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牖之美

辽沈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梅莉

游日本京都,我很喜欢它的安静自在。尤其是,一睹京都寺庙的门、神社的门、小酒馆之门、寻常人家的门,都很有意思。寺院、神社门前通常都是有神形各异的石雕分立两旁,寻常人家的门前有花花草草缠绕点缀……而祇园的花见小路小酒馆门前,风景很特别。客人吃好喝好走出门去,年轻的老板娘掀起素色布帘跟出来,目送客人的背影,她身材纤细、神态安宁,别有风情。

江南古镇上的老宅之门也颇有意趣。门前有植物,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叶,尤喜冬天的竹,清隽秀丽,在寒风中摇曳,一身诗意。往里走,院子里花木草藤、生机盎然。门内一条石板小径通幽,前面又有木栅门一扇,灯光从雕花的窗户里泻出,一只花猫在椅子上躺着睡觉,有日常之美。

走在老街长长的青石板路上,两侧是爬满绿植的墙,一路走,一路观赏庭院之门。庭院之门有的开着,往里探探,见石板小径上水渍未干,庭园清美,果树上有果实垂挂,鸟声在枝头婉转。有的大门紧闭,年岁已久的木门上有着清晰的木头纹理,两个生锈的铁锁门环像两只眼睛在流泪……在这样的门前石阶上坐下,留个影,有古老与现代的强烈对比下的时空转换,比在照相馆拍的艺术照还文艺。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过这样一扇破门:方鸿渐和李梅亭一行五人前往三闾大学任职,途中,孙柔嘉对方鸿渐已表现出“甜蜜的执拗”……

一日清晨,方鸿渐与孙柔嘉在客栈后山散步,发现火铺后面的屋子全部烧掉了,只剩下一个破门框子;方鸿渐于是联想到,那个破门框子就好像一个隐喻,似乎后面藏着深宅大院,引得人进去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门似乎召唤着人们抛下一切进来。依然是钱先生著名的“围城”理论。

尽管窗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扮演并不讨巧的角色,但并不妨碍我也热爱窗。在俄罗斯的小木屋展览馆,我曾拍下很多美丽的雕花木窗。

在上海,逛陕西北路上的百年荣宅,印象最深的是窗户多而美。荣宅里的窗,全是木制的,至今完好无损。雕花镂空描金,花样图案种类繁多,每种图案、花样包含迥然不同的寓意,避邪、祈福、喜庆。临街的那一面,整排都是通亮的窗,把一年四季的美景尽收眼底。富贵人家的精致优渥生活由窗可窥见一斑。

在皖南古村落,留意了一下过去大富人家小姐的闺房。那扇小轩窗,公子凭此可以一览心仪的小姐“绿窗纤手”的诗意倩影:“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小姐也可以躲在窗后偷偷观察来提亲的公子是否中意。

一栋房子的户牖之美,表达出的也是一种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