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有创造力、能够自主持续学习且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这是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自创“融教育” 让孩子经历“一百个世界”

辽沈晚报 2019年09月10日

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文。 采访对象供图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从来都不是呆板而孤立存在的,要想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面对未来社会,如何培养学以致用于生活融会贯通于实践的人呢?这是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而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刘文校长还意识到,一个有创造力、能够自主持续学习,且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会提出问题,并懂得如何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刘文校长开创并积极推进 “融教育”文化建设,形成了“融教育”文化体系,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建立起“全景课程框架体系”,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学科壁垒,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面向未来重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学什么”的教育根本问题。同时,她还带领学校通过“问学课堂”“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解决了怎样学、如何评价等实际问题。

打破学科界限 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刘文校长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打破学科壁垒,沟通书本知识与少年儿童真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未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她认为,课程体系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她按照“让孩子经历一百个世界”的课程理念,主持建设了“三维、三环、三+、三融合”课程架构,即全景课程框架体系。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全景课程框架体系”,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学科壁垒,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面向未来重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全景课程框架体系的构建,还推动了融合课、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开展。

在望湖路小学,科学、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地方教材五个学科被统整为一门融合课程。在刘文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教研团队编写了配套教材,精心设计出各学科知识可以相互融合的项目化课程模式。

刘文校长介绍,每一堂“融合课”都有两位老师教学,侧重点不同,第一课时讲知识和技能点,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体验当中获得情感的提升、知识的深化。

这样的课程设计把原本各自孤立、重复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能力。

构建“问学课堂”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刘文校长一直在坚持探寻和努力实践的。

在她的主持下,望湖路小学通过构建“问学课堂”,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察发问、思考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问学课堂 ”操作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问学课堂”模式,即激情导入、问题梳理;小组交流、研学汇报;探究疑难、互动释疑;联系操作、内化体验;评价反馈、总结概括。在教研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将五步模式细化为“四问五学”:设问、疑问、共问、追问;探学、互学、点学、辩学、展学。

为保证问学课堂的质量,学校建立并实施课堂评价标准,通过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变得好学善问、能研会辩、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变得善于深挖教材肯于课程改革,在问学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和职业的幸福,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百种体验”活动 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联系更紧密

刘文校长高度重视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开展了“百种体验”活动,通过“参与-明理-体验-内化”的方式,加强学生人格道德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刘文校长主持设计的“百种体验”活动包括珍爱生命、人文底蕴、人文情怀、科学实践、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健全人格、责任担当、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审美情怀、健康生活十二个类别、八十六个具体体验内容,基本涵盖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范畴,基本涵盖了学生日后学习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通过“百种体验”活动,设置特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一个知、情、意、行全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过程。

刘文校长表示,之所以重视体验活动是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主要运用的是感性思维,只有在体验中才能更好地加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加强知识与社会的联系。

“活力评价”克服“唯分数论”激发学生更多潜能

刘文校长高度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克服以学习成绩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弊端,构建了“活力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潜能。

2019 年以来,刘文校长主持制定并实施了“活力评价”体系。“活力评价”着眼于对学生的激励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结合学校课程理念与实践,把“融教育”六项内容及百种体验活动、班主任的主题项目、科任的专题项目学习,一并纳入评价方案,形成校本化的评价方案,克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的弊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多样发展、个性发展,同时转变过去单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活力评价包括三大方面内容,有学习力的评价,行动力的评价,以及发展力的评价。

刘文校长表示:“我们在落实‘活力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努力让评价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

对话

刘文:“最美校长”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

记者:您带领的望湖路小学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个未来学校建设课题组的成员,能否介绍一下未来学校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建设适应未来的学校?

刘文:在教育变革时代,未来学校已经走进了我们改革的视野当中。

学校什么样,老师什么样,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而定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对学校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了,而是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学校的学习场景是相互融通的,学习方式也是灵活多元的,学校的组织也是非常有弹性的,是网状的管理方式。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家长也要融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来。这样,学校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最主要的事情上来,比如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等等。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与未来学校内涵发展相配套的,还要从生动、深度、无边界这三个方向去抓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还要做好学习空间再造方面的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空间应当是灵活、智慧、可重组的。

我们已经组织编制了学校未来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草案,确定了未来学校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将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努力营造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以学习真实发生为追求,来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强国少年为目标,来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重点创新中心,来打通未来学校的实践路径,来实施未来学校建设的活力评价体系。

记者:此次辽宁教育系统评选的“最美教师”“最美校长(园长)”,您是如何理解“最美校长”的呢?

刘文:我认为,“最美校长”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应该非常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了解贯彻,最主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应该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核心素养的落地为追求,面向未来,重构学习,培养全面发展、多样发展、个性发展的新时代的新人。同时,要站在时代前列为教育作出贡献,充分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推动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