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吴章杰 摄
抚顺是雷锋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为缅怀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抚顺雷锋纪念馆于1964年开工建设。
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初建的纪念馆占地面积为5.67万㎡。经过4次改扩建,目前抚顺雷锋纪念馆占地面积达9.99万㎡,可同时容纳2万名观众。
作为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展陈最丰富的雷锋纪念馆,近年来抚顺雷锋纪念馆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宣传教育、接待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纪念馆,也是抚顺这座雷锋城的地标。
“我们力求把雷锋纪念馆打造成全国人民缅怀英雄、学习先进、感受崇高的学习基地,像灯塔一样把雷锋精神的光芒发散到祖国大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李强说出的心声更是承诺,抚顺雷锋纪念馆正以日臻完善的功能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雷锋事迹、传播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亲历1992年改扩建 心中充满自豪
1964年8月15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奠基。纪念馆位于望花公园内,包括雷锋烈士纪念碑、亭和雷锋事迹陈列室等建筑,1965年正式开馆,后于1969年、1992年、2002年、2014年进行四次改扩建。
1976年张淑芬女士来到雷锋纪念馆工作,亲历了雷锋纪念馆的重大变迁,“我是一名下乡知青,回城分配到雷锋纪念馆工作,起初在馆里当讲解员、会计,那时硬件设施和现在相比是很简陋的,服务水平也没法和现在比。”
她回忆,初建的雷锋纪念馆面积5.67万㎡,没有多少草坪和树木,“绿化主要是松树和灌木,品种和数量都不多,那时参观人数比现在少,当时全馆有10多名讲解员,近些年发展到30多名才满足参观者需求……随着参观者增多,场馆设施也不够用了。”
张淑芬1988年开始担任副馆长,赶上了1992年大规模改扩建,“1992年下半年开始拆除旧建筑,新建纪念馆。1993年3月重新开馆,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举办雷锋精神巡展
最远到达西沙
1994年张淑芬担任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她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2月开始的“雷锋精神永恒巡展”,“第一站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拿出了很多珍贵展品,比如雷锋曾经用过的枪,在全国巡展60多场,最远到西沙,我们上岛为驻岛官兵展出。”
巡展到第4年,足迹已遍布全国各省,巡展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在北京展出后,山西、陕西、安徽、甘肃等省很快向我们发来邀请,希望展出尽快能到他们那里……全馆员工分两拨,一拨在纪念馆负责日常工作,另一拨把雷锋精神从抚顺播撒向全国,很多参观者看了又看,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我们的讲解员数不清把每个展品讲了多少次,但大家都不觉得累!”她说。
张淑芬表示,1992年改扩建使雷锋纪念馆的建筑基本形成了目前的格局,但受当时施工水平、温差等影响,建筑外墙出现破损,“2002年抚顺雷锋纪念馆第3次改扩建,这次改扩建把整个望花公园合并进来,占地面积达到9.99万㎡,规划了6个功能分区,能同时容纳2万人参观。”
为了更好地服务数量不断增长的参观者,2014年5月雷锋纪念馆开始第4次改扩建,2015年3月2日重新开馆。9月4日,辽沈晚报记者在馆内看到了第4次改扩建增添了组合场景《爱岗敬业的推土机手》《雷锋作报告》及尾声雕塑《升腾的支点》等,这些实景布局比展品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的时间更长。
55年间
参观人数超7000万人次
9月5日,抚顺天空飘着绵绵细雨,街面行人不多,但雷锋纪念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下午2时许,数十名来自外地的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馆内参观。
来自新疆的参观者李先生表示,此次与公司5名同事一起到抚顺办事,行程中特意安排了一天参观雷锋纪念馆,“我们自发地要来,大家一致同意,必须到这里仔细地看一看,从小到大一直受雷锋精神的熏陶,这里的每件珍贵展品都是一堂课!”
在雷锋参加工作的体检表前、他凑近了仔细看着年代感浓重的字迹;在雷锋曾用过的训练手榴弹前,他俯身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回头看着雷锋生前驾驶过的拖拉机和雷锋蜡像感慨,“雷锋个子不高,力气不大,我上学时候老师就讲过,他到鞍钢当拖拉机手,开起来费劲,但靠勤奋和努力弥补了,他参军后投手榴弹一开始也不远,但他坚持练到胳膊都肿了,不但投远了,而且比其他战士更远!”
李先生与同事们小声议论着,不住地点头,在展品前挪步很慢,有时还回头再看一下展品,眼睛有些湿润,“纸上得来终觉浅啊,不来一趟,不亲眼看一看,对雷锋的了解不够深刻,今天在这里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的条件多艰苦啊,但有多少人像雷锋一样建设国家,人呐,还得看为社会做了啥,不能光看获得多少!”
辽沈晚报记者了解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开馆至今55年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超过7000万人次。李先生听到这个数字很惊讶,转念又觉得有点少,“一生起码应该来一次,这里应该是必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现在很多人有钱一年旅游好几次,有的风景看过也就看过了,但这里值得多来几次!”
参观者点赞:
没感觉到服务死角
抚顺雷锋纪念馆第4次改扩建,新增29件艺术品,共展出73块文字版、82张报纸影印件、40份日记影印件及大量视频资料,不但填补了雷锋纪念馆展陈历史空白,还将全景画、视频、雕塑、虚拟成像等科技和艺术手段结合起来,效果更加生动、立体。
9月5日走进抚顺雷锋纪念馆,来自天津的唐先生的眼睛开始有点“不够用了”,“如果认认真真看下来,恐怕一天时间也不够吧!”
他被参观人群远远落在后面,看着一件件展品出神。在雷锋反复缝补的袜子展柜前,他默默地凝视了两三分钟,“应该尽快再来参观一次,带着孩子来,现在的孩子吃苦太少,不亲眼见一见,他怎么会懂雷锋精神呢……今天参观,我懂得了更多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并不像有些人说的落伍,而是有深刻的内涵,”
唐先生说,尽管还没参观完,但感受到了抚顺雷锋纪念馆的特点,“不是把展品摆在哪里、讲解员死板说教,而是很生动,让人乐于了解,很有科技感,既能感受到雷锋生活年代的历史,又能感受到时代发展中的雷锋精神!”
在展厅门口,辽沈晚报记者又遇到了看完展览的唐先生,“不虚此行,不但看到了新展品,而且还有免费的停车场、讲解,全馆都有wifi,工作人员教我们用手机就能了解纪念馆、了解学雷锋的动态,很便利,真的是很用心打造出来的,服务非常好,没感觉到哪里有服务死角!”
永恒的丰碑:
雷锋精神公益巡展
走出雷锋纪念馆回望,门口LED屏幕滚动着“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字幕。辽沈晚报记者从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每周一闭馆日讲解员们并没有放松,而是聚在一起练讲解词,或是面对陈列展品默背。这是工作人员们以雷锋为榜样,立足岗位做一颗螺丝钉的真实场景,也是践行、传承雷锋精神的写照。
现在的抚顺雷锋纪念馆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20万人。全年只在每周一闭馆,其他时间全天开放,讲解员除了每天固定讲解6场,还根据游客情况增加场次并提供分段讲解、针对性讲解。
除了专业讲解员队伍,抚顺雷锋纪念馆还打造了一支志愿者讲解员队伍,他们中有年近七旬的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刘静,也有在读6年级的小学生冯子晴,不同年龄、不同工作、不同经历的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利用周末和假期等时间为参观者讲解。
“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我家孩子在学习和培养特长之外,还在雷锋小学和雷锋纪念馆担任讲解员,我们两口子都很支持。”冯子晴的母亲朱珠说。
让雷锋精神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永恒的丰碑——雷锋精神专题展”是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品牌活动,2017年至今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举办 《雷锋精神永恒》大型图片展,参观者超过70万人次。
今年的雷锋精神公益巡展活动将以广东湛江为起点,走进更多省市,走进军营、工厂、学校、社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迎接建党100周年,把雷锋精神的种子广播在祖国大地,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让抚顺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更具影响力。
2018年3月3日,“一带一路·雷锋同行”走进马来西亚,雷锋纪念馆组织筹办《中国雷锋故事》图片展,选取136件雷锋生前的照片和相关展品,使用视频、二维码等陈展方式,将雷锋精神传播到海外。今年抚顺雷锋纪念馆还将与孔子学院合作,将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纳入孔子学院课程体系,助推雷锋文化走向世界 。
5年来,雷锋纪念馆先后成立官方网站、网上展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雷锋” 、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设立雷锋大数据互动展示平台,还成立“雷锋书屋”和“雷锋主题邮局”,线上线下共同播撒雷锋精神的渠道。
“我们力求把雷锋纪念馆打造成全国人民缅怀英雄、学习先进、感受崇高的学习基地,像灯塔一样把雷锋精神的光芒发散到祖国大地。”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李强说出的不仅心声,更是对雷锋精神这个永恒丰碑的承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抚顺记者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