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化学者的哲学漫步

辽沈晚报 2019年12月24日

□沈晓辉

武斌先生是一位历史文化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方向,大都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两个方面展开。他最近出版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著作以及关于中华文明在世界影响的著作,都是集中在“文明互鉴”这个话题,代表了他最新的研究心得和成果。但是不大为人所知的是,武斌先生是学哲学出身,他早期的学术活动也是在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领域。所以,在他的著作中,间或会流露出他的哲学性思考,使关于历史的陈述带有理论色彩。

武斌具有深厚的哲学情怀。多年来,他到过世界许多地方。旅途中,他也游山玩水,看日出日落,但更多的是去寻找,寻找那些人类文明史上的记忆和路标。所以,他到过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们的故居、墓地以及其他遗迹和纪念性建筑,走近这些文化人的生活现场,在那里沉思,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所以,他的旅行,是哲学照耀的旅行,是文化和思想的旅行。

他把这些旅行记录随手写下来,这便是眼前的这本《从歌德书房向外望去》。书中的文字,看似随性,读起来却很空灵,有诗的气韵,更有一些深度的思考,这些思考都由那些文明的现场激发而来,因而更有质感和厚度。

武斌对古典文明情有独钟。他到希腊、罗马,去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书中,《探访苏格拉底监狱》和《寻找柏拉图学园》讲述了他在雅典的经历,读起来让人心动。他说,他站在苏格拉底监狱这个历史悲剧发生的现场,“这个悲剧曾引起无数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讨论,也令所有爱好哲学的人们心存遗憾。在苏格拉底监狱前,我默默地思考着这个悲剧给予我们的启示:苏格拉底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性的受难者,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忠诚的榜样。”他执着地寻找柏拉图学园的遗址,跑遍大半个雅典城,最后只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疑似”遗址。

武斌到过很多哲学故事的现场。在海德堡,他漫步在“哲学家小路”,在这条小路上,黑格尔曾经与朋友一起散步,讨论深奥的哲学问题。现代哲学家如雅斯贝斯、哈贝马斯、马克斯·韦伯等人,也都把他们思想的足迹留在这条著名的小路上。在巴黎,他多次走进“花神咖啡馆”,带着朝圣的心情,坐在萨特曾经的座位上,缅怀存在主义的一代宗师。

武斌在这些哲学故事的现场,不仅是缅怀,也不仅仅是朝圣,更多的是在与先哲们进行心灵对话,激发自己对于生命和哲学的思考。他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便获得了和歌德一样看世界的眼光,那是一种世界文化的眼光。他在马克思故居里思考,便获得了马克思对待世界的态度,那是一种深厚的对于人类文明责任的态度。他说,在黑格尔故居里,在“非常纯粹的安静的气氛中,我独自楼上楼下地走过每一个展室,一遍又一遍地观摩黑格尔写作整齐的手稿,一本又一本地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字的译本,然后,回到底层那一间空旷的展厅,坐在黑格尔的塑像前,默默地思索着他那丰富而深奥的哲学思想。”他读过黑格尔的书,在黑格尔的书房里,对于老哲学家的教导,肯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新的感悟。

在旅途中,武斌特别在意的是获得了一种现场感。“现场”就是与那些先哲面对面,通过先哲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心灵。哲学是理性的,但武斌总是强调从理性上升到感性,感性的东西才是生动的、活泼的、有生命力的。我们的生活、思考,还有我们的心灵,实际上都因感性而激活。人在旅途,本身就赋予了生命的力量;而在与先哲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更使人们的心灵被激活、被启发,因而更具有生命的力量。

武斌追随着先哲的遗踪,在那些文明的路标中行走,他对那些启发人类思考的伟大人物充满了温情的敬意。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历史的敬意。这些敬意,流露在字里行间,都是发自内心的信仰。

然而,这又不像是一本旅行之书,它应该是一本放飞心灵的书,是一位旅行者的自言自语,独自吟唱。他的旅途是哲学的漫步,心灵的花絮带着哲学的味道,飘洒在旅途中,也为他的人生旅途增添了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