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临终一句嘱托老人为无名烈士寻家28年

辽沈晚报 2019年04月10日

烈士所在部队战士赶赴朝阳看望席彦凌老人。 肖景昕摄

“这七位无名烈士都是外地人,你如果能找到他们的家人该多好。”81岁的老母亲临终前嘱咐席彦凌。

“每当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这句话,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重,如今我已经找了20多年,虽然只核对上一名烈士的姓名,但我不会放弃,还会将‘寻访烈士英名’计划继续下去。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动了,还有我的孩子会继续为无名烈士寻家。”74岁的席彦凌坚定地说。

1947年,当时只有两岁的席彦凌家中临时住了几名解放军战士,一场战斗后,几名战士壮烈牺牲,每年,席彦凌的母亲带着他扫墓,经常念叨,寻找这7位无名烈士的家。

1991年,席彦凌开始了“寻访烈士英名”的计划,这一找就是28年。

1947年,解放朝阳三古山的战斗即将打响,临时住在席彦凌家的几名解放军战士在前往战场前,争相抱起仅仅两岁的席彦凌,“他们轮着抱你,亲你脸蛋儿,舍不得撒手,怕再也见不到你了。那次战斗从早上4点一直打到晚上10点多,解放军有7名战士牺牲。”席彦凌回忆起当时母亲的话。

“我母亲说,当时村里老百姓用3个木柜子装殓7位烈士,将他们悄悄地埋在了村头,可惜不知道烈士们的姓名。”

此后每年清明节,席彦凌的母亲都带着他去为烈士扫墓。母亲常常念叨:这7位烈士是外地人,不知道他们姓名,如果能找到他们的家人多好啊。这句话也深深地烙在了年幼的席彦凌心里。

20多年前,席彦凌81岁的老母亲在弥留之际将他喊到床前,交代完家里的事情后,望着泪眼婆娑的席彦凌嘱咐他:“这7位无名烈士都是外地人,你如果能找到他们的家人该多好。”席彦凌连声应允。

从1991年起,时年46岁的席彦凌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走访当年的知情人,到各地查阅历史文献、史志档案,查寻烈士生平。

2001年腊月二十一,是席彦凌儿子结婚的日子,席彦凌对老伴儿说:“儿子结婚是件大事,但是这些年我把寻找烈士的事情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河南军区原来与我约定,今天必须到市里取发过来的传真,结婚的事,你们自己操办吧。”说完,便骑车走了。

席彦凌的儿子席秀臣忙得热火朝天,突然找不到了父亲,他也没想到父亲是为了找人而放下了他的婚礼。后来,席彦凌办完事情匆匆赶回,总算没有错过儿子的婚礼。

“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就是当天最忙的时候没看见他,后来才知道他去办找人的事情,我没有怪他,父亲的事情我理解。”谈起父亲差点错过自己的婚礼,席秀臣表示理解父亲。

此后,席秀臣也开始帮助父亲为无名烈士寻家。

有一次,席彦凌为了一点点线索,大雨天在泥泞的土路上骑行了20多公里……

10多年的时间,席彦凌先后走访了省内外近百个部队和地方单位,累计行程5000多公里,骑坏了4辆自行车,用坏了两部照相机,询问了上千人,发调查函达1000多份,耗费资金3万余元,整理出12万字的调查资料。

2002年,席彦凌经过多方寻找,终于确认7位“无名烈士”中的一位叫王文功。2007年,王文功等7位烈士遗骨迁往朝阳烈士陵园安葬。

2019年4月初,王文功等7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几名官兵赶赴朝阳,慰问了席彦凌老人,并赠送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三代守忠魂,义举传美名。聆听席彦凌老人的讲述后,现任计海棠班班长说,虽然还有六位烈士没找到家,但是他们的部队这个“大家庭”找到了,英灵得到了慰藉。

2014年,席彦凌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他的孙子、孙女、外孙,都接替他继续为“无名烈士”找家。

“每当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重,如今我已经找了20多年,虽然只核对上一名烈士的姓名,但我不会放弃,还会将‘寻访烈士英名’的计划继续下去,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动了,还有我的孩子会继续为无名烈士寻家。”74岁的席彦凌坚定地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记者崔晋涛