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高中生将有自己“专属”的发展指导师,这些专业导师将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学业修习进展等情况,为学生科学设计选科方案和职业规划指导等。
高中生社团活动也将得到蓬勃发展。从2019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将评选出40个左右市级优秀学生社团,用三年时间实现普通高中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优秀社团。学生再也不用愁综合素质评价时拿不出一份像样的实践履历了。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沈阳的高中学校和高中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昨日,沈阳市教育局对此进行了专题介绍。
选科走班职业规划都有“导师”来指导
辽宁的高考改革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因此,如何选科就成了这届学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副校长闫友益介绍,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学校职业生涯设计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充分研究与整合,于年初为高一年级所有学生作了一次题为《高一选科那些事》的主题讲座,让学生在如何选科问题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校实行的“导师制”也在新高考改革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高中三年,学生在学习方法、专业方向选择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疑问和困惑都可以随时向自己的“导师”咨询。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发展指导师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为此,沈阳市教育局进行了专门的工作部署。各普通高中学校将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从2019年开始,沈阳市每年按照不低于300人的规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师培训,用三年的时间培训千名学生发展指导领军教师。从2020年开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学生发展指导典型校10所左右,用3年的时间完成30所左右的创建任务。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副处长王军表示,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提倡实行“导师制”,即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对应若干个学生。
社团活动实录将成为高校招生参考依据
新高考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这释放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有利于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顽疾,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事,但学生和家长们也有这样的困惑:该到哪里去实践锻炼呢?
沈阳市教育局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出台相关文件,从政策制定上、方法指导上、条件保障上、评价机制上为学生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从2019年开始,每年将评选40个左右市级优秀学生社团,用三年时间实现沈阳市普通高中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优秀社团的“人人进社团,校校有精品”的学生社团发展局面。
“高考改革后,如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没有实实在在的实践实录证明,仅停留在评价性语言,那就太苍白无力了。”王军说。沈阳市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建设就是要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今后学生们可以把参加社团活动的照片、获奖证书、实践经历等都录入综合评价系统中。
适应学生特长发展沈阳每年创建20所特色高中
适应新高考改革,沈阳市在高中将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市教育局介绍,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建成一批内涵更加丰富、质量更有保证、社会认可度更高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校、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典型校和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创新普通高中办学思想、学校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实施路径,全面实现沈阳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
高中学校认为,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要选科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也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市教育局表示,将按照每年20所左右的建设速度,力争到2022年全市各标准化高中均能建成较为成熟的办学特色。
另外,教育教学上的改革也要同步跟进。市教育局介绍,将从2020年开始,采取典型校建设和实验校建设并行推进的方式,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中每年创建10所左右,三年创建30所左右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推动这些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学生发展与评价、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树立典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