖,还有一个骑行用的薄薄的脖套,脖套是非常薄的,一是防嗮,二是可以防止口腔过于干燥,不然水喝多了,洗手间找不到的话会很麻烦。紫外线过敏也是经常的。

他干了3年送餐,从第二年他才真正地适应了。

想带家人出去玩玩

王宇陪伴家里人的时间很少,他想多赚点钱,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为了能多挣点,他早上5点多起床,6点接第一单,晚上9点送完最后一单,到家时已经10点左右了。早上起太早,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到家时孩子又睡了,这导致他很少跟孩子在一起。一个月休四天,可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想多睡一会,因为太累了。

“干我们这行的基本都是这样,没什么太高的文凭,想努力赚钱就得受累。孩子和老人都是我媳妇帮忙照看,有时候也感觉很对不起她们。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赚多了钱带着家人出去玩玩。”

“我眼窝子浅,不多说了。”王宇说这句话时,眼圈红了。

辽沈晚报记者 王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