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励“蛇博士”1万元

“蛇博士”常在孤岛上演“荒岛求生”

辽沈晚报 2019年07月04日

荒岛科考时生火做饭。当事人供图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云哥”对蛇很有研究。 当事人供图

点赞辽宁人、仗义东北人、中国正能量……

昨日,本报关于“蛇博士”史静耸飞越千里救人的新闻见报后引起各方关注,截至昨晚10时,据不完全统计,各网络平台累计阅读量超300万,“蛇博士”史静耸已经成为中国正能量的代表。

网友评论认为,史静耸以一人之力奔走于北京陕西两地,救人于危难,是新时代正能量,其中科院博士的身份正表明新时代的学者学以致用、融入社会,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网友“7515476832470”说:“中国正能量,应该评为见义勇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04医院,民航的支持也是好样的!”此条评论获得127条回复,点赞数为2.3万。

网友“鲨鱼0210”说,危难之际,不计报酬和危险,想方设法为素不相识的人寻找救命血清,并千里迢迢亲自前往,为患者送去救命药品。这种大公无私、救人于水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我还是习惯钻到深山老林去找蛇、研究蛇,这些年在外多学习多积累,日后回到家乡辽宁才能做出贡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爆红,史静耸很不适应。

联合奖励“蛇博士”史静耸10000元正能量奖金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关注到本报报道后,第一时间为沈阳好青年史静耸点赞,并决定联合本报奖励史静耸1万元正能量奖金,向为陌生人和死神赛跑的他致敬。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给史静耸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伤者,他竭尽全力与死神展开赛跑。生死15小时,他学以致用,四处奔走,反复沟通,不厌其烦……时间就是生命,知识就是力量!在这场十万火急的赛跑中,他笑到了最后,也向无数人展示了知识和人性的美好。集博学智慧、善良担当于一身,这样的博士,必须奖!授予“蛇博士”史静耸第295期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正能量奖金10000元!奖励不是终点。愿这个故事,能唤醒更多人对知识的重视,对生命的敬畏。

从小喜欢蛇 为了蛇他重新选择了专业

这个“蛇博士”史静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蛇博士?

昨日,本报记者再次专访史静耸,解密这个“蛇博士”很多鲜为人知的“荒岛求生”的惊险故事。

一般年轻人拍照背景都是建筑风景之类的,但史静耸这个90后的年轻人展示给我们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与蛇为伴。

他从小喜欢动物,但接触蛇还是在大学期间。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大连蛇岛,爱上了这种神秘生物,之后在蛇岛保护区担当志愿者,经常在岛上一住就是两周。

每种蛇的分布有多广?不同种类的蛇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他考取了沈阳师范大学的动物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蝮蛇。

在本科和硕士期间,他先后去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山东……几乎踏遍了三北地区,寻找全国各地的蝮蛇,最终重新修订了三北地区的蝮蛇种类。

经常在孤岛上演现实版“荒岛求生”

因为蛇多数都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孤岛,所以,史静耸的科考过程常常上演孤岛求生这类现实版电影。

江苏连云港墟沟镇有个叫做西墅村的小渔村,村北的黄海里有一座面积只有0.14平方公里的小岛,因岛上蝮蛇较多,被称为“蛇岛”。有一年,史静耸与一位好友前往这个小岛寻蛇。

“上岛的过程就非常惊险,因为没有渡船,我们自制一个简易泡沫筏泅渡过去,几次被大浪拍得差点翻船,还被洋流冲得偏离路线,如果被冲走就会进入别的水域,非常危险。最后我们被当地一个渔船‘捡’起来送到了岛上。”史静耸说,上岛后他们因为在水里时拼命划水已经累瘫了。

岛上没有饮用水,没有电源,生活相当原始,他们用岛上的木材生火,用带来的锅煮面和自己挖的贝壳吃,自己搭帐篷住,每天严格限定饮用水一人2瓶。好在岛上有个防空洞,洞里有一些看起来很清澈的积水(淡水),不能喝,但是可以盛来擦澡。

“在岛上,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网瘾’,虽然偶尔会从对岸飘过来一丝移动信号,但是没有电源,一旦我们带来的充电宝耗尽了,也就再无途径与岸上联络了。”于是,史静耸在上岛前,就与外界约定每天7:00到7:30作为“联络时间”。除此之外,若无急事,手机保持关闭。

在多年的科考过程中,史静耸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地理位置偏僻,路难走、气候不适应,但最严重的就是高原反应,眼睛、头都很疼,走几步就上不来气。

“就连一直蝴蝶飞过去,都追不上。”因为海拔高,史静耸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受气压影响都炸裂了。

还有一次,史静耸趴在地上,拿着相机对着一条蛇拍了又拍,浑然不知自己的脖颈、手臂已经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暴露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太阳落山,才开始感觉到大片的刺痛,不过已经迟了——接下来几天,“曝光”处由痛变痒,最后竟像蛇蜕皮一样,完全剥落了。

在青海三江源发现新物种 命名“红斑高山蝮”

在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史静耸在人烟稀少的青海三江源地区发现了新物种。

史静耸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就是中国北方蝮蛇的系统分类,为这个,他几乎踏遍了祖国三北地区的各个省份,去寻找各种蝮蛇。

这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还要有足够的运气——毕竟蛇是一种“神出鬼没”的动物,就算所有客观条件都满足,也还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心情出来晒个太阳。

所以几年来,史静耸在野外找蛇,空手而归也是家常便饭。反过来,如果侥幸碰到蝮蛇,哪怕是柏油路上被车压成饼的,也足够让他得意一阵子——毕竟还能提取点儿DNA做研究用。

2017年,史静耸在青海三江源进行科考,“在连日来的缺氧、头胀、眼痛等高原反应的折磨下,此时我几乎已经萎靡,脚步也摇摇欲坠,猛然间,我瞥见浅草掩盖下的碎石间露出一团火焰——那是一条笔杆粗细、鲜红色的小蛇,我顿时来了电,疲惫感一扫而空,激动得连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史静耸就在那次发现了一个蝮蛇的新物种,并为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作为该物种的研究者之一,他对蛇类的探索填补了中国蛇类研究的空白。

一年以后,几经修改,史静耸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英语论文,向世界介绍这种美丽的蝮蛇。至此,他也终于拥有了自己“名下”的第一个新物种。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刘冬梅 吉向前

报道反响

学以致用

救人于危难

是新时代的正能量

本报报道见报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腾讯网等媒体给予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全网转载和阅读量超千万。辽沈晚报今日头条阅读量“秒增”,截至昨日下午4时30分许,阅读量高达216万,评论1.2万多条,创近两年来阅读量和评论数新高。

网友评论认为,史静耸以一人之力奔走北京、陕西两地,救人于危难,是新时代正能量,其中科院博士的身份正表明新时代的学者学以致用、融入社会,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网友“7515476832470”说:“中国正能量,应该评为见义勇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04医院、民航的支持也是好样的!”

此条评论获得127条回复,点赞数为2.3万。

网友“家中有虎198”回顾了上世纪“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认为史静耸的行为和那次事件类似,“半个世纪过去了,也是为了救人一命,史静耸一个人东求西唤,奔走呼号,忙碌了一天多终于挽命于垂悬之中。这种担当、这种热情,在新的时代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会让中华大地生情飞泪。”

网友“鲨鱼0210”说:危难之际,不计报酬和危险,想方设法为素不相识的人寻找救命血清,并千里迢迢亲自前往,为患者送去救命药品。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学以致用为民谋福。这种大公无私、救人于水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这位年轻人,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中华好儿女!为这位救人性命的年轻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