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原型

雪漠:习武经历训练了我永不服输的品质

辽沈晚报 2020年01月20日

当记者问及《凉州词》的创作缘起时,雪漠侃侃而谈:“这本书是我向西部武术致敬的一部小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武侠梦。书中写到的外公畅高林,他是我小时候的武术启蒙老师。关于他师父的故事,都基于真实的凉州生活,书里的很多人物都有原型,有名有姓,有据可考,有些还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像齐飞卿、陆富基、董利文等。”

“因为从小习武,我最早接触的人群是凉州的拳师,我们叫拳棒手。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凉州武林是一个独有的世界,它和所有的世界一样,承载着人类命运的很多密码。它里面有很多的故事,流传甚广,令人神往。中华民族是尚武的民族,凉州也尚武成风,在历史上,就有‘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说法。凉州大地有一种豪迈与壮美,凉州武林也有一种大气象。”

“《凉州词》写的是凉州拳师的生活。写它的时候,我是以《大漠祭》那种现实主义笔法,写他们的活着,我不编故事。像这样写武林世界的,我可能是第一个。过去,很多作家写武林,往往多写故事,而很少写武林人的日常生活。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以日常生活的形式写活了武林,写百年前拳师们如何活着,塑造了一些武术家的形象。本来,这部小说可以写一百年的历史,结果写了不到十年,就四十多万字了,那么后面的能不能完写完,我不知道,但愿能完成。”

武术能够强健人的精神和体魄

小时候我对武术就很喜欢,而且下过苦功夫。我的父亲个子比较高,但我的个子不高,有人说我个子长不高的原因,就在于少年时练武太刻苦,让身体过早地成熟了。十多岁上初中的时候,我是学校武术队队长。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凉州传统的站桩和各种拳法,每天要求自己踢腿几百下,出拳几千下,举重几百下,练功几个小时,都有固定的指标。说真的,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基本上实现了传说中的蹿房越脊,当然也不是神话般的飞檐走壁,但西部农村一般的院落和房屋,甚至包括过去的楼房,都挡不住我。所以,那时候我经常以武会友,可以说从未败过,当然也可能没有遇到高手。”

现在想来,无论拳法有多少,都是一拳一脚而已;无论什么花里胡哨的招式,本质上就是两个字——攻防。所以,后来对套路招式这方面,已经不着力了,而着力于武术背后那种精神素养的东西。

“这段习武经历训练了我永不屈服、永远强悍、永不服输的品质,让我的生命有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东西。这是中国武术对人格塑造所带来的一种有益的营养。过去很多像霍元甲那样的武术家,都想靠武术来拯救中华民族,就是因为武术能够强健人的精神和体魄。”

“后来,我到处拜师学习,也拜过很多师父,即便五十多岁了,我仍然出去拜师。我学太极拳的时候,在九华山住了好几个月。采访拳师的时候,我都会系统地录像,保留他们的一些资料,探讨他们背后的精神,在这方面我着力很多。多年间,我采访了很多稀有拳种,像兰州的八门拳。八门拳的传承者是一位著名拳师,他获过全国武术大赛金奖。我帮他出过书,当然出书是公益性的,就想把这种东西保留下来。同时,我还采访过重庆的僧岳门,采访过太极拳、八卦掌等高手。在《凉州词》中,读者可以看到很多武林绝活,如盘破门、兰州八门、少林拳、武当拳、大悲掌等,其精髓都写在这部小说里了。目前,岁月之水正在冲刷着这些珍宝,它们像凉州贤孝一样,随着一代一代武术家的离去,它们很快就会消失。因此,我想将它们用文字定格下来。”

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尚武精神

《凉州词》中其实讲了一种武术素养。武术和中国的儒释道一样,本质上还是一种内证。所以说,最高的武术家,必然是由武而入道的人。小说写到的大悲门,它既有生活原型,也是对武学的阐发。真正的武学,是由武入道的一种形式。像太极拳就很典型,它由肢体训练慢慢地进入心灵训练,然后再影响精神而入道。小说中的董利文,他就是这样入道的。刚开始,他还有武术的概念,慢慢地以武载道,最后得到了一种灵魂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强健的体魄。

“所以说,《凉州词》的价值在于,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写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我不敢说,它超过了我的其他小说,因为我的着力点不在于超越,而在于能够写活这个群体,能够把他们的生存状态保留下来,因为真正的武术正在消失。随着一代一代武术家的去世,武术可能会成为遥远的绝响,但武术之魂不应该消亡,它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希望通过《凉州词》,能够保留中华武魂,或者定格一个群体存在,同时展现一种精神。”

目前,中华武术其实已经没落了,作为技击的一种功能,可以说完全丧失了。多好的武术家,都抵不住枪炮,这就宣告了“武林救国”时代的结束。很多人的武侠梦也随之破灭,中华武术一天天走向了没落。但是,中华武术的精髓不在于技击,而在于强健精神和体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武术功不可没。像孔子,他会射箭,会驾车,是个大力士,他的身上就有武魂。孟子的“威武不能屈”,跟中华武术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很多文人都是武林高手,像李白、辛弃疾、陆游,如果没有武术精神的滋养,这些人能不能成为大诗人,很难说,因为非常纤弱的文人,很难撑起一个民族的精神。“所以,必须文武兼修,崇文尚武,必须有琴心剑胆,有文人的情怀,有武人的体魄。中华民族很需要这种精神,这也是我写《凉州词》的重要理由。”雪漠说。

“特别在这个时代,尤其需要一份尚武精神。如忠诚,这是武术家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如干净,真正的武术家都有非常干净的情怀。还有担当,很多武术家都有一种大的使命和责任感。所以,我们提倡铸就人格的时候,武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凉州词》就是我对中华武魂的致敬和怀念。写它的时候,我始终有一种疼痛在里面。即使写完了,一想到它的时候,心中的疼痛仍然在。在这个时代,能够写出武魂的疼痛,能够将一个时代的疼痛保留下来,这样的作品不多。这也是《凉州词》的存在价值吧。”

辽沈晚报记者 李爽

名家点评

雪漠“善变”,他的“变”总是铆足劲的变,每次都让我惊异不已!这一次,还是让我猝不及防——雪漠写武林题材——我知道他常在荒漠里打坐,胸中早就酝酿过多少风云激荡!《凉州词》写的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是一群不为人所知、看似寻常而又神秘的群体,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江湖大戏。这里面环绕缕缕经年的武魂,读来令人扼腕而叹!

——陈晓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凉州词》是一个绝好的武林故事。它有江湖的跌宕,又有出彩的地域文化积淀;它有人物的挣扎,又有个体背后的历史浓彩;它有牵心扯肺的剧情,更有蓬勃雄浑的血性精魂……希望这样的好故事早日被搬上银幕!

——贾樟柯(著名导演、作家)

这是一本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说,既有雪漠一贯淳朴的写作风格,也再次体现他擅长的人物描述。《凉州词》打动我的,是那一方厚重土地上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是武林高手,也是凉州城里的寻常百姓,他们的平凡和传奇里,都有着厚重的民族魂。雪漠真是个会说故事的人。

——葛浩文(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