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不到3斤 医生诊断终身离不开氧气瓶

25人守护7个月 早产男婴和正常娃一样

辽沈晚报 2019年05月07日

多名爱心人士在守护照顾天赐。 于先生供图

早产男孩出生时不到3斤,父亲只看了一眼就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医生全力救治连下三次病危通知,早产男孩终身离不开氧气瓶,能否存活没有定论;家人坚持治疗不放弃,25名爱心人士介入养护,7个月为孩子排痰拍背达到80多万次。


25人轮流24小时贴身守护7个月创造了一个奇迹:出生时不足3斤、终身需吸氧的男孩两岁了,和正常孩子比,身高正常,体重偏瘦一点,智力发育正常。

男婴早产体重不到3斤

“我家孩子出生时还不到3斤,我只看了一眼就被送到重症监护室,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抢救。”昨日,于先生回忆这两年来的经历时说。


37岁的于先生家在沈阳苏家屯农村,有一个13岁的女儿。二胎政策出台后,于先生又要了一个孩子。2017年5月5日,于先生的爱人孕期只有32周+5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早产一名男婴,出生时体重不足3斤,随即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虽然孩子在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是孩子确实太孱弱,医生穷尽一切手段仍不能保证孩子能够存活下去。


“我家条件虽然不好,但是为了孩子能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保住孩子。”于先生说,“我理解并尊重医生的判断和治疗,医生先后下了三次病危通知单,让我在上面签字,字我签,但还是恳求医生接着治疗。医生说孩子终身需要吸氧气,至于能不能活,没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


于先生一家倾尽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大人守在重症监护室外,一天也就能吃上一顿,多数是吃一个一块钱的馒头。”于先生说,“洗澡换衣服更是奢望,没时间没条件没心情,一双袜子穿了多少天都不换。”


三次病危通知让于先生感受到了情况的严重,只见了一面的孩子让他坚信是个生命就得救,给孩子取名叫天赐。


好多人都劝于先生放弃,治疗5个月家长也算尽心尽力了。于先生坚持救,但救治的路在哪?

只有蛋黄大的肺能够呼吸

在重症监护室有许多早产儿,于先生的孩子天赐是情况最严重的一个。于先生加入了一个早产儿交流群,在群里介绍了天赐的情况,希望得到他人的指点和帮助。


在早产儿交流群里,天赐的不幸遭遇引起了专注早产儿养护人士的注意,有爱心人士联系了于先生提出可以免费提供帮助。


“听说有人免费要救治天赐,我们一家人都想不到,开始也不敢相信。”于先生说。


昨日,爱心人士小丹说:“2017年10月的一天,我们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了天赐的爸爸,详细了解了天赐的情况,我们初步判断,孩子的情况非常不乐观。”当时的天赐情况是:慢性肺发育不良、双肺只有三分之一肺叶可以呼吸、肺动脉高压、二氧化碳储留。


小丹说:“这孩子的每一个状况都是致命的,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也是正常的,即使孩子出院回家靠长期吸氧维持呼吸,但能不能活下来,谁心里也没底。”


于先生说:“孩子双肺只有三分之一肺叶可以呼吸,三分之一是多大呢,孩子本身是早产儿,三分之一肺叶只有鸡蛋黄那么大,可想而知呼吸功能是多么差了。”


小丹等爱心人士为什么冒着风险介入天赐的救治和养护?“我们看到天赐的爸爸无助地瘫跪在医院走廊里,夫妻俩长时间地睡在重症监护室外,即使这么难,他们也没有过一丝念头放弃孩子的治疗,这一点打动了我们。我们有早产儿养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想帮助这个情况最危重的孩子。”

25人轮流24小时贴身守护

有了爱心人士的仗义出手,于先生更有信心把孩子救活,于是决定把孩子接回家养护。


2017年10月18日,在小丹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天赐出院了,带着氧气瓶回到了苏家屯的家里。


虽然之前得知于先生家在农村,条件不是太好,但到了实地才发现各方面条件是相当差。10月中旬天已经冷了,大人穿着棉衣都觉得冷,更甭说早产儿了,孩子不能直接放到床上,爱心人士就轮流抱着孩子,房子没暖气,爱心人士出钱买了电暖器;家庭用的吸氧机输出的氧气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爱心人士马上联系医用氧气瓶。


除了条件不好之外,于先生一家人和小丹等爱心人士面临两个问题,于先生一家人考虑的是,天赐的养护是否需要费用?爱心人士关心的是天赐能否活下来?


“孩子已经那样了,有人出手相助,我们不考虑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但这个过程是否需要费用,要说起费用来可不是小数目,真的是免费吗?”于先生说。


“天赐是我们见过的早产儿里情况非常严重的,家里的养护条件又不太具备,我们出手相助是有一定风险的,如何能好心别办了坏事,最终得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小丹说。


对于养护天赐的风险,于先生一家和小丹等人签了一个“生死状”:如果在孩子的养护过程中出现意外,互不追究责任。


“人家是爱心奉献,我们就得把话说在前面,不能最后出现了情况反咬人家一口,这样为了孩子的命,大家才能一起放手一搏。”于先生很开明很明理。


养护的费用没让于先生负担一分钱,包括药品都是小丹等人筹钱买的。“小丹等人的吃穿用,都是他们自己出钱,为了不让我们在吃饭上花钱,他们自己囤积面条、鸡蛋、牛奶。”于先生说,爱心人士换班的时候,还经常给天赐和家人带东西。


没有了后顾之忧,双方齐心协力,天赐出院回家的前两周仍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平均每天最少两次抢救,两人一组24小时轮流守护,出现紧急情况叫救护车送医院重症监护室


……


“小丹等人全天守护天赐,24小时不眨眼不休息,一个人能顶两三天,然后换另外的人守护。7个月的时间,先后有25名爱心人士参与守护天赐。”于先生说。


天赐身体虚弱,离开氧气瓶10秒就会窒息。天赐肺功能不全,一有痰就会把鸡蛋黄大小正常肺给糊住,这种情况就更危急了。


“遇到天赐肺里有痰的情况,我们会采取导流、按揉、轻拍等适合早产儿的手段来处理。守护天赐7个月,每天排痰7-8次,每次10分钟,每分钟拍后背60次,持续7个月,为天赐拍背达到80多万次,可以说用尽全部心血把天赐从死亡线上一点一点地拉了回来。”小丹说。


两周岁的天赐现在已经完全脱离氧气瓶,像正常孩子一样到公园里玩耍,身高和正常孩子一样,体重稍差点,有十七八斤重,智力发育正常。


“天赐现在长得可漂亮了,他管守护他的25名爱心人士都叫妈妈。他能这样已经超出了医疗专家的想象,因为当时都认为孩子活不了啦,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于先生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