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工夫妻筹万元资助袖珍小学

辽沈晚报 2019年10月14日

王成娟拿着慰问金和慰问品等来看望吴艳兰(左4)师生。

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代课老师,一对修理工夫妻,偶然相识后,这对夫妻就默默关注着代课老师和她坚守的村小。当一年后终于亲眼见到位于山坳里的“袖珍小学”,夫妻俩眼睛湿润了,为女教师甘于清贫、常年艰苦坚守大山,只为让山里娃学到知识的奉献精神感动不已。

她叫吴艳兰,52岁,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羊岩子小学代课老师。

这对助学夫妻王成娟、谢育林,经营一家兴运汽车销售公司。王成娟家住葫芦岛农村,谢育林是四川人,两人打工时相识,后来结婚,育有两个子女。凭借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白手起家的他们艰苦创业,终于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夫妻俩读小学时家里都很困难,父老乡亲和好心人没少帮助,条件好了就想回报社会,传递这份温暖感动。”

夫妻俩不但对学习汽车修理技术的人免费培训,对有困难的修车者,也总是减免费用;遇到求助者也总是伸出援手。

去年在修车期间,王成娟夫妻偶然得知羊岩子小学位置偏远,周边人口稀少,每年招上来的同年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而且大都是贫困留守儿童。学校只开设2个班,一年级5人、三年级3人,8个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最远的学生家距离学校有十多里路。学生们所有课程都由吴艳兰一人负责,她每天要走12里山路,无论刮风下雨都准时到校,只为让孩子们能就近读书。正是因为她14年跋山涉水的坚守,才托起山里孩子求学的梦想。因工资不多,吴艳兰的丈夫靳长德在外打工,业余时间就成了“袖珍”学校的义工,经常为学校维修桌椅、门窗等,他的默默付出只为让吴老师更安心教学。

了解到吴艳兰坚守“袖珍小学”14年,把奉献当幸福,苦了自己只为山里娃有书读的故事后,王成娟夫妻俩很受感动,将吴艳兰师生等特意请到企业来参观,并向师生捐款5000元。在夫妻俩带动下,同行朋友冯殿元也捐款5000元,共募集1万多元。同时王成娟承诺,今后会长期关注,有机会要去大山里看望。至此,偏僻的羊岩子小学和师生成了夫妻俩的牵挂。

为履行诺言,为捐资助学再做些贡献,昨日,王成娟、谢育林夫妻与好朋友廖天勇、高晓东一同前往大山里看望。吉普车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前行,约3小时才来到山村小学。等亲眼见到位于山坳里的乡村小学和纯朴的师生,大家被学校的艰苦环境和现状所震撼,感到这个爱心帮扶活动真是值得。志愿者一行给吴老师带去了慰问金,给师生带来微波炉、保温杯、图书、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等。王成娟又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要勤奋耕耘、努力读书,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争取早日走出大山。随后大家和师生一起升国旗,并与孩子们踢足球、跳绳,昔日寂寞的操场瞬间热闹起来。

吴艳兰说,由于生源少,今年学校只开设了二年级1个班级,全班5人。她感谢好心人的关注和慰问,并说这里虽然艰苦,但看着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知之甚少到逐渐成长,将来会成为有用的人,心里感到特别踏实和幸福。“我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份职业,放不下这些孩子。这里需要我,在这里也找到了我的人生价值!只要孩子们需要,哪怕只有1个学生,我也会坚持”。

10岁的董秋艳和董玉静摸着崭新的图书和篮球说,她们非常感谢好心人的资助,会把这种社会关爱化作学习的动力,将来也做志愿者奉献爱心。尽管每天她们都5点起床,吃完早饭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尽管求学之路很艰难,但吴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怀让她们备感温暖,前行和学习也更有力量。“感谢吴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我们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也想当老师,同时也要向志愿者学习,长大后做义工来回报社会。”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靳诗宇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