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就业靠谱吗?

送你一份求职宝典

辽沈晚报 2019年07月08日

问题三:大学生找工作难在哪?

“有业不就”“有业难就”

近5成学校认为,目前大学生找工作普遍存在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存在矛盾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容易挑选职位过度,期望过高,出现“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的现象。

【东北大学】

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想去的企业去不上,能去的企业看不上。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等地区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仍是学生们的主要选择;西部地区、基层单位、民营小微企业等用人非常急迫,但学生们到此类单位就业并不踊跃。

【沈阳理工大学】

内在因素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福利等差距比较大,同时,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往往比较缺乏,不能很好满足用人岗位的需求,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经常讲到的“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的现象。

【沈阳化工大学】

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存在矛盾,企业基层岗位较多,且待遇较好,而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基层生产一线工作,宁可选择待遇较低且非对口专业的岗位。同时,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学校提供的空间仍然有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求职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学习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对等,毕业生心理预期与实际求职情况有差距。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理性就业、理想就业的目标。

不愿放低姿态 不愿去一线

近2成学校建议,学生在求职中要放低姿态,尽量到一线艰苦的地方吃苦锻炼,形成基层就业观,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大学】

第一,做好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全面提升自己,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有到“社会大学”和“企业大学”中再学习、再提高的意识,要具备俯下身子、放低姿态,到基层和一线吃苦锻炼,成长蜕变的心态。第三,做好自我认知,理性分析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不要贪图平稳安逸,不要过分看重初始薪资。

【沈阳化工大学】

要加强基层就业教育引导,需要社会、家长、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基层就业观,尤其是家长要转变观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大四上半年之前,让学生能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工作岗位的内容,还能为企业和学生双方提供进一步了解和选择的机会。

求职针对性不强 万能简历“走天下”

近4成学校认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针对性不强,经常是一份“万能简历”投遍所有公司,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求职就会降低成功率。

【中国医科大学】

职业决策能力有限,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不知如何筛选和抉择;求职材料的准备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展示自身优势。

【沈阳建筑大学】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做一个“万能简历”,针对每家企业的简历都是一样的,但这样做其实会降低成功率。

【辽宁中医药大学】

由于受到行业资格证书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暂缓就业,选择考研,同时受到研究生类型的影响(专硕与学硕)导致在专业选择上的宁缺毋滥现象。

【沈阳工程学院】

近年来,尽管企业招聘“唯学历论”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变,但部分企事业单位用人存在高消费情况,追求“985”“211”高校毕业生,追求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致使很多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不能纳入企事业的招聘范围。

不做职业规划 就业目标不明确

近8成学校建议,学生要从上大学开始就提前做职业生涯规划,多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让自己明确目标才能增加就业成功率。

【沈阳农业大学】

自身的职业发展缺少必要的规划,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甚至于有些拿了很多offer的同学同样疑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通过指导学生对自身性格、能力的探索,以及对目标职位相关信息的收集后,学生普遍了解自身需求,了解职业内容,求职就会更加从容。

【沈阳建筑大学】

很多大三的学生都不知道将来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选择比较迷茫,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学校有就业指导课,以前是在大四下学期,现在我们是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提前给同学们一些建议,让大家了解行业、企业、简历制作。我们建议,学生的职业规划应该在大一或者大二来做,让学生充分参与。

【沈阳药科大学】

在大学时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把寒暑假好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很宝贵,走上社会前进行社会实践,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学习,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打基础,从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就能让自己目标明确,更容易上手。

问题四: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重合,如何取舍?

提早规划目标方向 提升自己掌握主动权

5成以上的学校认为,学生应该在大一的时候就提前规划好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决定好是考研还是工作,提前掌握主动权,在大四的时候就不至于迷茫。

【中国医科大学】

说到底考研只是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路径;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都需要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这一点并不矛盾。

【沈阳建筑大学】

毕竟考研与很多客观因素有关,本身各个高校的水平就有差距,考研要纵向比较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综合排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实现多渠道就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就业的主动权,让自己去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选择自己。

【沈阳化工大学】

建议早做学业和职业规划,考研和找工作不应该在大四这一年来做选择,而是从大一就开始做学业和职业规划,等到大四时学生自然已经早就做好选择了。

【沈阳师范大学】

首先,要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做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关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提供的就业机会、主流需求和个人意愿等几方面相结合考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要了解形势、明确目标、做足准备。一旦选择了,对自己的选择要坚守、肯于付出努力,勇于承担后果,只有保持这种心态和精神,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能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

考研和找工作两不误 多条出路心不慌

近2成学校认为,学生在大四阶段应该兼顾考研和找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招聘会,为自己准备多条出路。

【沈阳理工大学】

这两种选择不冲突。首先,考研是比较适合自身文化基础比较好,同时对科研有较强意愿的同学报考。但是考研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就感兴趣就业方向做以了解,精选一些就业优质企业和求职优质岗位去做指向性更强的应聘。这样就可以保证学习时间,同时也为考研一旦失利准备好的出路。最好的选择是做到考研和找工作两不误。

【沈阳工程学院】

对于考研的学生,建议在不影响备考的前提下,多参与招聘活动,提升就业能力,遇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先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多为自己准备未来发展的渠道。

成绩一般者可先考虑落实工作

2成以上学校认为,考研之前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升学率,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是先落实一个工作比较稳妥。

【东北大学】

秋季学期是用人单位的招聘旺季,岗位需求量相比春季学期要大得多。建议对自己考研成功率没有足够把握的同学,在备考之余适当拿出一部分时间关注找工作有关事情,尽量在秋季学期先落实一个工作。

【沈阳药科大学】

在药大考研的学生大概要达到60%至70%,但非并所有学生都适合考研,我们学校考研的升学率大概在30%至35%之间,如果学习成绩没有进入专业排名前40%的话,考上研究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考研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如果成绩一般,考研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一种“期许”,莫不如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沈阳农业大学】

如果选择考研只是本科毕业后选择之一的同学,在招聘的黄金季节可以选择性地走一下招聘会、宣讲会,不错过校招最佳时期。

问题五:对跨专业就业怎么看?

要谨慎 应结合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

4成学校表示,学生是否选择跨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以及所学学科的专业性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东北大学】

如果个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按专业就业限制较大,可以跨专业就业。但一定要充分考虑个人长远发展,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医科大学】

必须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不能脱离了从业能力空谈兴趣。

【沈阳工程学院】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一般有两种专业需求情况:一种是专业性强,要求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背景的岗位,这种岗位不接受跨专业毕业生;另一种是专业性不强,不限专业的岗位,这些岗位更需要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创新工作等综合素质能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对于专业性要求不强的岗位,学生只要具备综合能力,且对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可以跨专业就业;对于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岗位,建议要慎重选择跨专业就业。

跨专业就业尽早准备 提前实习

4成学校表示,对于跨专业学习要尽早准备,做好职业规划,提前实习,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作决定。

【沈阳化工大学】

现有政策下,转专业很难,建议跨专业就业的学生要尽早准备,既要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又要完成另一专业领域的学习,最好能在所选择的专业领域相关岗位实习一段时间,或者找到那个领域专业人员给予相关指导。

【沈阳药科大学】

跨专业就业,一定要趁早,并且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要总变化。

【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是看学生在职前是否规划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否为自己跨专业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必要环节的能力提升。

【沈阳农业大学】

其实除了某些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而胜任的。

一线城市企业偏爱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2成学校表示,一线城市比较喜欢这种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即使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同也可以。

【沈阳建筑大学】

一线城市就非常喜欢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跨专业就业,尤其是本科、研究生读不同专业的,他们会觉得这样的学生视野会更宽阔,接触的行业比较多,思维也会更灵活,即使你从事的岗位跟你学的专业没太大关系也是可以的。

【沈阳理工大学】

跨专业就业有利于现代职场新人进入到职场中多元能力的培养,为更多毕业生提供了在自己喜欢领域工作的机会,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就业空间更加广阔。

本版稿件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胡婷婷 王月宏 朱柏玲 李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