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作家蔓玫的新书《抑郁生花》与读者见面。90年代出生的蔓玫,是一名植物学硕士,同时也是作家、知名插画师。因用清丽的文字、可喜的插图和渊博的知识在“知乎”等平台进行专业的植物学科普,而被网友称为“知乎植物领域第一人”、“知乎花神”。
此前, 蔓玫曾出版《草木集》《节气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读者从文字里认识和想象的是一个温柔、优美、安静,专注的蔓玫,但正如她所说的:这并不是全部的她。她在十八岁时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在最好的年华里,她一直在与这个自己形容为“恶鬼”的疾病缠斗,有过起落与反复,终于获得与“它”的和解。而这本书便是这一场战争结束、硝烟弥散后,她写下的“心灵自传”。
记者从新书出版方获悉,在书中,蔓玫以令人惊叹的诚恳和勇气写下了罹患重度抑郁症期间的挣扎与感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与煎熬、家人朋友网友甚至专业的大夫对这一病症的误解等等。而之所以称这本书为“心灵传记”,是因为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更丰富的心灵成长历程和困惑:欢喜与痛苦——原生家庭关系的紧张与关切;被爱与爱——亲密关系里的距离与信任;自我怀疑与突破——自我实现的路径与压力。这些既是带有蔓玫印记的独家记忆,亦是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的种种心灵困境与成长缩影。蔓玫选择将它们勇敢而诚恳地写下来,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个正在或者曾经经历人生冬天的人们。
除正文部分外,这本书另有两个特色。其一是蔓玫亲笔画的插画。不同于她以往色调温柔雅致的插画,这些插画紧紧扣住书名“抑郁生花”,既有令人窒息和压抑的被病症紧紧纠缠裹挟的画面,也有无畏地在伤口里开出花来,平静地与阴影携手前行的情形。色彩的鲜明对比、线条的曲折紧张、可爱的女孩与可怕的阴影对比,让人一眼便能直观地感受到她的感受与不易。
第二个特色是附录部分,蔓玫在抑郁症复发期间的亲笔日记。书中采取的是用日记直接影印的方式,保留了日记的最原初的面貌。从蔓玫的笔迹、涂画里,可以更加真切地了解她的每一个时期心理乃至身体状态,以及她付出的不折不挠的努力,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的向光性和盛开的生命力。
谈及抑郁症对自己的影响,蔓玫说:“我的抑郁症,前后加起来有十几年时间,我觉得被它们反复地揉搓,自己已经彻底变成另外一个人。我回不去了,我已经彻底被击垮了。碎掉了。碎成很小的一片一片,重新拼成另外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当下都与过去息息相关,每一个现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有的挫折和磨难固然是损耗,但也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而至于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蔓玫觉得:“如果我不去说,不去做我喜欢的事情,去想清楚这一场大病的前因后果,那么我的心仍是不健全的。就像一个时时刻刻跟着我的影子,如果我不肯正视它,我就根本没法站到太阳底下去。只有彻头彻尾把它们搞清楚,说服我自己,我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了。”对于她个人而言,这本书既是倾诉,也是对自己、对生活的审视,是勇敢地直面着恐惧——如何克服自己的问题呢?逃避显然无用,蔓玫选择了站起来,直视它。
而在说到这本书的内容时,蔓玫说:“我不觉得这是一本只谈抑郁症的书。抑郁症只是一个切入点。和所有不被理解,不被了解的东西一样,通过它的存在,我想去探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更多事情。”这本书是蔓玫的一种倾诉,也是她对自己的疗愈。蔓玫强调了这本书的私密性,她宣称:“它的初衷,只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表达欲,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本特别自私的书。”然而,这种宣称与它实际达到的效果恰恰相反:她将自己和盘托出,影响也安慰了很多困境中的人,一如她对它抱的很朴素而善良的期望:“如果它能对别人产生多一点价值,那就真的是功德无量,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了。”
在如何面对抑郁症或者个人的情绪问题上,蔓玫的观点是:“如果说我对抑郁症患者,对同病相怜的人有什么想说的,我个人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没有什么比你自己觉得‘好’更重要。你首先得接纳这种状态,接纳你自己身上有你控制不了的地方,你搞不定你自己的负面情绪,你想不出一个完美方案,这是正常的。很多人喜欢说,你‘战胜’了你的抑郁情绪,你打败了它,但我不觉得是这样。”如同书中所写或者所绘的那样,蔓玫将自己和抑郁症的关系描绘成和解而携手同行。每个人都需要跟自己内心的困境和解,真正地接纳自己,方能从阴影里,向着阳光生长。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