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茶予文化” 打造文化众创空间

辽沈晚报 2019年12月10日

井瑞。受访者供图

创业·人物

从“叛逆”孩子到影视编导,从梦想当战地记者到合伙创业,从影视公司到“茶予文化”,33岁的井瑞走过了整整10年时间。

这个从抚顺清原走出的孩子,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创业激情满满的心,他在沈阳创办的影视公司从四处找活到订单排满,他却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创办“茶予文化社交空间”。

他说这既遵从了内心,也找寻到了初心,“通过茶文化来抹平亲子间的代沟,通过茶文化作为载体打造众创空间,把优秀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获得更多人认同。”

他和团队希望茶能把美好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不断传递下去。

从小“叛逆” 选择广电编导专业

在父母眼中,井瑞一直是个“不太听话、叛逆”的孩子。“我母亲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知道从事体育很辛苦,不希望我在这方面多搭时间。”12月9日井瑞说,自己不顾父母的反对到抚顺一家足球学校接受了2年正规训练。

“1998年世界杯对我影响特别大,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那么高水平的比赛。”井瑞那时快要小学毕业,自己本来就喜欢踢足球,受到这样的刺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

当时足校课程安排是上午到足校附近的一所初中上文化课,下午在教练的带领下练球。“没去足校的时候,我总想着整天踢球。”他说,进入足校后反而心态平和了一些,“上文化课时认真听,两不耽误。”

尽管父母不赞成自己的选择,但他下定决心后还是获得了父母的支持,“父亲出差经常会带回来一双球鞋,或是一个足球,那时我会高兴得搂着睡觉,好几天才舍得上脚……”

后来井瑞对投身足球产生了动摇,加之看到有的老队员年纪大了因没有文凭和技能谋生不易,“我赶紧回学校努力学习,好在文化课没落下多少。”

初中毕业后,他升入清原高中,“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和父母的想法又不一样了……父母特别希望我报考理工类的院校,尤其希望我报抚顺石油化工大学,但我铁了心要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最终父母同意了。”

2005年,井瑞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文艺编导专业。

到大连创业 困难时摆地摊挣饭钱

进入大学后,井瑞很关注国内国际新闻,他看到战地记者穿梭在战火中的身影,“特别羡慕,我心中最理想的职业就是战地记者,但我并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只是心中一个宏观的愿望。”

井瑞回忆,大二那年学校开设了国内第五个阿拉伯语专业,“我就想报名转过去,一心想毕业后去中东战场,但转系需要家长签字,我父母说啥也不签,毕竟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经不起我这么折腾……”

心中的记者梦渐行渐远,井瑞抑郁了好久。随着时间推移,他把失去这次机会渐渐看淡了,“当时我想,反正我将来还有机会,一两个月之后,心情就不再压抑了,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没再折腾,我们8个同学一起把南广的电视台撑起来了,很有成就感。”

2009年大学毕业,井瑞来到大连创业,与人合作成立影视公司,“当时微电影还没有多少人拍,我们主要从事微电影和MV拍摄制作,还接一些公司的形象宣传片,但当时这个领域还不被很多人接受,干了一年就没继续。”

当时在大连给一家地产公司做了整体包装,十多个人花了半年时间,完工后去结账,“没想到的是,对方没有任何合理理由,却拒绝向我支付合同约定的金额。”他说,那次教训后公司解散,“创业时父母给了我10万元,拿不到钱,我只好用这笔钱支付他们的费用,当时我甚至去摆地摊赚钱,一个多月。”

回沈再创业 公司起步只有两个人

2011年井瑞选择回沈阳继续创业,“沈阳是省会,是东北的核心,而且离家比较近,对于开展影视方面的业务在推广上会比较容易些,毕竟这里的市场要好一些,之后的经历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

他自己成立沈阳南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个人,第一个活是给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拍摄一些杰出的工程师们,和央视的节目组合作,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完成拍摄,我们赚了2万元。”

“因为业务变多,他建立了省内‘航拍俱乐部’。”他说,比如冬季下大雪,可以在群里发通知,省内各市的航拍爱好者们会迅速出动,采集一些画面供电视台使用,“报酬虽然不多,但这是大家的兴趣所在。”

“2017年,我们和央视新闻中心合作拍摄《还看今朝·辽宁篇》。”他说,这个作品是从事航拍2年时的最重要作品,不论从技术上、立意上、主题上都是最满意的,而且为家乡做了贡献。

同一年,抚顺参加第一届“魅力中国城”节目,井瑞成为导演组一员。“能为家乡拍摄,是我的荣幸。”他说当时全国有30多个城市参赛,最终抚顺获得第8名的好成绩,入围魅力中国城十佳城市,“很骄傲很自豪!”

“拍摄中,对抚顺的历史人文有了更多了解,也去了很多之前从没去过的地方。”他说,这也是对家乡历史的恶补,“那时我下决心,要发掘家乡的更多历史文化,让更多人对抚顺有更多了解。”

此时他回沈创业已有6年时间,“2015年我娶了一位沈阳姑娘,在沈阳安家落户,我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家庭上,毕竟我在外那么多年,心理上更想安稳一些,能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

没和家人商量 创办“茶予文化”

“年龄逐渐大了,我越来越倾向于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思来想去决定来一次转身。”2018年,井瑞和程夷在长白岛万科商务中心创办茶予文化社交空间,这一次他没和家人商量。

在他看来,这是个“无心插柳”的项目,“去年中秋节我和程老师办了一场月夕茶会,把和中秋节有关的历史故事、民俗进行了复原,有150多个家庭参加,观众们的反响很不错,我们决定办下去。”

“很多人说东北人不会做文化,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肩负起使命,用我们的思维观念去理解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原出来。”他说,当时并没想到会有多大的市场,但坚持了下去并成为了一个品牌。

基于让更多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能聚在一起,进一步提升茶文化品牌,他和程夷创办了“茶予文化社交空间”,“我们和一般的茶道工作室、茶馆不一样,我们不以销售茶叶为主,而是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我们输出的是优质传统文化。”

茶室面积200平方米,两户公寓打通,分成4个区域,市内装修追求宋式极简风格,水吧台取名“草木间”,寓意“人在草木间”;泛社交空间取名“无我”,深意是作为公共空间,“没有我”的状态是追求的一个状态。

“我们把两个私密会客的空间取名‘松风’‘听岚’,站在19楼茶室内,窗外是蜿蜒的浑河,站在楼上仿佛置身山顶。”程夷说,装修设计上把很多功能隐藏在柜子里,其中一些是明清时期的家具。

“我们希望看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映,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茶是一种媒介,核心的内容是文化和社交。”井瑞说,空间的每个角落、每个点,都有不同的深意和用心,留白的背后是思想和内容。

“茶予文化”是个“众创空间”

创办“茶予文化”,井瑞说这是一次“由实向虚”的转变,“以前制作影视片,是产品或者叫作品,现在做的是文化、内容,但实际上我一直是内容生产者,不管我所处的平台怎样变换,输出内容是不变的。”

在他看来,“茶予文化”是一个文化众创空间,“比如说我们复原了一款茶,叫乾隆三清茶,这是历史上乾隆皇帝请28位学士品茶聊天,他发明的一款茶,寓意清廉为官,一心为民,我们茶会的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贡献各自领域的专业度,一起来创造一款产品,再通过渠道把产品推出去,如果有收益,大家将共同受益。”

让他欣慰的是,很多嘉宾带着孩子和家人来参加茶会,“你与孩子的距离,只隔了一杯茶,我们通过茶文化来抹去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代沟,茶不但能让孩子安静下来,还能产生很多共同的话题,家长们说孩子回家后也经常会主动泡茶,还懂得了饮茶的礼仪,这是传统礼仪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喜欢上了茶会。”

“前几天降温。”井瑞说邀约了10个家庭,因为天气不好,以为大家不会来了,“结果10个家庭都来了,而且很守时,这让我们都很感动,孩子鼻子冻得通红也没有窝在家里。”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井瑞希望能把“茶予文化”办得更加实在,品牌越来越好,“这是我们的初心,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茶的渠道传播出去,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我们非常看重的,是一代人一代人之间的传承,希望我们的茶会能把美好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并希望他们也能继续传递下去。”井瑞说,这就是团队创业者们最大的期盼。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