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报名人数超两万

本期作文点评有赞有弹 小作者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辽沈晚报 2019年11月29日

昨日,由辽沈晚报、ZAKER沈阳客户端联手辽宁省作协社会联络部、辽宁文学院《文学少年》杂志主办的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报名人数突破两万!

由辽宁文学院《鸭绿江》杂志编辑部、《文学少年》杂志编辑部专家组成的评议团,对目前报名参赛的优秀作品按照“参赛组别”进行了点评。

本次抽选的六篇作文虽然质量比上期并不逊色,但关心成长、严格要求的专家们不仅仅要挑选出亮丽的文字,对文字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指出来,达到督促进步的目的。

温馨提示:

本次活动即日起报名至12月10日,参赛选手通过“ZAKER沈阳”相应频道进行报名参赛。经过五天的初选后,专家评审评选出前50%选手进入复赛。初赛和复赛均采用专家评分的评比方式。进入复赛的作品将由专家评审团进行评选。评审团根据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可读性评选产生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所有获奖作者的指导教师将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积极组织参赛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将获得优秀组织奖证书。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刘臣君

作品选登及点评

《爷爷的老房子》

白云境 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

老房子里有一个香炉,摆放在爷爷的遗像下,那是爷爷年轻时穿军装挂军功章的照片,爷爷非常非常的英俊,而且带着一些威严。听爸爸说,爷爷晚年基本上每天都坐在那张老旧的沙发上看书,冬天时屋里冷,他还要穿大棉鞋披军大衣,把他待的屋里门上覆挂上一层棉门帘。

那时候那么穷吗?我问爸爸。爸爸说,当时人人都这样,爷爷工资高,起码不比别人家差,但家里有几个上学的儿子,每分钱都不能乱花。爸爸让我看老房子里堆放的破铁架子,那是曾经摆放的上下铺,爸爸和叔叔住在这屋,伯伯、伯母和我刚出生不久的堂哥在另一个房间。这就是爷爷家的九十年代。

看我很不相信的样子,爸爸说起更早全家在部队做随军家属的日子:一次爸爸游泳时把凉鞋丢了,不敢跟家长说,整个夏天都是赤脚上学的;一次他和小伙伴馋苹果,就去机关大院的树上摘,被看门的战士追出几条街。这些在我听来就像古代的事儿,我和老房子里的亲人们,差的不是一两个年代,而像一两个世纪。爸爸说,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变魔术一般地发展。

点评专家:《文学少年》杂志副主编 高凯

这篇作品的可贵之处是文中有“变”和“不变”两层含义,变的是新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艰苦朴素、勇敢奋斗的生活态度。小作者的写作视角很开阔也很实在,只是在描述“变”和“不变”之间关系时稍显稚嫩,在行文中稍显混杂。

《飞起来的稻草人》

马云萱 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第三小学

“稻草人,跟我来吧,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

“新世界?”稻草人疑惑地问我。

“是的,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拉住稻草人伸过来的手臂,我们一起飞了起来。我们飞啊飞,越过了雪山,越过了草地,在我们的身子底下,是呼啸的炮声和弥漫的硝烟,是一声声“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呐喊,是被鲜血染红了的河流与高山……

我们飞啊飞,越过了村庄,越过了工厂,在我们的身子底下,是金灿灿的田野,是轰隆隆的马达,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高潮……

我们飞啊飞,越过了铁路,越过了桥梁,在我们的身子底下,是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飞驰而过的和谐号,是风景秀丽的三峡大坝……

我们飞啊飞,越过了白云,越过了星辰,在我们的身子底下,是劈波斩浪的航母,是遨游太空的神十,是漫步月球的玉兔……

我们飞啊飞,越过了黄河,越过了长城,在我们的身子底下,是长安街上争相绽放的鲜花,是纪念碑下威武雄壮的将士,是广场前面载歌载舞的人海……

点评专家:《文学少年》杂志副主编 高凯

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小作者构思巧妙,她通过童话形象稻草人的眼睛,展示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给读者天马行空的阅读感受。立意深刻,将新旧中国的对比集中在稻草人的身上,举重若轻,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爱我中华爱我大连》

王若康 大连市知行小学

《祖国的伟大》

李晗萍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

走出电影院,我的眼眶里依然满是感动的泪水。我的心里,不停地呼唤着祖国的名字,为祖国的伟力点赞;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高山大川、海河湖泊和粮食丰收堆积如山、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我的印象里,从懂事起就知道生活富足、环境优越,读历史才知道70年前的中国孩子可不如今天的我们幸运、幸福,因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曾被外来的野兽欺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赶跑了侵略者,让祖国母亲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让人民苦尽甘来、幸福快乐。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祖国母亲如今正在不断描绘五彩斑斓的大美画卷,花开遍地、香飘万里,怎能不让中华儿女爱得深沉、爱得“疯狂”?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国家;祖国的伟大,已经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幸福根源、安全盾牌。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那样,我们要贡献出每个人的微薄之力,合成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强大的中国伟力,保护祖国母亲不再受欺凌,把祖国母亲打扮得更美,让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富强!

点评专家:《鸭绿江》杂志编辑部主任 铁菁妤

李晗萍同学的文章从小处着眼,以电影中的情境入笔,展现了小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如果可以联系切身的生活情感体验,文章会显得更加生动饱满。

《我和我的祖国》

熊森阳 沈阳市铁西区贵和街小学

咦,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一步一步地走在路边,手里拎着个篮子,她要做什么?她抬起头,看看马路上左边的车,叹了口气,又看看右边的车,想了一想,小心翼翼地迈出了步子,走出了两步,啊,危险!老奶奶要摔倒在马路上。

这个时候,有几个小学生冲了过去,他们好快呀!一下子就扶住了老奶奶。哈,老奶奶定了定神,微笑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我的孩子。”他们正了正胸前的红领巾,微笑着说:“没关系的,老奶奶,我们是少先队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于是,老奶奶安全的过了马路。呀,一个自行车倒在了地上,车上的货物撒了一地,推车的人急得满头大汗,大声叫着:“我的东西呀!”“别着急。”又是那几个小学生闻声跑了过来,他们立刻分工,有的捡货物,有的拦住过往的车,还有的招呼其他人……不一会儿,在他们的帮助下,货全被放回到了自行车上。推车的人笑了,问他们:“你们叫什么名字?”“少先队员!”孩子们齐刷刷地回复着。他们背着书包,进到了校园。远远看去,只有身上的红领巾,那么鲜红!

点评专家:《文学少年》杂志副主编 高凯

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作品。小作者抓住“少先队员”这个身份的特殊意义,描述事例,既表达了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和自豪,也抒发了为国努力奋斗的豪情。在选材上贴近生活,有说服力。美中不足是第一段文字有点空泛,与下文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删掉后会使作品结构更紧凑,情感更直接,主题更突出。

他们有的是惊天动地,有的是默默地奉献……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公交车上,一个个神情专注的公交司机,紧握方向盘;身穿一身橘红的环卫工人,他们的工作总是开始在黎明前,他们永不离手的两件工具,把一个清洁的城市还给了大连;威武帅气的交警叔叔,有时严肃有时温和地与我们相伴,守护者我们这座城市的畅通和平安;还有造船厂闪烁的弧光,机车厂动力的轰鸣。还有许多许多……

他们的奉献,谱写了美丽大连交响曲的一篇又一篇;他们的汗水,在阳光照耀下,把文明的大连装扮的更加五彩斑斓!

在我身边有两位小姐姐,她们分别是大连自然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的义务讲解员,别看她们年龄才十二三岁,可是作为志愿者已经三四年了,刮风下雨挡不住她们的脚步、酷暑严寒也不会为自己找理由间断,甚至身体不舒服也是轻伤不下火线。她们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和震撼,而他们娓娓道来的大连,更是像一杯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

是她们一个又一个的行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志愿者。祖国的强盛、美好的大连,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奉献!

点评专家:《文学少年》杂志副主编 高凯

这篇作品的优点在于选材。小作者通过群像描写、具象描写、个体描写三个不同的层面阐述作品的主题,点面结合,说服力强。如果能在个别语句的表达上再准确一些就更好啦。

《我和我的祖国》

解文姝 鞍山市东鞍山学校

我的哥哥从美国留学回国曾问我:“你知道祖国对我们有多重要吗?”我懵懵懂懂地回答:“知道。”哥哥告诉我:“当你走出国门时,你会更加体会到祖国对我们的重要,当我们在国外遇到危难时,祖国就是我坚实的后盾。”从那次对话后,我明白,祖国就是我的家。

从奥组委向中国致电要求中国空运一面五星红旗去奥运会的那一刻,到奥运会上无数次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国歌时,中国体育健儿用他们的汗水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儿女的自强不息。

当第一朵蘑菇云在大西北的天空绽放,当东方红飞上太空,我们的祖国用实际行动让世界知道,沉默千年的巨龙觉醒了!

点评专家:《鸭绿江》杂志编辑部主任 铁菁妤

解文姝同学用精炼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祖国的伟大壮举。文章整体语言流畅,铿锵有力,极富感染力。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些更有代表性的事件,可取历史一角,深挖细说,能更详实地展现祖国的风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