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爱心志愿小组的女同学都会轮流护送于艳苹上、下学。 受访者供图
如果命运摊开的是一把烂牌,你该怎么出?
一个身患罕见病的孩子、一个苦命堆里长大的母亲、一个听力丧失的父亲,在命运面前,他们一家用微笑和勤奋坚强面对。
今年9月,18岁的于艳苹在父亲、母亲的陪伴下坐着轮椅走进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靠近食堂的一楼单间宿舍方便母亲的陪读和“轮椅女孩儿”的出行,校内保洁工作使母女俩每个月的开销得到保障。7个爱心志愿小组,轮值在于艳苹身边,帮她顺利越过每一级台阶、楼梯……
一家三口人努力了多年的大学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女孩罹患罕见病
苦命夫妻含泪守护“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书”
于艳苹出生于2000年,家住新民市腰堡乡腰四家子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小女孩成长中的点滴变化,都令一家人洋溢在幸福之中。
于艳苹的母亲钱静华自称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出生于1970年的她7岁就没有了父亲,10岁那年母亲离开徒有四壁的家,姐弟仨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度日。15亩地是他们老幼5口人的全部生计。奶奶多病,三个小娃每天放学后都要到地里帮忙。
钱静华说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小学时的成绩一直排在前边,也非常羡慕能考上大学的人。初中临近毕业,眼见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家境越来越艰难,她知道,她不具备继续读书的条件了。
回家务农、结婚生子是几乎所有放弃学习的农村女孩的轨迹。一段坎坷的经历之后,钱静华与同村长她3岁的于德宝结为夫妻。于德宝年幼时因为罹患脑炎导致双耳失聪。惺惺相惜的婚姻中,女儿的到来成为点亮一家人的灯火。二人给女儿取名艳苹,希望她能在平平安安中绽放艳丽的光彩。
虽然听力几乎丧失,但于德宝对女儿的声音极为敏感。从嘤嘤啼哭到咿呀学语,他都能有回应。然而,没想到的是,一家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于艳苹四五岁的时候,夫妻俩发现她跑起步来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利落。“最开始以为是孩子腿磕到了或者是抽筋了,可渐渐地,她的症状越来越明显。”钱静华对记者说。当地医院、沈阳的医院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后来我们又去了北京的医院,经过全面检查后,医生说出了一个让人后背冒冷汗的消息:于艳苹患有甲性类风湿脊柱骨骺发育不全疾病,治愈的希望渺茫,而且会越来越重。
夫妻俩得知这个诊断后不愿相信这一事实。之后的日子里,夫妻俩只要手里攒下一点钱,就带孩子外出看病。孩子的病并没有因此而减轻,夫妻俩也欠下了一身的债。
可喜的是,从上小学开始,于艳苹的成绩就名列前茅。钱静华夫妻二人暗下决心,“既然病没得治,作为父母,我们这辈子就守护着她、支持她完成学业吧,就算砸锅卖铁,也一定要供她读书。”
风雨无阻求学路
不完成学习不睡觉锁骨骨折也坚持自学
3年级开始,于艳苹需要到离家5公里外的乡里读书。由于她行动困难,没有办法乘校车,于是,父亲决定每天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送女儿上学。6年里,1800多天,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风雪严冬,于艳苹每天坐着爸爸的自行车去上学。有爸爸妈妈的守护和支持,她的内心总是装着满满的幸福。小小的于艳苹心里时刻想着老师对她说的话:“以你的身体状况,也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于艳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给自己、给父母拼出一个出路。
2012年的11月,刚下了一场小雪。于德宝像往日一样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在一个拐弯处,于德宝一个不稳险些摔倒,他立即横住车把、刹住了自行车,但是,因为于艳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自行下车,孩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在雪地上,手足无措的于德宝将动弹不得的女儿推回家后,打车把女儿送到医院。在车上,于艳苹一边替爸爸妈妈擦去眼泪,一边微笑着说:没事,我不疼。这次摔倒导致于艳苹锁骨骨折。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于艳苹不得不休学在家。在家养病的半年里,为了不让课业落后,于艳苹每天忍痛坚持自学。“看着孩子眼泪都疼出来了,还不肯放下书本,我也忍不住流眼泪。”钱静华说。
从小学到初中,于艳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全校前十名的位置,还常常考出一、二名的好成绩。这让妈妈欣慰,同时也让妈妈心疼。
每天,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寒暑假,于艳苹都给自己定有严格的学习任务,一天的任务不完成,她就决不睡觉。由于腿脚不便,于艳苹除了睡觉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坐着。有时候坐的时间太长了,病痛加上劳累,会使她的脊椎如针扎般疼痛。
2016年,于艳苹以初中全校第九名的成绩考入新民市高级中学。为了便于照顾孩子,钱静华向学校申请陪读,获得了学校的允许。有了妈妈的陪伴和照料,披星戴月地学习更加成为于艳苹的日常。
十年寒窗上大学
获知“妈妈可以陪读”一家人喜极而泣
2019年6月,于艳苹迎来了高考的日子。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成了一家人最为焦虑的事情。按照于艳苹的成绩,钱静华一家一家给分数线上的大学打电话:“你们对残疾生有限制吗?”“你们收残疾学生吗?”
终于,于艳苹收到了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财会系19级6班的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于艳苹一家悲喜交加。喜的是,一家人12年的坚持、孩子12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进入大学的资格。悲的是,此时的于艳苹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到了坐轮椅的程度。这种状况下,她如何能够完成4年的学业?
不管怎么样,都得让女儿完成大学学业。通过电话,钱静华和于德宝夫妻二人与学校进行了多次沟通。终于有一天,钱静华收到了来自海华学院明确的可以陪读的消息。
钱静华悄悄走近于艳苹,故作神秘却难掩喜悦,“女儿,妈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海华学院同意妈妈去学校陪读啦!”“真的妈妈!太好啦!”于艳苹激动地喊了出来,与母亲紧紧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8月31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于艳苹坐着轮椅,来到位于大连庄河的海华学院报到。让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于艳苹和妈妈被安排在了一个单间宿舍里,宿舍位于方便出入的一楼,紧挨着学生食堂。他们所有的入学费用都走了“绿色通道”,得到了妥善的安排;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学校还给于艳苹的妈妈安排了学校保洁的工作岗位,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足以满足母女二人在学校的开销。
“说实话,刚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几天,我思来想去,越想越痛苦,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可是,现在的状况根本没有办法自己照顾自己,因为这个我几乎夜不能寐,有的时候在梦中都会哭醒。”于艳苹对记者说。海华学院周到的安排让于艳苹觉得自己掉到了福坑里,“我也觉得我是最幸运的女孩了。”
“轮椅女孩儿”入学
班里闪建7个爱心志愿小组
让于艳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幸福远不止于母亲的陪伴。
第一天军训,不能参加军训的于艳苹坚持坐在轮椅上远远地观看。辅导员姜柳汀老师将于艳苹的自然情况介绍给了同学们。虽然身患疾病,却能坚持学习考上大学,还在大热天里观看大家军训。于艳苹顽强的毅力一下子感染了大家。
军训间歇,班里的几个女生就聚在一起,商量着以后帮这个女孩做点什么。一个“组建爱心志愿小组,每天护送于艳苹上、下学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全班28个女同学的赞同和拥护。这样,以宿舍为单位,7个爱心志愿小组瞬间成立。每天四人轮流护送于艳苹上、下学,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她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在听说了我们的决定后,班里的男同学也纷纷表示只要需要,他们随时随地、随叫随到。”纪贤慧说。纪贤慧是财会系19级6班的班长,也是爱心志愿小组的首倡者。“作为同班同学,能帮于艳苹做点事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看到她每天克服重重困难学习、生活,而且乐观、向上,这让我们心里也都充满了感动和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于艳苹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我们!”纪贤慧说。
三个多月来,爱心志愿小组的同学风雨无阻,天天陪伴、护送于艳苹上学、上课,放学、回家,帮她顺利越过路途中的每一级台阶、楼梯。于艳苹也坚持尽可能地参加班里组织的所有活动,有时节假日,她还会在同学的陪伴下,进入市区逛上一圈,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她没有因为身患疾病而被孤立,反而融入到了班级的大家庭之中,获得了整个班级的关爱。
现在,于艳苹每天信心满满地上学、放学,生活也其乐融融。谈到希望,于艳苹说,“我现在除了每天学好专业课外,我还在学习英语。下一步,我还想再学一门语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