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在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创业·人物
今年43岁的王涛是大连人,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大连一所公办高中任美术老师。5年后他毅然辞职到沈阳与女友团聚,把家安在沈阳并进入媒体成为一名摄影记者。
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在业余时间创作或教亲友家孩子画画。2007年儿子出生,为了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他再一次辞职并创办了“艺轩画室”,作为自己的主业。
他向亲友筹集资金,在沈阳市铁西区买下写字间打造成了一间画室,站在屋内,抬眼就是葱郁的兴华公园。别人休息时,却是他最忙碌的时候,12年来他没有休过一个周末,把全部热情投入到了画室中。
“当年家人反对我买房办画室,但我拿定主意后家人给予了支持。”王涛说,回想当年的自己不禁感慨,“年轻没有失败,应该趁着包袱还不沉重去尝试、去打拼,不背水一战、不投入全部热情很难成功……”
辞职回沈 他考进一家报社当记者
12月2日上午,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艺轩画室墙上挂着王涛和学生们的画作,画架上还挂着一些未完成的作品。王涛说这间屋子记录了12年来自己的创业历程,越来越多家长慕名而来。
王涛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大连,在一所高中担任美术老师。“我女朋友是我大学同学,沈阳人,她毕业后到沈阳一所学校工作。”王涛说,两人分处两地5年后自己决定辞职。
他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公办高中,当他提出辞职后学校并不同意,“亲友们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辞职,母亲哭了,校长找我谈了好几次,但我必须回沈阳,不仅仅因为女朋友,这里还有更好的创作环境、人脉等资源。”
这是王涛第一次向父母说“不”,也是第一次“逆反”校长。“大学在沈阳念的,觉得沈阳很亲切,到大连后总觉得还是沈阳更好些。”王涛说,2003年回到沈阳后不久,一所很有名的高中打算录用他。
“但大连那所高中不放我的档案,关系转不过来,最终我没能进入沈阳这所著名的学校。”王涛说,那时他留意报纸上的招聘信息,看到一家报社招聘摄影记者,于是挎上向舅舅借来的相机前去应聘。
他记得很清楚,当天和他一同去的求职者有60人,王涛当时并没觉得自己有多大胜算,接到报社电话时感觉很惊讶。
“报社来电话说让我先试着干一干,在那次考试中我是唯一一个被录用的,当时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王涛得知消息后赶紧告诉给家人,此后他在两家报社当了5年摄影记者,拿过全国新闻摄影奖,还担任过报社摄影部主任。
再次辞职 租房办起“艺轩画室”
在大连当老师的时候,王涛还兼任了学校的通讯员,时常写一些稿件或拍照片,在大连当地报纸刊登。“到沈阳当了记者后,才体会到和当通讯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第一幅照片见报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尽管只比火柴盒大了一点。”
在工作之余,王涛没有放下画笔,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了创作上。“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后来办画室,也并不是多么天马行空的想法,应该说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王涛说,当记者的时候就利用业余时间教亲友家的孩子画画,“周末主动把孩子送到我这儿,跟着我学,看到孩子们有进步特别高兴。”
对于授课,其实王涛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有一些实在无法拒绝的亲友找上门来,于是他就在家里教孩子画画,“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有点招架不住了,毕竟家里场地不够用。”
2007年,王涛的儿子出生了,第二年他辞去记者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2008年,他创办了“艺轩画室”,开班授课,但他没想到的是遇到了不少麻烦。
“当时主要是没有经验,场地选择不好,周围比较吵闹,影响了正常教学。”王涛回忆,租房2年临近到期的时候开始琢磨买一间房子,选个合适的地方。
他开始寻找符合要求的场地,有朋友介绍了兴华街旁的一处写字间,临近兴华公园,而且将来还会开通地铁,站口就在楼下,“考虑到各种因素,觉得这位朋友介绍的写字间很好,我觉得想好好办画室就得整个好场地。”
借款买房办画室 12年没休过周末
他向家人讲了想法,遭到父母的反对,“我父亲从大连打来四五次电话,反复跟我讲买房办画室是不可行的,但我坚持要自己买房,只有自己的场地才能更好地办学,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教学质量。”
虽然决定买房,但王涛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父母见他决心已定便给予了支持,他又向亲友借了一些,在兴华街买下了一个近100平方米的写字间,精心设计装修后“艺轩画室”重新起航了。
在他的学生中,从五六岁幼小衔接的孩子到高三考生都有,“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习绘画是一个艺术熏陶、感染的过程;对于高考美术生来说,是个紧迫的任务,我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分开教学,场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就拿给高考美术生上课来说,王涛放弃了自己创作的时间、陪家人的时间,上课时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一直和学生们泡在画室里,而且每周从周二到周日不间断,说不累、不辛苦是假话。
“从2008年创办画室到现在,我没休过一个周末。”王涛说,学生的休息日就是自己的工作日,是最忙碌的日子,“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妻子肩上,但她任劳任怨,始终没有抱怨过一句,我很感谢她的支持。”
随着学生增加,画室也招了几名老师。12月2日上午,王涛一边打扫画室一边说:“12月7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全省美术联考,还有几天时间了,下午1点半给学生们上课,临考了得多讲一些要点。”
看着墙上挂着的作品和画架上尚未完成的4幅作品,他说不知不觉间开画室已有12年之久,“热爱和工作合二为一,这些年我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学生们考出好成绩、绘画水平提高就很欣慰。”
口碑相传 12年来他从不主动推销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2016年他的画室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就在很多人认为他会大打招生广告的时候,他却和以往一样继续潜心教学。
问到此处,他笑笑说自己从没宣传过画室,“12年了,我没打过广告,都是亲朋好友们口碑相传,越来越多家长听说后把孩子送到这里,招多少学生从来不是我的考虑重点,能把孩子培育成才才是关键。”
有学生家长表示,在与王涛闲谈时曾建议他开分部,“他在家长和考生中的口碑很好,我们好几个家长都建议他在浑南、沈河、和平开分部,市内一个区开一个,能多招不少学生呢,但他听完笑笑,就是不干……”
“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王涛说,绘画要注重差别教学和培养个性发展,如果只顾多开画室、多招学生、多赚钱,类似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模式就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了。
王涛说,自己最看重的是“初心”,“从办画室的第一天,我就很清楚目标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给学生和家长带去什么,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也是我现在的想法,12年来从来就没有变。”
对于12年来的创业历程,他说自己很多时候是随遇而安、水到渠成,并没有刻意设置或追求某个高远的目标,甚至整个创业过程是在被“推着走”,从不收学生到在家授课,从租场地教学到买房教学,从小场地到大场地,都是在解决问题。
问及创业的感想,他沉思后表示,“永远不能忘记初心,年轻没有失败,应该趁着没有包袱或包袱还不太沉重,去尝试、去打拼,不背水一战、不投入全部热情很难成功……”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