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有时 灿烂有时

辽沈晚报 2019年12月09日

□陈保平

世界上有些城市的伟大,大概永远只能留在文字和遗迹里了。我在返回伊斯坦布尔的飞机上,俯瞰机舱下这个千年古城,这样想过。

安塔基亚,这个罗马时代的第三大城市 (第一罗马、第二亚历山大港),蕴藏着太多人类历史的瑰宝:它是基督教第一个教堂所在地,被称为圣地;它是十字军东征建立的第一个亚洲城市,曾拥有东方最大的贸易集市;它是马赛克艺术的发源地,至今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马赛克博物馆;它保留着古罗马规模宏大的石洞水库;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站。但这一切,仿佛都已被人淡忘,来者寥寥。我们走在每一处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地标上,今天都有种被冷落在世界边缘的感觉。

从伊斯坦布尔飞到安塔基亚只有一个小时。来接我们的是朋友男友的大哥,他叫侯赛因,六十多岁,身体强壮硬朗,不苟言笑。开一辆货车,衬衣敞开着,娴熟地把着方向盘。路不太平,但他开得很稳。朋友的男友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名资深医生。他兄弟姐妹八人,都在伊斯坦布尔,只有大哥退休后回到老家。医生请大哥安排我们在安塔基亚的行程。

车子停在一栋简朴的平房前,大哥的夫人和女儿站在门口迎候。他女儿叫艾辛,在荷兰读心理学,回来度暑假,成了我们这次行程的翻译。这里是他们祖上留下的一个小农场,大哥退休后就来打理这里的农事,希望重振父业。

餐桌上摆满了各色新鲜的蔬果,光是橄榄就有三四种,大多是自己农场的产品。大哥夫人亲自做了土耳其特有的薄饼,口味比伊斯坦布尔饭店的还好。他们一家不太说话,但盛情和亲切总在无声中流露。

安塔基亚现在只有二十多万人。街上很少看到年轻的面孔。大哥没说什么安塔基亚的辉煌历史,只是让我们多走走,多看看,提醒我们一定要尝尝这里的食品,安塔基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美食城。

我开始有点纳闷,这个几近凋敝的城市怎么会被定为世界美食城?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里的食品融合了北非、西亚、希腊的味道,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想当年,东方贸易中心、犹太商人云集、罗马豪门盛宴,许多湮没的历史原来都留在食品里了。

但是,当你走在这条当年的中央大道上(现在叫库图鲁旭大街),几乎已看不到一家像样的商店,更不要说食品店。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突然闻到了食品香味,那是街角一家公共烘焙坊。房子简陋,门口排着队,大人孩子拿着自己家里做好的馕和饼来这里烘烤。一位戴着白帽子的师傅,拿着一根长长的钢叉,在烧得火红的砖炉里,不停翻滚着钢叉上的面食。这或许是最古老的烘制方法了。如果在一个繁华的城市,可能被当作一种怀旧的时尚,价格不会便宜。可现在,人们拿回烘好后的食品只要付一两个硬币。他们把食品放在自带的塑料袋里,晃荡晃荡地走在夕阳西下的街上。

第二天晚上,大哥一家请我们在库图鲁巷一家餐厅晚餐。那是一条类似上海弄堂的小马路,聚集着一些咖啡馆和餐厅,墙上可见色彩鲜艳的涂鸦。这是我们见到的安城最为时尚也最有人气的地方。餐厅门口安着一款铜牌,注明这里是联合国指定的美食城。还附有一张年表,上面写有世界各国的美食城,中国的成都也列于其中。饭店建筑据说是叙利亚风格,黑红木石结构,类似有高墙的北京四合院。院子中心和四周围廊都有座位。大哥拿起菜谱,几乎不假思索地点了他认为的佳肴。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各种面食配以不同的新鲜蘸酱。你不知道那些酱是什么做的,但裹在一起吃特别鲜美可口。这可能也是几千年来筛选和融合的结果吧。我问坐在旁边的艾辛:你在国外会想念家乡的食品么?她说现在已习惯了,只是有时会特别想吃某个东西。当我问她毕业后想干什么时,她略作沉思说:如能留在那里,她还是想在荷兰。

晚餐后,大哥一家陪我们走回酒店。路上的灯光有点昏暗,一只黑色的流浪猫从我们身边穿过。大哥似有点抱歉,说了一句这个地方没有搞好的原因。大哥与我们相拥道别,脸色仍然是那份严峻。望着他消失在夜色中的货车,我只能暗暗祝福他的农场春华秋实,年年有好收成。我也真心期待安塔基亚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能给世人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