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物
12月4日,沈阳最低气温零下21度。中午11时30分,位于沈阳市高新区的锦联沈阳新经济产业园一片热闹场景。正是午饭时分,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三五成群,行进在通往产业园服务楼的步道上,步履匆匆又意气风发。
成排的、三四层楼高的独栋办公楼,整洁的街路,一张张年轻人的面孔,以及园区外的空旷如野,很容易让人想起20年前的张江高科。
刘学先匆匆地吃完午饭,便返回公司。今天,公司新购进的一套测试平台即将运到。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他们的伺服控制系统研发阶段即将结束,将要步入试生产前的测试阶段。
刘学先,男,37岁。材料学学士,计算机软件学硕士,辽宁赛勒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2016年,他与一个与半导体芯片设备、机械手臂同样有相当了解和兴趣的朋友辞职创业,自主研发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这一产品的国内应用极大,然而,市场上80%的产品却全依靠进口。
“项目目标是做一款性能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低于进口的高端交流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刘学先说。
遭遇利比亚战争
回到家乡最大触动是“国强则民安”
站在记者眼前的刘学先温文中透着理工男的睿智和坚定。接收设备、安装、检测、联系售后……诸多事务混杂,他处理得淡定且从容。
2005年,刘学先毕业后,来到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从事技术研发。2008年年底,他被派到利比亚代表处。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骚乱随后波及刘学先所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附近开始有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枪声昼夜不断。公司所有员工都搬到统一的宿舍里面。以防万一,我们还储备了不少粮食。”刘学先对记者说,“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街上的示威人群。”
2月24日,刘学先接到撤离的指令。
“行李能少则少,我只背了双肩包,准备了最小的行李箱。”刘学先说。2月26日3时,刘学先与同事们穿过示威游行的人群,经过了多个关卡,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机场。
然而,没有想到机场已经空前的混乱,广场人山人海,到处是逃生丢掉或挤丢的行李箱,广场外示威游行持续进行,广场内冲突和械斗不断。在机场排队候机15个小时后,他们登上了飞往巴黎的包机。
经巴黎转机至香港,经香港转机至北京,经北京转机至沈阳,经过数十个小时撤离、数十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回到家乡。走出机场,刘学先与前来接他的爸爸妈妈及女朋友抱在一起,一家人喜极而泣。
据报道,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最终将35860名中国公民平安撤出利比亚。
“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只有科技强大、经济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才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只有国强才能民安。”刘学先说。
辞职创业
研制机器人手臂控制器替代进口
2016年,先后在中资、美资企业工作了11年的刘学先决定辞职,与朋友合伙创业。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领先的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国产化制造者及解决方案提供者。以高技术壁垒、核心竞争优势,使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替代进口,进入中高端市场。”刘学先说。创业初期,他们的核心业务是研制开发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加工、机器人、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核心的伺服及运动控制系统。
刘学先说,之所以想要创业,主要原因还是内心深处一个想做事儿的心。
“从海外撤回国内,我相当于从科研、市场最前端走到最后方。安逸的工作状态让三十多岁的刘学先颇有些不适应。”刘学先说。
在工作中,刘学先遇到了很多从事自动化设备相关的朋友。国内很多行业的伺服及运动控制系统8成以上都依靠进口,而进口产品虽然性能稳定但价格偏高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刘学先与朋友们产生了自主研发伺服系统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6年,刘学先在沈阳国际软件园租用了4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融来了百万级的种子基金,辽宁赛勒科技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创业的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异常艰难,对一个依靠研发起家的企业,则难上加难。
“伺服及运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硬核科技,在德国、日本经历了百年的历史。一个几人团队,自主研发同类型产品,技术攻关就相当煎熬。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比技术攻关更难的,是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刘学先对记者说。
作为创业型的科技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同时要协调硬件,考虑到成本,通常需要10次做出来的东西,要争取3次成功。研发初期,他们几乎每周都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除了科研开发,刘学先还要兼顾财务、税务,沟通各方面资源、设备。 “一语概括,就是很多创业的坑研发的坑都要自己踩一遍。”刘学先。
买设备,买零件,用废的电路板都是一筐一筐往外扔。为了节省开支,合伙人的薪资每人每个月很低,有时还要贴补买些科研零件,只能保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在南方,同级别的研发人员都是有着丰厚的薪资待遇的。科研型创业企业的周期一般为10年,这对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也是一个难熬的过程。
. “创业者要在精神上、经济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对项目有把握,对市场有预期。”刘学先与创业者分享经验。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丽娜 摄
获得种子B轮投资
项目即将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
2018年8月15日,刘学先的公司搬到沈阳国家高新区锦联新经济产业园一栋3层的办公楼,为产品测试做准备。然而年末,公司另一创始人、合伙人因为无法承受种种压力选择离开了公司。这让科研与经济陷入两难的公司陷入了困境。刘学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原本两条腿走路,变成了我一个人扛。我的白头发,就是在那半个月出来的。”刘学先说。
艰难的时候,刘学先也有过“撤”的闪念,但转瞬就被他否决了。
“项目虽然遇到了难关,但已经有办法可以攻克,研发推进是按计划的,结果是可期的。况且,半途而废也不是我的做事风格。”抖起精神,刘学先开始重整公司架构,重整团队引入合伙人并接触投资方。很快,一个新的团队成立。
“现在的团队,这里有中科院的,有东北大学的,有航空航天大学的,都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都有着几年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心里也都有一颗创业的梦想。”刘学先说。
经过介绍,刘学先结识了一个投资人。“投资人是非常专业也非常审慎的。我们前后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接触,电话、面谈前前后后多达二三十次。有几次,我们真的是从早上10点一直谈到晚上10点,股权架构、未来发展,包括运营的细节、条款……都要事无巨细的了解,并且一一敲定。”终于,刘学先的项目赢得了投资人的青睐。2019年9月,最终成功引入了种子B轮投资。刘学先与他的合伙人们,快马加鞭地走在产品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上。
“我们的目标是做电机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技术与价格维度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公司的前景,刘学先态度坚定,信心满怀。
对话
创业要有市场预期
辽沈晚报:从中资上市公司到外企,再到自己创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学先:创业对自己的人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过程。创业者首先要在精神上、经济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建议在经济上无压力、最好是财富自由的情况下去创业;其次,创业者要对项目有足够的把握;第三,要对市场有足够的研究,在产品没出来前对市场有足够的预期,因为研发是需要时间的,做早了,赶不到风口;做晚了,风口又过去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