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胸前长个“瘊子” 原是一只吸血蜱虫

辽沈晚报 2019年06月13日

家住沈阳市和平区78岁的李大爷20多天前发现,胸前突然长出了一个“瘊子”,不痛不痒,李大爷并没在意。但是“瘊子”很快长至指甲盖大小,且周围皮肤肿胀变色,于是他赶紧在家人陪伴下来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贾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后发现,这个“瘊子”竟是一只活的蜱虫。这时李大爷回想起来,前不久曾回过西丰老家,去过山上,一定是在山上被蜱虫叮咬了。

昨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宋晓丹医生提示,夏天到了,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这时一定要警惕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虫。

5至10月时有蜱虫叮咬事件

宋晓丹介绍,每年5-10月,都会看到蜱虫致人伤亡的新闻,屡屡发生的蜱虫咬伤事件使人们谈“蜱”色变。对城市居民来说,蜱虫离我们并不远。如果发现自己被虫子咬了,有个黄豆大小的血泡,仔细瞧瞧这个血泡长着八条腿,那么要赶紧就医。

蜱虫与蜘蛛是近亲,所以有着八条腿,属于蛛型纲动物,俗称草爬子,是最常见的吸血寄生虫之一,也是仅次于蚊虫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蜱虫主要栖息于草丛、灌木丛、树林里,也寄生于家畜、宠物等动物皮毛中。蜱虫大都如米粒大小,非常不起眼,最大的也不过一厘米左右,但其吸血量很大,饱血后像奥特曼变身一样,可胀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指甲盖大小。

蜱虫叮咬严重时可致死亡

蜱虫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质,可以使伤口局部麻木,所以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自己“中招”了。被蜱虫叮咬后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指蜱虫本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引起继发性感染。部分蜱虫唾液腺可分泌麻痹神经的毒素,该毒素能抑制肌神经乙酰胆碱释放,造成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从而引起急性上行性肌缩性麻痹,严重时导致宿主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间接危害主要是以蜱虫为生物媒介传播的各种传染病,包括蜱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出血热、蜱传斑疹热、莱姆病等上百种病毒和细菌,所以及早发现蜱虫并把蜱虫从身体上去除,可以大大降低得病的机会。

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

宋晓丹介绍,发现蜱虫叮咬在皮肤上,生拉硬拽地强行拔除是非常危险的。由于蜱虫的口器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拔出,处理不当可能让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引发感染,同时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在取出蜱虫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1.不要把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2.不要挤压蜱虫的体腹部,避免血液被挤压回伤口,因为那些被吸食的血液里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

万一被蜱虫咬了,及时就医非常关键。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酒精、利多卡因等浸润蜱虫头部,或2%利多卡因在皮咬处局部封闭,麻痹蜱虫,使其头部放松,常规消毒叮咬处,用弯头镊或弯头钳尽可能贴近皮肤并钳住其头部,不要挤压腹部,再缓慢地以持续牵引力垂直拔出,完整地把头拉出来,取出口器后创面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擦患处。对于吸食了不少血液的蜱虫可用烟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烫破前后都要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烫破蜱虫后,由于压力的关系,蜱虫体内的血液不会倒流入人体内,用碘伏消毒后再用弯头镊或弯头钳准确地夹住头部取出口器。如果蜱虫头部断在皮肤内则需要手术切开皮肤取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