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预防性“通血管”?没有科学依据!

沈城近两周心血管病人增加三成
辽沈晚报 2019年09月04日

随着入秋后天气日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温差的加大,沈城近两周心血管病患者的门诊量增加了约三成左右。心血管病专家提醒,季节转换期间老病号们需格外注意。

昼夜温差增大

让老病号不平稳

昨日,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侯爱洁介绍,近期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人们活动量的增多,一些原本平稳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变得不再平稳。有些老病号出现了胸闷、心悸、气短,甚则明显的胸痛症状。这样的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务必及时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与自己的医生有效沟通,调整自己的用药,管理好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监测好自己的心率。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张弛有度,避免过劳过累。此外,用药要坚持,不可擅自停药。

夏秋转换之际

急性心梗易发生

夏天向秋季过渡时期,人体血管收缩,心脏供血相应减少,心梗更易发生。从门诊情况看,近期一些突发的严重心脏疾病确有明显增多,比如急性心梗。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或是家族史的患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如果遇到一些外界的诱因,心脏的血管(就是我们常说的冠状动脉)就会出现急性的闭塞。患者会出现突发剧烈的胸痛,或是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一旦突发心梗要第一时间拨打“120”,马上去正规医院就诊。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如有必要则急诊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相关治疗。之后的血压、血糖、血脂需要长期系统的管理,抗血小板药物要持续应用,戒烟、生活方式也要全部进行调整。

预防性“通血管”

没有科学依据

侯爱洁指出,医院心脏病人的增多,与一些人的“通血管”观念不无关系。有一些常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老病号,认为秋天到了,到医院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冲冲血管有助于健康,能平稳度过这一年。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仅仅是为了预防而用药,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遵从医嘱,更新自己的理念,正规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