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污染”土壤 应急演练队员“光速”处理

辽沈晚报 2019年07月27日

演练中,收集人员统一更换防护服,在工作面上进行废物收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查金辉 摄

在一座废弃的工厂发现十几个化学试剂瓶,土壤已经受到污染,污染防治应急队员紧急出动,不到一小时,建立警戒圈,并将废物及受污染土壤全部收集完毕。

发生在昨日下午的这一幕,是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污染防治部应急处置大队进行环境应急演练时的情景。

“收到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应急办通知,在沈北新区一处废弃的工厂,发现了一堆被人遗弃的化学试剂瓶,一小块土壤已受到污染,马上启动应急预案,请你带领一组队员去现场了解情况。”

7月26日下午,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污染防治部应急工作小组队长分别向技术、保障、警戒、救援、运输小组发布命令。10分钟后,几十名身穿防护衣、全副武装的应急处置人员抵达现场。

负责监测的技术人员先是对这些危险废弃物进行了易燃易爆和辐射监测,最终发现废化学试剂瓶中装的是硝酸和硫酸;随后,其他小组成员有序地围起一圈圈的警戒线,建立隔离圈,以免其他人群靠近;接着,应急小组人员开始现场取样、将化学试剂瓶一个一个地装袋、收集,同时收集走被污染的土壤;最后,对现场进行恢复,并撤除了警戒线,将收集工具、服装统一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到此,演练结束,但对危险废物的处置并不是到此为止。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污染防治部教授徐云川解释:“危险废物经过规范收集之后,还要经过解毒后进行填埋处理。”

徐云川告诉本报记者:“危险废物具有高浓度性、隐蔽性等特点,可能不知不觉地存在于某个角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大气、土壤、水体都会造成潜在的、长期的危害。”他补充说,工业废物分类管理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发展到现在,分类越来越细,细化到46个大类、近500多种,演练中处置的废化学试剂瓶就属于HW49类危险废物。不同的危险废物,需要由不同的处置单位用不同的处置标准和方法进行对应的处置。

危险废物不同于一般固体废弃物,一般具有易燃、放射性、感染性、毒性等多种特征,具有危险性的医疗废物、电子废物和大量的废弃农药瓶都属于危险废物。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应急处处长张健称,除了通过应急演练,应急处置部门还将加强日常设备保养、人员培训,不断磨合处置程序。

张健提醒,如果老百姓发现不明危险废物时,可能会闻到一些刺激气味,这时最关键的是要做到避免接触,同时报告当地应急部门,由专业人员根据废物类型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对于危险废物,要尽可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利用不了的进行焚烧,焚烧不了的则要进行填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张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