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瑞杭
昨晚进超市,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水果糖,目不暇接。未品尝便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甜味充实着味蕾,甜到了心里。现在的孩子们“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对糖果的的渴求并不十分强烈。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糖果,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那些“甜味”,在脑海里活动着,跳跃着。
年少时,二分钱的水果糖是我们的一种奢望,是许多小伙伴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二分钱可以买到一盒火柴,足够一家人做饭点燃柴禾好长时间;二分钱可以买到一斤盐粒,足够一家人吃好几天……总之,一分钱也是不能乱花的,在大人们眼里也总是愿意掰成两瓣用。尽管如此,我们的生活中仍可以吃到一些“甜味”的东西,令我们欣喜若狂,久久不能忘记。
春天里,万物复苏,田野里,山坡上到处开满了喇叭筒花。长着长形绿色的叶子在地上,托起直立的茎上,茎上顶着几朵美丽的喇叭筒花,花体呈紫红色,喇叭花口处有五片花瓣,在微风中抖动着颤巍巍的身躯,又像一支支喇叭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每当我们下地劳动时会摘下喇叭筒花,把它的白色的托部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会很甜很甜,仿佛一种无形的甜水润进了自己的喉咙,流到肚子里,浸到五脏六腑。这是一种纯天然的甜汁,于是孩子们一传十,十传百,伙伴们会争抢着去采集喇叭筒花慢慢品尝。放学了,一群群的孩子们纷纷走向田野,与喇叭筒花展开了争斗。有的噙在嘴里,有的拎在手里,有的装在口袋里,全然不顾及它的染色与泥土。孩子们那种纯真,烂漫的天性在故乡广阔的天地间暴露无遗。
夏天里,田间地头还有一种叫做白茅根的草,再生能力很强,是庄稼生长的大敌。它的根部呈结节状,深深的扎根在地里,尖尖的叶子一簇簇。白茅根大旱旱不死,寒冬冻不死,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农作物影响很大,凡是它生长的地方,庄稼不能存在。因此人们一有空闲纷纷到田间地头挖白茅根,它的根部深深的扎在泥土里,即使人们会挖的很深,也很难将它“斩草除根”。白茅根的根部又长又白,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品尝了它的根部,还是大人们告诉了自己的孩子,白茅根的结节部有股浓浓的甜味。孩子们又一窝蜂似的争抢白茅根解馋。大人们正愁着没有人往外收拾呢,孩子们能捡的捡,能抱的抱,很快将白茅根收拾的一干二净,这样各需所需,两全其美。
秋天里,玉米成熟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力以赴战秋收。齐刷刷的玉米秸直挺挺的立在大田里,成熟的玉米棒子无精打采的低下了头。偶有一棵玉米秸上没有玉米棒子,倒显得很绿,绿的直刺你的眼。大人们非常不喜欢这种“空”玉米秸,空长了个子,白白耗尽了地里的养分。正是这种玉米秸弥补了孩子们的渴望,掐头去尾,剥开绿皮,啃咬着茎节的外皮,咀嚼着内部的瓤,一股甜甜的汁液流进了口里,细甜细甜的,可以与现在的甘蔗相媲美,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不过顺势扯下的外皮,稍不留心会割破你的手,鲜血直流,引来一阵嚎啕大哭。每次吃够了,还不忘回家时腋下夹上几根空长的玉米秸,分享给家里的一些小朋友,同甘共苦吗?
……
这些都是儿时的甜味食物,春、夏、秋三季的甜食,弥补了水果糖的不足,给儿时增加了许多诱人的甜味,成了许多人儿时最美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