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助力沈抚新区崛起的新兴高校

辽沈晚报 2019年04月19日

2019.4.19 星期五 责任编辑 于海华 首席编辑 李霖 美编 丁锐 沈阳工学院:助力沈抚新区崛起的新兴高校 就沈抚新区与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良性互动等话题,记者专访沈阳工学院院长李康举及域内相关专业人士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 共建研究院 工学院为新区发展 培养高端人才 受访专家:辽宁省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副局长王洋 4月的沈抚新区一片生机勃勃,以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总部经济和科技金融为主导的六大高新产业集群项目正在快速启动。 而位于新区域内的沈阳工学院会议室内,校长李康举正在与校班子成员研讨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与新区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内容是此次研讨的重点。作为国家级新区,沈抚新区项目建设已经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签署各类协议共计100个,投资总额836亿元,“两大两智两高”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华为、京东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新区。 作为区域内唯一一家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沈阳工学院近年来,在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打造等方面与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不谋而合”。 i5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培养的新兴专业毕业生成为域内企业争夺的紧俏人才。学生创业项目已入驻开发区双创基地。新区提供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学校输送大量精准适用人才、提供专业智力支撑,成为沈抚新区与沈阳工学院“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最佳良性互动。 日前,就新区经济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共建、双创等话题,记者专访了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副局长王洋。 建设省内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沈阳工学院不变的追求。随着沈抚新区新兴产业集群项目的持续推进,在辽宁经济振兴的大背景下,这一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辽宁省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副局长王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沈抚新区发展过程中,沈阳工学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17年,辽宁省沈抚新区正式成立,同年4月组建了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2018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沈抚新区坚持高标准起步制定产业规划,重点发展两大(大健康、大数据)、两高(总部经济、科技金融)、两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主导产业。 目前,新区域内有两所高等学校,沈阳工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综合性本科院校。2018年5月,在沈阳工学院举办了辽宁省科技活动周,和6所高校(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工学院)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拉开了校地合作的序幕,和高校共建一些研究院,培养大量高端人才。 期间,沈阳工学院对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参与产业规划及整体规划方案的设计,改革创业示范区可复制经验的顶层设计等。“沈阳工学院大创中心和双创中心做得非常好,新区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需求和工学院人才培养战略非常契合。目前,工学院一些创业项目已入驻开发区的双创基地。同时,新区和沈阳工学院合作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在推进中。” 围绕国家战略 工学院调整专业 提升专业内涵 受访专家:省委省政府咨询专家张桂林教授 围绕国家战略、工学院调整专业提升专业内涵等方面,省委省政府咨询专家、教授张桂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阐述了沈阳工学院与沈抚新区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改革推进情况。 张桂林称,沈阳工学院是沈抚新区内唯一的本科院校,是有工科优势的地方高校;沈抚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机器人、大数据、制造业高新产业大项目快速启动,亟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本。“沈阳工学院与沈抚新区在人才输送和产业发展上有高度的契合度,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没有产业吸纳人才,高校就是空中楼阁,没有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产业就是无源之水,因此,人才输送与经济发展是共生体,两者荣辱与共,密不可分。” 张桂林表示,沈阳工学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围绕东北振兴、中国制造2025、数字革命等国家战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 一方面是专业结构调整,跟进产业发展动向。学校持续进行顶层设计改进,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方向,陆续停办了一些社会需求偏低的专业,新增加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推行平台加模块,通过模块化培养,使人才培养向产业发展亟需即时对接。 另一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内涵质量。学校推行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成果导向教学法:以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以能力构建需求设定所学课程,以课程特色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沈抚新区崛起提供精准适用人才 校长访谈 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 15年快速发展 重点专业与新区主导产业高度契合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沈阳工学院有1.6万余名在校本科生,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四万余名毕业生。 据悉,沈阳工学院创建于1999年,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确认批准为独立学院,迁至今天的沈抚新区;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转设为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校长李康举介绍,2004年学校仅有60多名教职工,经过15年的发展,现在教职工人数达到800多人,在校学生也由最初的70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1.6万余人。 目前,学校构建了涵盖工、经、管、艺、文、农等6个学科56个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体的本科专业格局;另外,还设置了11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设有机械与运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9个学院。 李康举表示,“学院以工科为主,特色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破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专业等。” 这些重点专业的设置和沈抚新区的主导产业契合度非常高,这也确保了学校为新区输送大批量精准适用人才。 重视校企联合办学 学院与数百家企业结成合作单位 重视校企合作是沈阳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学校自办学以来就和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目前,校企共建6个二级学院,创造了“共管、共制、共建、共育、共创、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李康举透露,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都是一些知名企业,像沈阳机床集团、京东、苏宁、华为等。学校在全省本科院校中牵头成立“辽宁省汽车产业链后市场产业校企联盟”;与沈阳机床共建沈阳工学院i5制造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象制造学院、华为网络与信息技术学院、沈阳工学院—皇廷学院等。截至目前,有数百个企业与学校结成合作单位。 例如,机械与运载学院有80多个校企合作企业,有企业技术工程师常年在学校担任课程教学,学院有几十个教师先后在企业任职,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李康举介绍,“这种共建的二级学院和学校一些专业有重叠,但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在企业需要某一个专业的学生时,学校还有十多个订单班,专门为企业提供精准适用人才。” 近水楼台的优势 为新区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新区同频同向,沈抚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通讯、机器人、大数据等产业,在这些大的项目方面,沈阳工学院都开设了相对应的专业,并作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发展,即专业设置完全覆盖沈抚新区的发展,这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相应的支持。比如建设i5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等。同时,学校对区域发展有精准的支持,新区引进了华为研究院,学校便和华为共建了华为ICT学院。 另外,学校各个学院每年都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区域内的大批企业招聘到了亟需人才,这对区域发展有特别明显的支持。 不仅如此,沈阳工学院还给新区提供人才智库,推动学院、教师为地方发展服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科研课题、参与项目建设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撑。比如,新区组建初期,经管学院教授们就参加了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在新区建设过程中,为新区发展提出发展护理机器人产业、无人机产业、建设机器人智慧小镇等10余条建议。” 对话校长: 坚持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 记者:近几年,学校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李康举:2015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经过两年建设,2017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校,全省共有10所高校获评此荣誉。 记者:学校以“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发展目标,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李康举: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质量。在学生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助力他们有更高水平的就业,这是学校努力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是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正为社会或企事业输送大批量优秀毕业生,助力社会发展,这是应用型大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记者:未来,学校有哪些规划? 李康举:将来,学校准备把科研院所做强做大,把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使他们有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让学生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方面为他们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学生在实训基地做实验 杨林 记者 于海华 胡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