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落水,他们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救人;市民手机落水,他们义务打捞……

冬泳队员十年来参与救援百余次

辽沈晚报 2019年07月09日

队员们在打捞水草。郭风雷 摄

位于小凌河边的锦州市冬泳运动协会的小屋内,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大家在各种现场的照片。面对有人落水,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救人;市民的手机掉到河里,他们义务打捞……冬泳队员们就像“超人”一般,出现在需要帮助的现场。

冬泳协会的队员们 救人捞物不收分文

2019年6月12日,一名在河边钓鱼的老人为捞水中的鱼竿落入水中不幸溺亡,家属求助后冬泳队员们义务将遇难者打捞上岸;4月15日,一名市民装有重要资料的手机掉入池塘,找到冬泳队员帮忙后将手机捞出,并谢绝了千元的酬谢和礼品;3月9日,冬泳队员张宏等人成功救下了跳入冰冷河水中轻生男子;2018年12月下旬,冬泳队员合力救出掉入冰窟的老人;7月23日,一位有轻生想法的女子被泳友们安慰劝离……

不论是偶然间遇到,还是遇到上门求助,锦州市冬泳运动协会的队员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忙,救人捞物却从不收一分报酬。

2018年6月23日,一个干瘦老头独自救起了近200斤的胖小伙儿,这个老人叫周江,他被评为锦州市2018年度“最佳志愿者”。“我刚好遇到了,听到呼救就一边跑一边脱衣服去救人,衣服扔了一路。”年逾六旬的周江说,因为在协会担任安保部副部长,他习惯每天吃完晚饭后再去冬泳健身中心转一圈,检查屋内的水电设备,再看看门窗都关好没。

当天刚到河边他就听到呼救,他发现是一对老两口为20米外河中的儿子求救,看到河水中一上一下漂浮的男子,周江跳进水中游了过去,独自一人去救人。可当他双手架在男子腋窝时,不到130斤的周江才发现溺水的小伙儿得有200斤重,周江一边安慰小伙儿别慌,一边在后面使劲儿架起他让他露出水面呼吸,使出全身的力气将小伙儿拖到岸边时已经筋疲力尽。

在岸边缓了半天,看小伙儿没啥事,周江才离开。事后被救者的家人联系周江想表示感谢,周江婉言谢绝了,“都是本乡本土的老乡,咱能搭一把就不能瞅热闹。”

队员们也会受伤 但从不放在心上

锦州市冬泳运动协会成立十余年来,队员们用自身的游泳技能,义务做了很多好人好事。很多人会说他们“傻”,这些或是退休、或是工人、职员的普通人,面对危险会挺身而出化身“超人”,多年来共参与溺水救援、搜救百余次,搜救溺水者数十人。

但这些毫不畏惧的“超人”们也会经常有受伤的情况,因为很多救援的偶发性,对队员们来说没有救援设备,尤其在不是自己经常游泳的陌生水域,脚上、腿上被划伤是常有的事儿。冬天救落入冰窟的人,冰碴如刀割身;而夏天涨水时,则会碰到肉眼看不到的暗流。

“我是2008年开始学游泳的,2009年参与了一次救援溺水的小女孩,挺有感触的。”冬泳协会的宣传部长郭风雷说,因为当时他还不具备下水救援的技能,就赶过去在岸边帮忙给队员看衣服。当经过很长时间的搜寻后,小女孩被打捞上岸,但由于溺水时间过长没有抢救过来。看到家长在极度伤心痛哭时,还不忘要感谢冬泳队员们时,给他的触动很深。“队员们义务打捞尽心尽力,从来没有一句抱怨。”郭风雷说大家能下水的互相照应着下水营救,下不了水的就在岸上帮忙看堆儿,有队员受伤了,岸上的人会用备好的药箱帮忙处理伤口。

那时开始,他就想将冬泳协会的好人好事宣传出去,传递正能量,也给市民可能在水中发生的意外提个醒。

冬泳队特殊的热身方式——捞水中漂浮物

“游泳前后活动各一个小时,中间游泳半小时。”进入夏季后,冬泳爱好者们自发的换成了特殊的泳前热身和泳后舒展方式——捞水草和漂浮物。

“之前还寻思这得捞到啥时候啊,你看现在多干净。”午后,站在宽敞的小凌河边,河水映着天空的蓝色,泛着盈盈波光。郭风雷回忆,几个月前小凌河刚蓄水时,从上游的河道冲刷下来很多漂浮物,几天的时间后河水中又长出了大量的水草。看着河面上的漂浮物,他当时还很担心,如果不能及时打捞干净,天气变热后水草腐烂会加快,水质不好后打捞会更费劲。“我当时寻思整不好一个夏天都捞不完。”让郭风雷没想到的是,没到一个星期,河面上的漂浮物就基本捞干净了。

原来,冬泳协会在组织净化母亲河公益活动后,队员们都习惯性地将清理工作带到了游泳前后。虽然每次看见河里打捞的只有几个人,但因为大家游泳的时间段不同,参与的人多,谁去谁就顺手捞,你走了我顶上不间断打捞,几天的时间,河面就变敞亮了,“捞成习惯了,顺手就干了,不仅能让冬泳的水域在游泳时更安全,也能帮助净化河水。”多年来,冬泳队员们一直义务、默默无闻地开展净化家乡母亲河的公益活动。

从冬泳协会的成员 到做“公益活动”的一员

锦州的冬泳运动始于2000年,最初只有4个人尝试冬泳。之后随着冬泳爱好者的不断增多,2005年在原海豹冬泳队的基础上锦州市冬泳运动协会成立,到现在协会中已有会员近400人。

很多队员们都是从爱好游泳,为强身健体加入了冬泳运动协会,但大家都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做公益活动的一员。“就是潜移默化吧。”队员们各自回忆,大家都来早一点清理冬泳河道,打扫卫生;将冬泳所在水域漂浮物打捞作为常态化工作,随遇随捞;遇到落水市民,奋不顾身去救援……队员们发挥自身特长,在相互的影响和感染下,主动承担起了净化母亲河,打捞漂浮物、清理地笼子等工作,每年都组织十几次集中行动到冬泳以外区域进行打捞工作。甚至主动担负起锦州及周边水域的水上救生、溺水搜救工作。

冬泳协会会长杨树为此还自费买了一艘快艇作为后勤保障,“当时就寻思有个横渡活动、水上活动时做应急保障船。”但随着各项公益活动的开展,义务打捞时这艘艇就成了装垃圾的船、救人时就是救生艇……船是自费购买的,每次出去快艇的燃油钱都由杨树自掏腰包,“队员们做公益活动都形成了风气,不计较得失,这些事儿我都没想过,干就干好。”杨树说协会里每位会员都主动承担了很多,奉献了很多,虽然年年会上都会搞评选发证书,他还是想郑重地和大家说一声:“大家都是好样的。”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锦州特约记者 张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