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长城 穿越历史尘埃的明长城东起点

辽沈晚报 2019年12月02日

虎山长城被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认证为明长城的东起点。虎山长城景区供图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位列世界十大文化遗产,是中华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冷兵器时代保卫国家,抵御外侵的防御体系。

在之前,明长城的东起点通常被认为是在山海关,2009年4月19日,虎山长城才穿透了历史的尘埃,以其被修复后得以重生的身姿雄踞于虎山之上,守望鸭绿江,被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认证为明长城的东起点。这次国家的公开认定,不仅让虎山长城得以正名,也让其成为了一个新的长城旅游热点景区。

虎山长城在历史里湮没的数百年

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山体形如蹲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曾列为安东八景之一。虎山因山势陡峭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明代在长城延线设有九个军镇,称为九边。《明史》记载:“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九边中的第一个军镇就是辽东镇,辽东镇管辖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长城沿线的防御,而虎山长城的位置正处于辽东镇管辖的这段长城的东端。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的。虎山长城的军事设施,主要包括长城墙体、墙台、敌台、马面、烽火台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努尔哈赤称王之后,为了保住其“龙兴之地”,他颁布了法令严禁山海关以内的人到关外来,关内的人也不许在满人的发祥地内耕种狩猎。因此,他兴修柳条边,在修柳条边时他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了。历经几百年虎山长城几乎是濒于湮没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山海关是明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辽东长城埋没了300年之久。

挖石盖房挖出了长城来

“这个我记得还是挺清楚的,那个时候上世纪80年代,我家就住在现在的虎山长城这一带,当时附近有一户村民家要盖房子,就上山去自己挖石头,却没想到挖着挖着就觉得那根本不是零散的石块,于是就上报了文物部门,随后就有专家来进行鉴定和修缮了。”到如今已经在虎山长城景区工作了24年的邹吉东回忆道。

随即文物部门的专家到虎山来勘察,并确定那就是长城遗址,为了这一重要遗迹,根据对万里长城“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1991年10月,已故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朱希元先生亲率设计人员自北京来虎山遗址草拟修复设计方案。1992年2月,丹东市政府再次邀请国家、省考古、古建筑、风景园林专家,召开“明长城东端起点修复设计论证会”,通过了“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

现如今的虎山长城,就是依据1992年通过的“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本着文物“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建筑物的位置都是与文物考古发现的原址相吻合的。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00延长米,包括过街城楼、敌楼、战台、马面12座及烽火台一座。城墙高8米、底宽5米。

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以砖石结构为主。长城墙体马道以下部分为自然石块砌筑,垛口墙及马道以青砖为主。虎山北麓按照考古发现恢复了山险墙。其中以砌石为主的长城墙体是虎山长城的显著特点,重新恢复的山险墙是体现虎山长城雄伟险峻特征的重要地段之一。

被认证为明长城东起点 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待虎山长城基本修缮完成,终于在2009年4月18日,经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历时两年多的明长城资源调查,向世界发布了最新调查成果: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虎山长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是考古界的重要事件,它恢复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的历史本来面目。

“长城居然一直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当时真的谁都没想到,长城,那在中国人的心中就是有着特殊的地位,虎山长城被认证为明长城的东起点,让我们觉得都非常自豪。”邹吉东说。

主题雕塑《虎踞龙盘》

由已故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题词

在登上虎山长城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主题雕塑《虎踞龙盘》,它是2007年9月完成的,主体高度为8.8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底座高度是1.5米材质为花岗岩。雕塑的底座正面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写着“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这十个穹劲有力的大字是由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

雕塑的主体部分底部是汹涌的波涛象征着鸭绿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侧是一只虎头代表着虎山。在山的右侧站着一个留着长发的东方巨人代表着炎黄子孙。巨人右手托起一条巨龙,龙头在巨人掌中龙尾幻化为长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着初升的太阳寓意为这里是世界的东方是太阳最早生起的地方。整个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龙、日等造型浑然一体,突出了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这一重要地位,同时也显示出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修建出这样伟大的建筑工程。

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过街城楼”

正式登上虎山长城后,第一站就将看到过街城楼。过街城楼位于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箭楼二层。每层顶部都是青瓦挑檐。整个楼体以红色为主,给人以雄浑的历史韵味。正面悬挂的“虎山长城”四个大字也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题写的。

抗倭名将戚继光研究出的新型敌楼

中国的长城把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烟墩联成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但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城墙,也是因地制宜进行修建,在建筑结构和形式上各具特点,而且各个朝代的长城防御设施的名称也有所差异。

虎山长城城墙顶部宽阔的马道宽度是4米,靠马道东面的墙叫垛口墙,垛口的宽度0.5米。垛口的边缘都是45°角的“V”形,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围和射击范围。每一个垛口中间的青砖上都有直径约6-8公分的圆孔,它平时用来插战旗,战时用来固定火炮。火炮是明代的一种远射程火器,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靠马道西面的墙叫女墙,女墙高约1米,每隔3米有深约10公分的凹槽,也叫排水沟,还设有挡水墙,外面有一个长长的石槽伸出墙外,叫吐水嘴,以防积水渗漏进墙体。

敌楼是骑墙的墩台,高出城墙之上,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守城兵卒可住在里面,并可储存武器、弹药等。这种空心敌楼发明于明隆庆年间,此前的敌台都是实心的台子,抗倭名将戚继光经过考察研究提出修建一种新型敌楼,对长城沿线的敌台进行改造,提高了防御能力。虎山长城的空心敌楼就是这种新型敌楼。它顶层的四面围墙都砌有垛口,可以瞭望、防御敌人的进攻。这里视野开阔,守城兵卒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在敌人距离城墙很远时就发现他们。

长城脚下、中朝水路边界最近距离“一步跨”

除了长城本身,虎山长城还有一个最具特点的地方——“一步跨”,它是中朝水路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国门。因此被称为“一步跨”。“一步跨”的形成,是因为于赤岛在这里将鸭绿江分成两条支流,而作为国界的这一条支流较为细小,最窄处只有一步之遥。江对岸的孤岛叫于赤岛,隶属朝鲜。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脉白头山南坡,流经中国的吉林、辽宁两省和朝鲜的两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在中国的东港市和朝鲜的龙岩浦附近注入黄海。干流全长795公里,其中流经丹东地区203公里。

带动周边经济 创造就业机会

如今,临靠着虎山长城,不少农户做起了“农家乐”的生意,为来往的游客提供食宿;虎山长城景区内的绿化管理等工作岗位也会向当地倾斜,目前已雇用20多个当地村民。

未来虎山长城景区作为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继续充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并结合当地特色,做好规划、发展。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 王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