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国脉:谁寄锦书来》,是首部讲述中国邮政百年风云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在揭示鲜为人知的邮政史,抒写邮政人家国情怀的同时,也为百年中国邮政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壮丽凯歌。小说的名字语出周恩来同志为邮政人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上海滩。三个邮政人,三个好兄弟、好工友。他们从上海邮政大厦起步,在工运风云里脱颖而出。一次偶然的抉择,铸就了三人迥然不同的命运,交织出一幕幕时代与人性、历史与命运、理想与奋斗、爱情与信念的跌宕起伏的剧情。
据该书出版方介绍,小说的时间线从清末民初至新中国建立,以邮政工人秦鸿瑞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以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为主轴,串起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邮工童子军参加一·二八抗战、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名邮工维护邮权撤回关内、巩固邮基运动、解放上海邮政大厦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描绘了邮政工人的日常工作、家国情怀、战争年代跑秘密交通、组建别动队抗日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勾勒了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谱写了一部中国邮政史和工运史。
其中,主人公秦鸿瑞的命运堪称传奇——他是码头临时工,他是上海邮政工人,他是全国工运领袖,他是国内外各种势力竞相争抢的目标,他组建了新中国邮电部……
小说还写了几对真心深爱却无法成婚的男女恋情,写了朋友情、同志情、兄弟情、兄妹情,写出了情感与信念抉择的无奈、无悔,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作者以简洁的文笔、宏阔的视野、生动的故事,精心塑造了秦鸿瑞、方执一、郑开先等几个邮工出身的工运旗手形象,通过三人不同道路的选择,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是先进的、正确的政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为缔造新中国的优秀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正气浩然的民族史诗。
据记者了解,小说主人公秦鸿瑞的原型是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朱学范,生前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同志是旧中国邮工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从邮务生到上海总工会主席,直至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和解放区工会合作,多次出席国际劳工会议,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朱学范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工人运动内部的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国脉:谁寄锦书来》从邮政行业切入,题材上具有相当的新意,甚至说,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入手来述史讲事的小说作品,尤其从邮政、工运两条线索交织来勾勒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揭示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的小说作品,极为罕见。
此外,小说还描绘了邮政工人荡气回肠的斗争画面,突出了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有些斗争场面在长篇小说中可谓首次浮出水面,显现出作者驾驭大题材的强劲腕力和讲述大故事的不凡功力。
在文学艺术上,《国脉:谁寄锦书来》有着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作者以宏大的历史场景为舞台,以社会进步力量和历史前进方向为引导,以小说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巧,导演出一幕幕时代与人性、历史与命运、理想与奋斗、爱情与信念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堪称一部能够表现中华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历史选择和思想高度、文化深度的优秀作品,
著名邮史专家仇润喜表示,该书以百年邮政为背景,为一代“老邮工”立传。小说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视野独特,人物鲜活,集惊心动魄的家国情怀和催人泪下的侠骨柔情为一体。小说还以数十封千姿百态的书信——义正辞严的宣言书、严肃郑重的公开信、字斟句酌的劝归书、割袍断义的绝交信、情意绵绵的情书、家长里短的家信、情真意切的解除婚约书、装有子弹的恐吓信——组成了一个公函私札、写信读信的“书信世界”,很好地诠释了邮政“传书”的基本使命。
小说作者汪一洋(本名汪洋),已出版《洋嫁》《在疼痛中奔跑》《永不放弃自己》等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美国国会“杰出华人作家奖”等奖项。《国脉:谁寄锦书来》是作者在深入生活,广泛调研,阅读上百万字文字资料及诸多影像资料之后创作而成。
据悉,著名导演高希希将亲手执导拍摄同名大型电视连续剧,以期早日将它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给世人。在高希希看来,《国脉:谁寄锦书来》是一部难得的文学佳作,亦是一粒优质的影视剧种子。
对话
汪一洋:拿到这本书,我不想笑只想哭
谈及这本书的创作历程,作者汪一洋感慨万千:“这本书真的是承载着太多人的心血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给我借阅了上百万字的文史资料,陪着我一起去四处采风。我们去了上海、天津、山东、河南、四川,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然后又组织专家给我讲邮政的故事,非常感动。这些人有的都在现场,更多的不在现场。还采访了上百位的邮政的员工。”
“我还有一个私心是想感谢一下我的母亲,因为我这本书刚刚写完8章的时候我母亲就病危了,那个时候我由于要赶回北京来听取邮政专家的意见,结果我没有赶上见我母亲的最后一面,这就是我终身的遗憾。”
“我老听到人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可笑,什么忠能比得上孝呢,况且我这样的‘无业游民’怎么可能在母亲最后一刻没有陪在她身边呢?但是我要来,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肩负着邮政的使命和高导的重托。所以,在母亲的坟前我就在想,如果母亲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错,不希望我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希望我能做好的事情,如果她是爱我的、支持我的,就保佑我把这本书很好的完成,因为当时我整个人不管身体还是精神都崩溃了。回到北京我确实处于很差的状态,但是这本小说每天都以四千字的速度稳步向前推进,一天都没有间歇,而且我也感觉《国脉:谁寄锦书来》超出了我以前所有的作品,有一句话叫‘如有神助’,其实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感到确实是如有神助,这个神是谁?肯定就是在天国的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父亲也去世了,跟我母亲合葬在一起,我父亲曾经的心愿是当一个作家,所以,我觉得是我母亲跟他在一起告诉了他我在写这个作品,他们在帮助我。”
“拿到这本书,我一个朋友圈都没有发,我不想笑,我想哭,但哭不是因为悲伤,可能因为自己投入太多心血,也因为承载着太多人的重托。当然,也有我母亲的原因。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做了下半卷的采风,百年邮政,上卷写1896到1949年,下卷我们将从1949写到2018年当下,主体故事会从1978年写到2018年,我下一步的工作是全力以赴地写好邮政下卷的这部书,希望也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望。”
点评
《国脉:谁寄锦书来》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抒写了邮政人的家国情怀,堪称一幅大时代的工运画卷,值得一读。
——著名作家 王蒙
我佩服汪一洋,无论什么题材,在她笔下都能酝酿出一部好看的小说。她是一个好小说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娴熟的技巧,善于塑造人物和编故事,而最重要的是懂得人性。宏大的历史场景只是一个舞台,在舞台上演出的是人性的故事,是时代与人性、政治与情感、性格与命运之间跌宕起伏的剧情。
——著名作家 周国平
《国脉:谁寄锦书来》以邮政、工运为线索,串起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大事变,堪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勾勒了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自然而真实地显示了社会进步的力量,揭示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小说从邮政行业切入,以工人运动为主线,题材、故事与人物都饶有新意。从邮政和工运角度入手来述史讲事的小说作品,似乎还没有看到。同时,小说也以情见长、以情取胜,写出了爱的错失无奈、爱的坚贞无悔,显现出作者驾驭大题材的强劲腕力和讲述大故事的不凡功力。
——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
《国脉:谁寄锦书来》从上个世纪20年代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这个角度切入,描述缔造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不仅有诸如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邮工童子军参加一·二八抗战等斗争场面的精心描写,又有秦鸿瑞、黎黛珊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有流畅典雅的文学语言,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佳构,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问世,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著名文学评论家 何镇邦
《国脉:谁寄锦书来》是一部难得的文学佳作,亦是一粒优质的影视剧种子。希望能亲手执导,早日将它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给世人。
——著名导演 高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