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飏阁:从沈州保卫战 到艺术惠民品牌“孵化器”

辽沈晚报 2019年11月07日

云飏阁成为浑河边闪亮的文化地标。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查金辉 摄

一千年前,为纪念沈州保卫战而建的云飏阁高高矗立在沈水之畔,经过三年前的重建,如今的云飏阁已成为沈阳文化的新地标和浑河两岸艺术惠民文化品牌的“孵化器”。

“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浑河岸交响音乐节……每年,十余万人在这里听交响乐、看芭蕾舞、欣赏歌剧,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云飏阁是一个舞台,让百姓走进艺术;亦是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沈阳。

历史:纪念一场佑护人民的保卫战

已经陪伴沈城人度过了三载春夏的云飏阁,可谓浑河岸边一颗新兴的明珠。每年夏天,这里都会奏响动人心魄的音乐,上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有的观众特地赶来,也有人路过驻足不愿离开。

可鲜有人知道云飏阁的前世,是为了纪念一场佑护人民免遭战火屠戮的沈州保卫战。

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公元1029年,大延琳造反叛辽攻打沈州,即如今的沈阳,他是已降辽数年的渤海国太祖大祚荣之七世孙。沈州副节度使张杰诈降拖延数日,使沈州有时间进行防御。大延琳最终攻城失败,沈州人民和沈州城都得以保全。

根据民间流传下来的说法,副节度使张杰利用“诈降息兵”的几天光景,在沈水上游筑坝憋水。待大延琳的军队抵达沈水岸边时,发现河水只有腰深,全军无需舟楫即可渡河攻城。待敌军步行至河中央时,张杰下令破坝放水,巨浪一下冲破敌阵,来了个关羽同款的“水淹七军”。

战后不久,辽帝下旨在沈水之畔兴建“祭水”之阁,并借鉴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将其命名为“云飏阁”。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即1557年,一场大雨下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云飏阁在雨中供舟者歇船、百姓避险,直至水落后轰然倒塌。

千年前的战争已化为历史中的沧海一粟,但这段运筹帷幄、保卫家园的英雄故事,值得被传颂和纪念。

重建:浑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点睛之笔

终于在2016年,云飏阁重建被提上日程。

和平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吕阳,五年来参与组织“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是最了解云飏阁、去过云飏阁最多次的人之一。

“和平区是独享浑河两岸的城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就致力打造浑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通过举办‘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活动,已经在浑河两岸聚集起较为浓厚的文化气息。当时,浑河两岸各公园基本可以满足周边市民休闲赏景的需求,却唯独缺少一个兼具地标性质的文化场所。”

为了挖掘浑河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平区邀约辽沈地区专家学者发起成立沈阳市浑河文化研究会,发掘出云飏阁及其背后的故事。经过若干轮的研讨论证,和平区委、区政府最终决定根据辽代建筑的特点,重建云飏阁,打造沈阳浑河两岸的城市名片。

每年都参与“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的沈阳交响乐团,也需要一个更合适的舞台。“舞台要足够大、要有顶棚遮阳挡雨”,在沈阳交响乐团常务副团长翟焕民看来,这是在户外演出交响乐的基本条件。

考虑到这些需求,云飏阁组群建筑在设计阶段就被定位为具有专业演出功能的场地,并预留了灯光、音响的位置,与之配套的功能房和连廊也可供演员休息换装使用。

2016年12月动工,次年5月15日竣工,历时大约半年,沈水湾公园内终于崛起一座雄伟壮观的云飏阁,它的身边还建有春花亭、夏雨亭、秋月亭、冬雪亭四亭,总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

现在,每每走近云飏阁,细细端详它的斗拱顶脊、翘角飞檐、瓦片琉璃,仍会被极具浓郁辽风的建筑风格和寄魂其中的英雄情结所打动。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写有“雲颺閣”三个大字的匾额,从集字、遴选字体、修字论证、摹写到制作安装,前前后后共历时80天。由于辽代书禁甚严,文献资料流传较少,沈阳市浑河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们在没有成字的情况下,只能在辽代碑志中选取素材,重新组字。

当凝重大气、功能完备的云飏阁亮相的那一刻,常在沈水湾公园里遛弯的市民无不点赞,翟焕民也惊喜不已,“20米宽的专业台口,专业的音箱、灯光布置,没想到和平区会投入这么大。”

从这一刻开始,云飏阁穿过历史长廊,在浑河之畔重获新生,也成为浑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上的点睛之笔。

孵化:只做精品 引领大众文化

云飏阁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了“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的主场和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的固定演出舞台。当美妙的音乐在浑河岸边悠扬响起,当高雅艺术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相拥,台下的观众心中也荡起层层涟漪。

从2015年起,“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定档于5月至9月,每年演出、活动超过200场,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logo、主题歌。自2018年起,沈阳市委宣传部研究决定,将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上升为沈阳市重点文化活动项目,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和平、沈河、铁西、浑南、于洪五区共同承办,吸引百万人次观众欢聚浑河岸边热情参与。

每年艺术季,在云飏阁的演出达50场,按每场观众大约2000人计算,每年,到云飏阁观看惠民演出的人数大约有10余万人次。数量庞大的观众从来不需要组织,只是通过媒体刊登节目预告,每周更新一下公园里的预告栏,喜欢参与活动的观众就会主动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多人会提前到现场占座,没有座位的人,也愿意在后面安安静静的站着看。

每场活动散场,吕阳都能听到观众群中有人不经意地哼唱“浑河之夏”的主题歌。“浑河之夏”这个文化艺术品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云飏阁就像沈阳浑河两岸文化品牌活动的孵化器一样,不只有‘浑河之夏’,还有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吕阳说。如今,交响音乐节已经从“浑河之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牌,同样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

“无论是什么演出,我们都要确保无一不是精品。沈阳有很多优秀的艺术院校,有高质量的艺术人才,也有非常大的文化市场,我们理应给市民带来更高品质的演出。而且,并非简单迎合大众的娱乐,而是引领大众的文化。”吕阳介绍,云飏阁的每场演出,在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哪怕在演出过程中,都有一位“值班人员”到现场“把关”。

不只是演出类活动,很多健身休闲、展演比赛等互动活动,也都是从云飏阁启程,或者以云飏阁作为主会场。今年端午节,云飏阁还举办了一场原创的“端午诗会”,包含征集、组织采风和现场的唱诵等过程,还配合有汉服及古琴表演,作为云飏阁孵化出的新品牌,“端午诗会”还将在明年举办第二期。

所有的演出都对观众免费,政府投入是不是非常大?面对提问吕阳解释,所有提供演出和现场组织的人员都是文化志愿者,政府的投入的大头不是演出费,而只是灯光、音响的维护费用而已。

云飏阁是一个平台,能来演出的团体,包括愿意自费做演出和活动的企业,都充满了艺术惠民的情怀。“我们就是用这种平台思维,让老百姓最终受益。我们下一步要用产业思维,提升沈城市民艺术品味的同时,还要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高雅艺术拥趸渐增

让世界更了解沈阳

今年,沈阳交响乐团作为第五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的承办方之一,把菲律宾的马尼拉交响乐团邀请到沈阳,作为闭幕演出,这也是云飏阁首次迎来国外院团。

和几天前在沈演出的成都交响乐团一样,马尼拉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也对云飏阁的舞台和台下的观众赞不绝口。“云飏阁是一个非常棒的户外演出场地,演员很享受”“两三千观众无人喧哗,该鼓掌的时候大家也没有吝惜掌声,太难得了”“更难得的是,演出结束后大家有序离场,地上连一片垃圾都没有”。

这些,或许都得益于沈阳近几年来对高雅艺术的普及,使得沈阳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大大提高。

翟焕民也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云飏阁本身是巍峨的、庄重的,这种气场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观众们的心境,促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去匹配云飏阁。”

吕阳介绍,没有演出的时候,云飏阁也是浑河两岸旅游路线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很多外宾在K11参展或观展后,都以沈马赛道为起点开始游览,接下来就是云飏阁和河对岸的郎朗钢琴广场。这一路下来,基本上算是领略了浑河的风光。

“这些都是免费演出?”有机会观赏云飏阁演出的外宾们一开始都不相信,因为在国外,歌剧、交响乐等较高雅的文化活动也不大可能免费在公园里演出。可以说,云飏阁正通过一场场演出提升沈阳的印象分,加速全世界对沈阳文化氛围的认同。

更令人欣喜的是,市民看过云飏阁的演出之后,对高雅艺术文化的热情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很多人之前不了解交响乐,在云飏阁听了第一次之后,就想听第二次,甚至最后成了乐迷,跟随我们乐团的脚步,追交响乐追到成都和天津。”翟焕民补充,正是因为惠民文化演出的持续开展,小众艺术在沈阳开始逐渐变成大众文化。

“云飏阁不但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将对沈阳未来的文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之前的投入较大,但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可估计的。”翟焕民对云飏阁有非常高的评价。他也期待“沈阳能多几个云飏阁就好了,希望沈阳的每一个区都能建一座‘云飏阁’”。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张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