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齐和王力维每天刻苦训练基本功。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迪 摄
在今年10月进行的亚洲盲人足球锦标赛决赛当中,中国队获得冠军,这次比赛也是东京残奥会的预选赛,亚洲冠军中国队顺利地拿到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中国盲人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其中就有四名球员出自辽宁盲人足球队。
眼睛看不见却能驰骋绿荫场,盲人究竟是怎么踢足球的?看不见球踢什么?看不见球门往哪射?看不见队友朝哪传球?本报采访了辽宁盲人足球队队员以及教练,为大家揭开盲人足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引导员语言指挥射门
目前,董俊杰教练正带着辽宁盲人足球队在国家队进行紧张的集训,备战东京残奥会,他说,盲人踢足球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董教练介绍,参加盲人足球比赛的球员,除了守门员看得见外其他队员视力伤残程度都为B1级(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
为了保证比赛的绝对公平,防止有人作弊,所以每一个球员都必须戴眼罩上场。“这个眼罩相当严格,几乎是三层,先贴上眼贴,再盖上纱布,最后再戴上眼罩。”盲人足球队员王帅奇说,比赛当中有球员摸眼罩,就会被视为犯规。
“盲人足球场地是20米×40米的大小,这个球场是按照健全人五人制的大小制定的,球场是同样的,但是我们的足球很特殊它里面是有铃铛的,通过铃铛的响动队员才知道球在哪”。董俊杰说。
盲人球员根本看不见球门,往哪儿射门?原来,盲人足球比赛时每队都有一名引导员,引导员常规所站的位置,就是对方球门的正后方。引导员负责给本方球员指明射门的方向,还有整个场上的局势告诉他们。“引导员为什么非得站在对方球门后方,因为他的声音有一个基本作用——告诉队员这儿是球门。引导员相当于盲人球员的眼睛。”董教练说。
“盲跑”克服恐惧最重要
10月18日,在沈阳盲校操场上记者试着戴上了盲人足球运动员的眼罩,眼前立刻一片漆黑,虽然明明知道面前是一块平地,但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总担心前方会有障碍物,别说奔跑,就是向前迈出几步都感到如临深渊的恐惧。
“对于盲人足球运动员来说,克服心理恐惧最重要。”董教练表示,在陌生的场地每迈出一步,他们都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障碍。一般刚开始进行踢球训练时每个球员都会战战兢兢,时刻像一只惊弓之鸟。尤其盲人足球运动员要到全国各地去参加比赛,在陌生的环境,客服这种心理恐惧更艰难。
“克服奔跑恐惧的方法就是练,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我为了锻炼自己胆子大,放开了在场地奔跑,经常撞到场地周围的挡板上,双腿膝盖常年有伤。”王帅齐说,盲人也一样惧怕黑暗,但是为了热爱的足球必须要战胜这种恐惧,必须放开胆子大胆奔跑,只有过了自己心里这一关才能把球踢好。
一个动作要千锤百炼
早晨五点半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盲人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已经开始了,单腿跳着上五楼练习10个来回。全场跑一万步,带球过人一百次……
“盲人带球的技术如果要练习到很高水平,需要千锤百炼。但是他们有个特点,就是认定的事,会很努力去做。”董教练说,盲人要踢好足球,难度不小,球员练习新的技术动作是很慢的,教练做慢动作,队员一点一点去摸、去模仿,一个动作要摸上百次吧,要不断反复练习。除了“摸”以外,“贴”也是训练中的必备动作。比如练习射门动作的时候,教练要贴着球员,保证两个人动作一致,盲人足球运动员可以感受到教练的射门动作,这类训练要出成果需要重复很多次。
“除了训练艰苦,盲人足球也是高危运动,队员场上奔跑时经常相互碰撞。”董教练表示,即便场上有引导员、守门员的指挥,队友之间有声音交流,但盲人足球依旧是高危运动,比赛中队员经常迎面相撞,所以参加比赛还要克服这方面心理恐惧。
辽宁盲人足球队组建自2016年,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平均年龄20岁,初出茅庐的他们就取得了2016年全国民间足球争霸赛冠军、2017年全国盲人足球预选赛第二名、2018年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预选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盲人运动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训练带给身体上的伤痛,用坚韧不拔的超强意志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支撑着,在赛场上的表现经常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同时,盲人足球运动员们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还有默默付出的教练员、引导员、守门员、队医及志愿者们,这些人奔忙的身影格外亮眼,每个人的工作都为球队凝聚了夺得奖牌的力量。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 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