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成全国首个 城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

将逐步开放公众端口 市民可通过平台提供举报线索
辽沈晚报 2019年12月05日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 “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于近日投入试运行,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空天地一体化、24小时动态监控。

12月4日,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索丽珍对外发布相关消息。

监管平台于2018年8月开始建设,今年11月通过验收,主要包括星地协同动态监控系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系统、移动核查与执法系统、数据管理与运行调度系统。

星地协同动态监控系统通过高分遥感、实时监控、无人机航拍、移动端APP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网络,实现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全覆盖、多类型监管。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系统面向综合查询、台账管理、绩效考核、项目准入等红线监管业务化运行需求,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管业务体系。

移动核查与执法系统通过在线接收业务协同系统下发核查执法任务,野外核查业务人员持移动终端到待核查点位进行取证,填写核查信息,核查完毕后完成核查数据上传。整个核查阶段,移动核查系统开启实施定位和轨迹记录功能,可供系统对核查任务进行监控和调度。

数据管理与运行调度系统即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红线内基本信息数据、遥感解译数据、人类活动监测数据、生态系统状况数据、综合台账以及其他各类多源数据的归档与配置,实现地图影像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成果发布服务、功能展示服务、统计分析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为整个系统的运行和业务化应用提供数据管理支撑。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建成的城市级层面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沈阳也成为国家首个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与互联互通试点。

监管平台今后将逐步开放公众端口,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查询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规定,了解生态保护红线分布、调整、保护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监管平台举报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违规问题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