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潘石
一
如果没有那场大迁徙,这粒米和其他同类一样,它们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密实地安享村屯某个角落,等待着某一天,成为锡伯族百姓口中的饭食,化作女人的血肉,巴图鲁(英雄)的筋骨。
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盛京。
太平寺锡伯家庙前,祭祖的火烛还在燃烧,杯中残酒尚有余温,一场盛大的聚会,由欢宴拉开序曲,却不得不以壮行作为尾声。儿子告别年迈的双亲,姐妹和兄弟眼睁睁离散。他们心里清楚得很,此次一别山重水复,今生恐怕不能再相见。所以,今夜,属于歌,属于酒,属于泪水,属于话别。
此时,这粒米已备上牛车,就要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踏上西迁之路。
此时,刚满10岁的图克善(图伯特乳名)正望着满天星斗发呆。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没有故园的概念,更装不下与此相关的欢欣和离愁。他只知道,自己面临着一场远行。而前方在哪里,根本无从知晓。他有些慌,又瞥见父亲健硕的背影,心安稳了许多。
二
1808年,当已经贵为锡伯营总管的图伯特伫立察布查尔山口,眼望伊犁河水奔涌而过,是否还记得3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也许,所有往事的累积都比不上那次远行。它如同一柄刻刀,把对饥饿、寒冷、瘟疫、死亡的记忆一刀刀刻进童年,也把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孤独、苦痛和悲伤刻入他的心。近两万里长途跋涉,一年零三个月居无定所,图伯特的骨头变得坚硬而粗粝,图伯特的眼神变得深邃而笃定。他越来越像父亲了,只不过,他的脊背比父亲更厚,这让他义无反顾地担起兼济天下的重任。正如脚下这条耗时七年开凿而成的布哈(锡伯语水渠),他心中想的,不只是屯垦戍边,他的目光中,更多的是天下苍生。
这粒米,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将察布查尔变成了粮仓。当地百姓在大渠龙口处修塑像建祠堂,图伯特的英名就这样一辈辈传下来。
三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就在当年四千锡伯儿女西迁的始发地,一方千亩农田如横空出世,瞬间赚足了世人目光。仿佛经年之后,图伯特的魂灵生生不息,仍然护佑着这方百姓,照亮他梦开始的地方。
稻梦空间,一粒用米编织的梦。
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让春种秋收这件事没有话题可谈。我们可以闻到黑土地的芬芳,可以看到秧苗在疯长,甚至可以和恋人在田地间奔跑,或者在万籁俱寂时聆听片片蛙鸣……然后,也许又会贪恋都市的花花世界。但是,当你走进沈北,走进兴光村,这里的稻田实在颠覆你的想象。因为它太丰富、太神奇,让你迫不及待投入它的怀抱,梦一场。
如果你喜欢慢生活,可以一点点揭开梦的面纱。蓝天、白云、绿树、鲜花,仿佛坠入了大自然的调色板。和稻草人合个影,穿过葫芦长廊,在稻田鹊桥上静静徜徉,满眼翠色欲滴,空气中弥散着果香,鸡叫鸭鸣塞入耳孔,鱼跃蛙跳生机盎然,你的脑中,突然想起那个吟唱《风吹麦浪》的忧郁少年。
城市中憋闷久了,你也想在草地上撒点野。在梦里,你变成了孩子。高空滑索、七海秋千,你的尖叫声震落了几枚绿叶;水上漂流、弯弓搭箭,你不顾旁人侧目,笑得难听而夸张;你还脱掉鞋子,爬上了龙骨水车;你还翘起脚尖,采下红彤彤的苹果;你还硬拉上爱人,装模作样地补办一场稻田婚礼,让一粒粒饱满的米,见证你们的幸福。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令人惊艳,那么,请登上30米高的观景台。这里,才是梦的峰巅。大地铺纸,稻浪为墨,那么作画的,只能是天使了。见龙在田、千手观音、蝴蝶翩飞,各有各的主题和风格。轻风徐来,你看那龙在游,你看那手在舞,你看那蝶在飞,卞之琳的《断章》不请自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知这天人合一的唯美之作,又会和谁在梦中相遇?
四
七星山下,蒲河水旁,沈阳锡伯族文化广场上,图伯特雕像高高矗立,与远在新疆的图公生祠遥遥相望,两地锡伯族百姓同宗同族,共同走在圆梦路上。民以食为天,这粒米发散出的光和热,不仅是农民的梦想,游人的梦想,更是亿万国人的梦想。而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我们永远的方向。
阳光下,那幅最新的画作《我看你中国》,分外耀眼。
【二等奖】
我爱家乡那片海
□王晓军
【一等奖】
沈北之秋
你见过我家乡的那片海吗?
多么有诗意的名字渤海湾——鲅鱼圈。上天眷顾,浩瀚的渤海居然在这儿拐了个湾,海龙王竟然在这儿画了个圈。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一个富庶的海滨宜居新城——鲅鱼圈。有谁能想到,当年一个不起眼儿的弹丸之地小小渔村,竟然出落成一个高楼林立,敢和海南齐名的北方新地标城市。
鲅鱼圈,遍地是海鲜。大鲅鱼、大肥蟹、虾爬子、海螺、扇贝、蛏子、蚬子……应有尽有!家乡人有哪个提到海鲜不如数家珍?如果拍一集《舌尖上的鲅鱼圈》,一定更会火遍大江南北。
——而这些,一切都源于那片海!
鲅鱼圈的海是迷人的。
晨曦微露,海天一色,浮光跃金,潋滟无边。沙白水清的海面上,早已鸥鸟翔集,白帆点点,汽笛声声,浩大的码头人头攒动,货运机械轰鸣,往返船只窜梭往来,海港一片繁忙景象。
正午时分,山海广场海域退大潮啦!四面八方的游人布满了几海里海滩。远远望去,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各色太阳伞遍及各处,配上各色的泳装,点缀在蓝蓝的浅海里,映着丽日蓝天白云,瞬间成了美丽无比的海滨大花园。走近海滨,你会看到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有的戏水激浪;有的挖蚬子,捉蛏子,拾贝壳,捡海螺,抓小蟹;有的三五成群坐在礁石上休闲娱乐;有的干脆就爬到超大贝壳建筑海上观景,凭海临风,任襟飘带舞,欣喜之情,不亦乐乎;有的竟然站在鲅鱼公主塑像前驻足流连,摆着各种姿势合影留念,恨不得把每个美好瞬间留住。瞧啊!一个四五岁调皮的小男孩,正忘情地在沙滩上奔跑,妈妈跟在后面,两串大大小小的脚印留在后面。突然,孩子一个踉跄跌倒了,妈妈赶紧去扶,男孩就地打起滚儿来,还调皮地向妈妈做个鬼脸儿!恰巧这一镜头被一位老者摄入镜头……多么温馨,有趣,惬意的画面啊!
“涨潮啦!”人们大呼小叫,只见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缓缓地涌来,泛着白沫,冲刷这礁石,一阵比一阵急促。你看,那金色的沙滩面积越来越小,最后竟被蓝蓝的海水淹没。游人们依旧恋恋不舍,纷纷拿出泳圈,依然在海里泊荡,欢笑嬉闹声和海浪拍打声融为一体,蔚蓝的海面上绽开了五色缤纷的花朵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游玩一天的人们陆续走出海滩,喧闹的海滩顿时寂静下来。偶尔有几对情侣漫步月下海边,天上月,水中影,氤氲朦胧,海打着呼噜酣睡了。
海,在人们的心目中,浩瀚无垠,深邃迷人。傍海而居的,爱得深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偶尔来过的,不忍离去,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如影随形,巴不得下次再来,绝不留有遗憾。不管怎样,海都是人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
海之风吹拂着你,海之浪拍打着你,海之趣在撩拨着你,海之韵在魅惑着你,海之魂在牵引着你!
谁人不为之依恋、着迷、倾倒和痴狂?
这一切还不够吗?
我想,你也一定会爱上我们这里的那片海!
□孟祥瑞
有人问,秋是什么?
秋是太阳,歪写着脑袋把阳光送进屋子里的好心,是叶落归根的理所应当,是稻田里弯腰含笑的成熟,是天高云淡的清香……这个秋天,并没有与众不同,只是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但确实让秋的意韵浓浓,让人的思绪绵绵。
阳光灿烂的午后,携友驱车一路向北,行走在沈阳北部的山川、田野,大街、小巷,校园、河旁……这里,你会采撷到关于秋天的种种。
沈北的秋,黄得如此热烈。无论是红叶缤纷的五花山色,还是沃野千里的金色稻田,都有着北方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沿着辽河湿地景观路,体会着这片都市绿洲带给我的生态与人文的双重惊喜。车窗外,盛夏青绿的“稻梦空间”如今已是金灿灿的一片,那稻浪沐浴在阳光下显得分外热忱与厚实。迎着这耀眼的黄,我想起了梵高《柏树中的麦田》,梵高觉得这幅画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他所有描绘秋季的作品中最优秀的。那画面,正如沈北这祥和的稻田,随风起浪、摇摆,却人心神宁静。
我在稻田中驻足,五颜六色的彩色稻秧,将整个人都好像衬托到了油画中。沿着田埂,用手轻拂着那饱满的稻穗,任长裙与禾风起舞,空气中阵阵稻香拂过,让人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收获,还有童年的味道。那风吹稻穗的声音,哗啦、哗啦……像清风翻书,又像浪拍沙滩。
沈北的秋,黄得令人沉醉。“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朝诗人葛绍体借银杏黄叶,感慨岁月流转之心情,我们在感同身受自然界的生命法则之时,更是从片片脉络分明的叶子中,看到了四季轮回之银杏叶最辉煌的人生。
阳光照耀下,成片成片的银杏叶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仿佛萧瑟秋日里温暖的希望。看那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叶颜色热烈、又层次鲜明;看那辉山、帽山、七星山上的枫树、火炬树层林尽染、又处处点缀……还有那花开、那叶黄,如诗如画,处处皆可欣赏,温暖了整个秋天,也温暖了你我心房。站在蔚蓝的天空下,望着辽河两岸那广袤而神秘的田野,望着田野里那淡如轻纱的晚霞薄雾徐徐缭绕,会使你目光所至,布满一种禅意的金黄:金黄的稻田、金黄的稻穗、金黄的稻粒,金灿灿的欢声笑语构成了天地间幸福的金秋。沈北的秋,俯仰皆是动人心神的缤纷色彩,绚烂而不娇柔。一路徐行在沈北旷野,秋叶沉稳的红、天空成熟的蓝、蒲草幽雅的绿,还有向日葵奔放的金,极目所能见到的无不是绚丽秋日的大美画面,犹如梦中,走进梵高的世界。四季不独生,秋也不独在。沈北的秋是成全,成全这一季的生长,成全了四季的因果。因了冬的藏、才有了春的生;因了夏的长、才有了秋的收。
谁唱的,秋风即使带凉也漂亮。是呀,一年四季中,我独爱秋,尤其是沈北的秋。也许,每一朵花,每一片叶,也都有这样的心情,带着秋韵、悠然前行。如果你要置身沈北的秋,你定会发现:什么才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分享。于是,今年沈北的金秋,我悄悄地,把秋色攥在手上、藏进心里。试问,深秋将至,谁能温暖你的初冬——悦读沈北。
【三等奖】
蒲南路的浅秋
□徐晓棠
安居于沈北道义的蒲水北岸,与盛京大街比邻的亚泰城小区。周围道路四通八达,随兴而行,所及之处,常有幽地胜景。而我最钟爱的, 是河对岸的一条小马路。相对于车水马龙的繁嚣,它显得那样的婉约清丽。它,便是蒲南路。
喜欢这条路,喜欢它小家碧玉般的气质。它不同于周遭的任何一条马路——它们笔直开阔,而它蜿蜒曲折。它让人联想到徐志摩笔下那一低头的温柔,古诗意里半敛眉的娇羞。它左侧是香缇澜山高低错落的楼宇,右侧是映红依翠的蒲河的倩影。它就在这里恬静地蜿蜒着,似乎总在想着一段美好的心事。
蒲南路的四季是格调各异的风景画,而我最喜欢的是蒲南路的浅秋。
八月一过,蒲南路的浅秋便唱着清雅的歌声来了。两边的树木经过夏季的充实,日月天地的精华早已渗入了它们的筋脉。滤去成长期的浮躁喧哗,此刻的它们心满意足,享受着生命中的安宁与富丽。它们整齐有序地一列列排开,占满了蒲南路的北侧。像哨兵,守护着蒲南路的安宁;更像歌者,排演着一支悠扬的浅秋的和声。
白杨树的歌声总是嘹亮而高亢。它身姿高挑,枝叶繁茂。虽然在古诗词里,西风猎猎,烟雨萧萧中,它常常成为悲情的寄托;而今天,在这盛世的秋光里,它的飒爽与英武,恰恰舒展着人们心中的爽朗与豪迈。它那片片泛着白光叶子在骄阳下欢笑,秋日昂扬的主题歌就由它热情开嗓;矮松则挺着黑绿色饱满的胸膛,以浑厚的低音出场。它们轻轻哼唱,对刚刚走过的夏天深深眷恋,让它们的歌声更加浑厚,意蕴悠长;梓树婀娜,衣袂翩然。它们披着青纱轻歌。若你来到她的身下,触到她曼舞的衣襟和飘散的秀发,你会感到,她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发声,嗓音柔婉悦耳,似风铃,灵动而充满温情;一行行修剪齐整的低矮榆墙则以短促有力的“啊”或“咿”倾情伴唱,为这和声增添了无限的意蕴……。驻足树下,我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恍惚间,自己也成了一个音符,融入这富有层次的浅秋的乐章里!
风清爽,阳光正暖。它透过头顶绿杨的茂密枝叶洒下细碎的斑驳。一次次打开手机,按动快门,为这浅秋带给我的感动,也为这带给我感动的浅秋!心悠扬,路回转。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火炬树。深青浅翠一目中,绿叶偷燃数点红。大片的绿叶间,偶有几片刚开始变黄,叶尖则已被娇红浸染。细瞧,茂林间,伸出一只只红色小塔,有的鲜红,有的业已深紫,黑红。它们桀骜而出,高高举起,烈烈燃烧。那,正是它们的果实——一只只小火炬。可那不是火炬,那分明是话筒啊!她们正举起一只只火红的话筒,唱响一支故乡的秋日恋歌。
那歌声悠悠扬扬,弥散在蒲水间……来吧,来蒲南路。闭上眼睛,听……风光旖旎处,秋歌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