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省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1元

辽沈晚报 2019年07月23日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84元。其中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3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335元、574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累计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3281元。从居民人均收入累计值来看,辽宁位列第八。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分别为35294元、33860元,位列全国第一、二位。此外,排在辽宁前边的还有浙江省、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咋算出来的?收入和工资的区别在哪里?相对于工资,为什么大家会有一种“收入被增长”的感觉?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新闻办,给出了权威解读。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咋算出来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除了现金收入,也包含实物收入。

统计局的收支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对此,国家统计局解释说,居民收支数据来自于国家调查抽中的调查户的日记账。从2012年四季度起,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国统一选取16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各地的直属调查队根据统一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调查户进行记账及记录调查户工资、补贴、家庭经济收支、红利、租金、利息、养老金等现金和实物收入,然后使用统一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程序对调查户的记账和访问调查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录入并上报。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有啥区别?

一般人往往会把人均可支配收入狭义地理解为每个月的个人收入,如工资收入,这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统计局解释,统计部门统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除了工资性收入之外,还包括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主要是养老金或退休金)。

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它是以一个地区所有人的收入总和除以这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总人数得出。其“分母”既包括有工作和收入的人员,也包括没有工作的离退休人员,还包括没有收入的失业人员、未成年人等,这些没有工作或收入的人员同样分摊到数额相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啥个体感觉收入与数据有差异?

为何很多人感觉到收入“被增长”?对此,国家统计局解释称,公布的数据与人们的感受不是很相符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就是上文提到的人们往往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工资收入相混淆。其次,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定地域全体常住居民的收入平均值,与某个特定个体的收入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你本人或你周围的人工资水平不变,但其他人的工资却在提高;你所在行业或地区收入水平不变,但其他行业或地区的收入却在提高;在某种情况下,市场主导的就业人员收入增长有限或出现下降,但政策主导的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却在大幅增加;或者,虽然所有人收入水平不变,但就业率的增加也可使人均收入增长,等等。”这些情况会造成个体感觉与总体数据存在差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收入家庭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在住户调查样本户中,包含高中低等各类收入层次的家庭,各居民家庭之间收入水平总是存在一定差距,通常来说,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布格局。由于高收入家庭对平均数的贡献相对较大,而低收入家庭对平均数的贡献较小,导致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水平低于这个平均数。所以,整体来看,大多数人会感觉公布的平均收入偏高。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